書接上回。在“獅城商海 | 世界華商的大家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上)”中,我們介紹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創立之初的發展曆程,以及二戰後領導當地華僑取得新加坡公民權的運動。
本期獅城商海,繼續爲您講述總商會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前後的兩個重要發展節點,及其近年來在中國的表現。
03 打破西方國際航運壟斷
新加坡取得獨立之前,區域內的航運業基本上由英國的遠東航運公會(FEFC)所控制。該公會長期實行壟斷政策,其運費比非航運公會的價格高出20%到50%。這給當時以橡膠爲主要貿易對象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承運商帶來巨大的負擔。
壟斷下的運費問題成爲南洋航運業發展的不穩定因素。1967年,積攢已久的矛盾重新浮出水面。當年3月開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啓動並領導了一場大規模的運動,旨在結束遠東航運公會的壟斷地位,並施壓政府采取措施控制運費。爲此,一個航運及轉口貿易研究小組委員會在總商會內部成立。
兩個月後,總商會集結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的貿易、工業代表。各方力量一致同意,願意支持總商會與航運公會開展運費自由競價的鬥爭。爲此,總商會制定了明確的策略,共分爲4個方面。
其一,是加強與馬來西亞華商的合作。1967年9月,總商會代表團一行6人前往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中華商會聯合會召開的特別代表大會。會上集中就脫離航運公會壟斷的途徑進行了商討。1968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122名航運公會的主要客戶終止了與公會的合作合同。
其二,是爭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的力量。總商會聯合新加坡樹膠公會主席陳永裕,動用各方資源聯絡政府,並獲得新加坡財政部長吳慶瑞的支持。1972年,新方政府成立了研究船務貨運費率的專門船務貨運部以提供協助。
其三,是動員新加坡國內資源。在總商會的支持下,代表新加坡承運商利益的組織——新加坡全國配貨人理事會,于1972年9月正式成立。同時,總商會設立“定載中心”,來幫助出口業者安排新的貨船,取代了遠東航運公會的網絡。
其四,是尋求海外非航運公會成員的協助。爲建立以華人爲基礎的多邊商業網絡,總商會積極聯絡香港、菲律賓的航運資源,同時向中國承運商尋求幫助。1971年,總商會會長黃祖耀帶隊19人貿易代表團前往中國,中方政府在聆聽了總商會訴求後表示同意提供協助。1972年2月起,中國貨船開始定期前來新馬接載貨物,並運送至英國及歐洲大陸各港口。
在總商會及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打破西方航運公會壟斷地位的運動取得很大成效。1967年至1970年,區域內橡膠運費保持穩定,有效提升了新馬的橡膠出口額。同時,新馬承運商在西方航運業參與者面前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也降低了對其的依賴程度。
資料來自《新加坡華社五十年》
04 世界華商大會
自成立以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長期扮演著英國殖民政府與華人華僑之間的紐帶角色,發揮了華人非正式政府的功能。1965年新加坡被迫獨立後,這一功能逐漸被取代。
在這期間,總商會轉換角色,成爲當地華商利益的代表。通過積極響應政府“走向區域、面向世界”的號召,總商會開始尋求海外發展,希望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經貿聯系,幫助新加坡拓展全球商業網絡。“世界華商大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的。
早在1987年總商會會長陳永裕訪問中國時,就曾向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表達了舉辦世界華商大會的構思和設想。1991年8月10日,在李光耀的支持和鼓勵下,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辦的首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新加坡順利召開。
首屆世界華商大會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75個城市的800多名代表出席。時任內閣資政的李光耀出任主賓、親自宣布大會開幕並致開幕詞,他表示:“東南亞華人與世界各地華人一直都聯接在一起,非政府的中華總商會則是最好的媒介,最好的接觸他們的機構,雙方有共同的利益,這一角色因此益加重要。”
基于首屆大會的空前成功,爲確保延續性,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與香港中華總商會、泰國中華總商會攜手建立了世界華商大會的輪辦機制,並決定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在世界各地巡回舉行。
由此,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便擔負起爲華人搭建全球商業網絡平台的重責。直至今日,世界華商大會已成功舉辦15屆,走過新加坡、香港、曼谷、溫哥華、墨爾本、南京、吉隆坡、首爾、神戶、大阪、馬尼拉和成都等城市。2019年,世界華商大會來到英國倫敦,第一次走進歐洲。
05 總商會在中國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在中國的發展機會,並與國內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協同關系。近年來,總商會更是通過設立代表處等形式,深耕中國市場,致力于協助更多的新加坡企業走進中國,並融入當地的商業環境。
2010年,總商會的第一個中國代表處在上海成立。同時,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支持下,新加坡企業中心也在上海落地,旨在協助新中兩國企業發掘海內外潛在的商機。
2017年,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一帶一路”發展框架下,總商會決定拓展中國西部市場,在重慶設立了第二個中國代表處。一方面爲有意開拓中國西部市場的新加坡企業提供落地計劃的咨詢;另一方面爲有意到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並將業務輻射至東南亞的中國企業進行對接。
2018年6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親自率領30人商業代表團出訪廣西南甯,拜會當地政府,了解廣西和南甯最新發展動向。在南向通道建設的大趨勢下,雙方達成協議將共謀合作,在物流、金融、貿易等方面深化共贏。
2019年5月,爲擴大總商會對中小型企業提供支援的地域範圍,新加坡企業中心(成都)完成揭牌。新的企業中心將覆蓋我國西北部(四川、陝西和甘肅),與專注西南部的總商會重慶代表處共同深耕西部市場。
結語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曆史反映著新加坡的曆史。”1966年,李光耀在寫給總商會慶祝成立六十周年的賀詞中對其給予了高度肯定。
一個世紀以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在新加坡的發展進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是一個與新加坡經濟密切相關的商業團體,也是一個深刻體現本地華商精神的民間機構。
上世紀40到60年代期間,南洋一批優秀的華商領袖,如連瀛洲、李光前、陳六使、高德根、孫炳炎等,都曾出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一職。他們無一不鞠躬盡瘁,爲當地華商華人傾其資源和精力,也爲保障華族權益做出了突出貢獻。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總商會擁有86個商業團體會員,以及3,750個企業、個人會員。發展至今,總商會的大家庭不斷壯大,目前已聚集超過160個商業團體會員和近5,000名商號會員,企業會員突破40,000個。
百年滄桑,曆久彌新。總商會的存在具有時代的意義,它不但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曆史的參與者。相信如今已枝繁葉茂的總商會將帶領華商群體再創輝煌,邁向新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