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棕于1960年出生于印尼,是著名華商李文正的幼子。他在新加坡接受中小學教育,之後赴美留學,畢業于南加州大學銀行金融系、金門大學MBA。念完書後,他移居香港,繼而投身于滾滾商海。2000年,他重新返回新加坡。憑借敏銳的觸覺,2006年帶領力寶集團和合作夥伴收購新加坡華聯企業有限公司。2010年,他買斷了合作夥伴持有的華聯企業股份。
圖源:桃淩新加坡
如今,李棕帶領華聯企業在金融海嘯的挑戰中展現出嶄新活力,不但發展成爲集酒店、零售、商用寫字樓與住宅物業于一體,資産總值達80億美金的“城市名片型”地産運營商,而且憑借敏銳的洞察力、高效的決斷力以及創新整合思維,一再爲新加坡地産行業樹立起全新高度的運營標准。
一、把握先機,贏得平台
2006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布新法令,法令要求新加坡本土的大小銀行從當年起,全線削減“非銀行類”的資産與業務。從那時起,李棕開始高度關注這些銀行持有的非主營業務類資産,目標很快就鎖定爲大華銀行旗下的“華聯企業”。
圖源:華商名人堂
2001年,大華銀行以總值約100億新幣的收購價,將當時排名新加坡第四位的華聯銀行收入囊中,除主營業務外,一並接手了起包括的“華聯企業”的附加資産。當時以酒店管理爲核心業務的華聯企業,恰恰歸屬于“非銀行類”業務,根據2006年頒布的新法令,大華銀行不得不剝離這類資産。
圖源:桃淩新加坡
打定主意的李棕,于2006年引領力寶集團與當時的合作夥伴以10億新幣的價格,成功收購大華銀行持有的55%華聯企業股份,隨後又以每股10.20新幣的價格展開全面收購行動,並于2010年買下該合作夥伴所持有的全部華聯股份,將控制權由64.67%提升至88.5%,4年間全部交易總值約爲30億新幣。
二、資産增值,充實回報
收購華聯企業後,基于集團當時已有的酒店、商用寫字樓和老式零售地産項目,李棕與新人管理層通過評估摸清了運營的三大症結。首先是經營不善,例如投資100元的業務明明可以賺50元,結果只賺了30元;其次是使用效率不高,例如100平方英尺的房子,只將70%的面積用于出租,實際可以達到85%;最後是用途不當,例如在地價最貴的黃金零售商圈單純經營酒店,白白損失零售商機。基于這些分析,轟轟烈烈的“資産增值”計劃拉開了序幕。
圖源:桃淩新加坡
地處烏節路的文華大酒店,原本是“老華聯”旗下的知名物業品牌,建築面積130萬平方英尺。雖然位于新加坡零售商圈中地皮最貴的黃金地段,但一直維持著三四十年前的傳統經營思路,不但沒有開展針對住客與過路客的零售業務,更因爲底部建有相當于4層樓高的宏偉大堂,浪費了很多空間,只能靠咖啡廳、休息區等基礎模式獲取極低的利潤回報。
圖源:桃淩新加坡
當時的文華大酒店共1050間客房,每一年可以爲華聯帶來2700萬新幣的營業收入,但李棕認爲這遠遠不夠。經過悉心規劃,李棕與管理層決定將酒店的大堂搬至5層,再將其下的1到4層改造爲一座20萬平方英尺的購物中心——文華購物廊,並吸引了超過100個以時裝、時尚生活爲主題的租戶進駐,開業當年就實現3000萬新幣的銷售收入。如今,整棟文華酒店的年營業收入超過1.2億新幣,在李棕接收後的6年內翻了5倍。
三、完美收購,多元發展
在幫助“老華聯”實現現有物業項目“資産增值”的同時,李棕還帶領華聯企業將經營觸角向外延伸,力圖通過多元化産業組合將股東利益最大化。
2010年8月,李棕代表華聯企業主動聯絡高盛基金,對方出價8.7億新幣,相當于970元每平方英尺。收購回報立竿見影,短短6個月後,星展大廈的資産市值就由8億新幣躥升至14億新幣。2011年8月,華聯企業斥資2.93億新幣,收購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100%股權,這是一次典型的“李氏閃電戰”。速戰速決,是李棕一貫的收購風格,他也借此在新加坡地産界聲名遠播。
圖源:華商名人堂
除此之外,在積極運作酒店、零售和商用寫字樓産業的同時,李棕亦帶領團隊開始發展“老華聯”從未涉足的住宅地産項目。目前,華聯企業已成長爲橫跨商用寫字樓、酒店、零售與住宅物業項目的多元化地産運營商,其中寫字樓占6成,酒店占2成,零售占1成,住宅占1成。各地産單元協作發展,某種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華聯”自身的運營風險。
圖源:桃淩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