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小國新加坡,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讓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在經濟上取得了騰飛,這巨大成就的背後,李光耀貢獻良多。李光耀是華人後代,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其高祖父李沐文于1863年移民至新加坡,李氏一族自此在東南亞生根。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代表進言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爲新加坡的國語,但統統被李拒絕。李光耀並不否認自己華人後裔的身份,但對于他而言,新加坡人才是其真正的標簽。
在一次采訪時,曾有記者問過李光耀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日漸強大,新加坡的年輕人們肯定會越來越關注中國,年輕的華人們會不會産生一種別樣的情感呢?”
李光耀聽出了記者的弦外之音,他回答說:“新加坡回歸祖國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已經不一樣了,已經無法再次融合。”
李光耀曾經這樣說過:“老一輩確實有種浪漫的情懷,他們把寄錢回國視爲自己的某種義務。所以陳嘉庚回去建了學校。這是所有華人移民者的夢想:我要好好發展,然後幫助我的親人。”李光耀能理解這種情懷,但是他同時也表示,自己對祖籍並沒有任何浪漫的想法。
李光耀的曾祖父曾回故鄉給自己捐過官,並且還蓋了一座大宅子,這個宅子後來成了當地的一個景點。曾經有大埔縣的同鄉聯系李光耀,希望他可以回來參觀,出資修繕一下祖宅,但都被李光耀拒絕。他說:“因爲我不是中國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不會回去參觀的……”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高達75%,他們基本都是廣東和福建一帶移民的後裔,不過在李光耀看來,雖然新加坡華人與大陸同宗同文,但是新加坡的年輕人接受的是西方式教育,生活觀念和心態已經截然不同,因此兩者再融合到一起幾乎沒有可能。
除此之外,李光耀認爲爲了保證新加坡的穩定繁榮,還必須要照顧另外三成馬來人和印度人的感受,這也是爲何當初李光耀堅持不將華語定爲新加坡國語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