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北面的馬來西亞一衣帶水、隔峽而望,南面越過新加坡海峽直接與印尼相接。同時,新加坡西接印度洋、東鄰太平洋,還控制著溝通兩大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其航運價值突出,軍事意義重大。
面積不大,但是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之後,卻得到了迅速發展,特別是在上世紀末,新加坡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功跻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成爲了亞洲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就是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發達國家,當年卻是迫不得已才獨立的。
在中原的古籍之中,新加坡最早的名稱是“淡馬錫”,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將此地標注爲“淡馬錫”,由于這裏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出于南洋馬六甲海峽的交通要沖,所以在近代被荷蘭等國先後染指,最終落入了英國手中,成爲了英國在遠東的航運中心。
二戰之後,英國再也無力維持其龐大的殖民體系,其海外殖民地紛紛自立門戶,新加坡與當時一起脫離英國的馬來亞、沙巴、砂勞越共同組建了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成爲馬來西亞的一個州,而州長就是新加坡之父李光耀。
然而僅僅是兩年多以後,新加坡就被迫離開了馬來西亞。1965年,被巫統控制的馬來西亞國會在新加坡並不在場的情況下舉行了投票,最終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直接將新加坡提出了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被迫離開。
雖然新加坡的確處于國際交通要沖,但是畢竟只是一處彈丸之地,既沒有土地也沒有資源,甚至絕大多數的飲用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才能保證供應,當時整個新加坡,能夠擁有比較像樣住房的家庭占比還不到1成,發展水平相仿落後。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話,生存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是當初新加坡不願看到的,但也只能接受。
華人問題,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症結所在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海外華人比例最高的兩個國家,近代開始,大批的東南沿海華人紛紛下南洋謀生,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都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地,然而在這兩個地方,華人的處境卻完全不同。
在新加坡,由于當地奉行的諸族均等,華人並沒有受到不公正對待,反而憑借實力上的巨大優勢,主導了當地的幾乎一切方面。
而在馬來西亞,由于當地的巫統奉行馬來人至上原則,華人雖然數量不少,而且經濟實力非常強悍,但是卻處處都到打壓與壓榨。
戰後,由于新加坡的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華人占據總人口的比例陡然上升到了40%以上,與馬來人的數量幾乎對等。雖然數量上差不多,但是馬來人的發展水平與綜合素質遠遠不如華人,若是平等競爭的話,馬來人被淘汰也是必然的,這對于奉行馬來人至上的巫統來說,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其實,起初新加坡的加入也讓馬來西亞非常歡迎,雖然新加坡沒多麽富裕,但比當時的馬來西亞要強不少,但是隨後的時間裏,馬來人發現華人的實力過于強大,使得馬來人愈發處于弱勢地位之後,心中越來越擔心將來馬來西亞被被華人所掌握,想來想去,覺得華人爲主的新加坡是留不得了。
李光耀被稱作新加坡之父,雖然李光耀是典型的英國式的華人,但他終究是個華人,其手段淩厲,在諸多方面都非常有自己的一套概念。盡管在外人看來李光耀的做法有時候似乎有些獨斷,但在他的推動之下,新加坡的確飛速成長了起來。
而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之後,李光耀雖然只是個州長,但是他在馬來西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在華人群體與其他非馬來族裔群體之中。
原本掌握著新加坡的,是處處施行“馬來人優先”的巫統,然而李光耀所帶領的廣大華人群體力量,增長壯大的速度實在令巫統感到極大的不安,他們害怕有朝一日馬來西亞會成爲華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人會被邊緣化。
然而事實上,李光耀與其他絕大多數華人追求的,只是公平的對待,從未要求過什麽特別的對待,所以巫統的這種想法實在杞人憂天。然毫無疑問,這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還是使得巫統非常忌憚李光耀,忌憚華人,忌憚新加坡,必須將其弄出去。
結語:當年新加坡的自立門庭,是被強加的
原本,馬來西亞爲了打壓新加坡與華人群體,不斷挑起各種事端,眼見沒什麽明顯效果之後,幹脆就直接背著新加坡進行了投票與議案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對于新加坡的驅逐,新加坡並不是主要要求的分家,而是被趕出去的。
而新加坡被趕出去的理由,也非常簡單,李光耀與廣大非馬來人族裔追求的是,建設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想要的,只是一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李光耀終生抱憾新加坡獨立
但合並並沒給新加坡帶來富裕、穩定和安全感。首先,新加坡原以爲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亞並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系,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産。
合並也沒有理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黨關系及緊張的種族關系。新加坡兩次爆發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種族騷亂,使馬來西亞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系日趨緊張。爲緩和矛盾,1965年8月初,雙方達成分家協議。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同年9月,新加坡成爲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但直至今日,新加坡國徽右側仍保留著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曆史上的聯系。
據報道,新馬分家成爲李光耀一生的憾事。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裏如何生存呢?”
新馬吵了幾十年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之後,這兩個國家雖然沒有打過真槍實彈的戰爭,但是兩國的唇槍舌劍卻也一直不斷。
當年《南洋》《星洲》如報道新加坡獨立
一直以來,新加坡的水供應嚴重依賴馬來西亞。而兩國在此問題上也經常發生爭執,撩撥著兩國最爲敏感的政治神經。
1961和1962年,新馬兩國就供水簽署了兩項合約,當時議定由馬來西亞的柔佛向新加坡供應生水,分別于2011年及2061年到期。問題出在當時議定的水價,柔佛以每千加侖生水3分(馬幣)賣給新加坡,並以每千加侖50分的價格回購淨水。但馬方現在覺得水價過低,只利于新加坡,而使馬來西亞吃虧,因此需要重新定價。但到目前爲止,雙方還沒有達成共識。馬來西亞軍隊高級軍官曾憂心忡忡地表示,如果馬新供水問題無法妥善處理,有可能引發兩國的軍事沖突。
目前,兩國懸而未決的問題還包括:關于白礁島和填海工程的爭執、馬鐵道公司在丹戎巴葛火車站的土地交換和馬移民廳遷移、新空軍飛經馬領空和馬公民提取他們在新工作時交納的公積金等。
延伸閱讀
李光耀:強加給新加坡的獨立
——摘自《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
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一4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的3萬個島嶼的群島裏,我們的華人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裏如何謀求生存呢?
要不是音樂廣播中途暫停,這一天跟新加坡其他星期一早晨根本就沒有兩樣。上午10點,廣播電台和麗的呼聲播送的流行歌曲突然中斷,大爲震驚的聽衆聽到廣播員莊嚴地讀出一份宣言。這份宣言只有90個宇,卻改變了新加坡人民和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
“自由與獨立永遠是人民的神聖權利……我,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名義,代表新加坡人民與政府,宣布從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義、公平的原則下,新加坡將永遠是一個自主、獨立與民主的國家,在一個更公平、更合理的社會裏,誓將永遠爲人民大衆謀求幸福和快樂。”
緊接著是另一份宣言:“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命。願真主——宇宙的主宰,得到頌贊……余,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拉赫曼,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批准,謹此昭示,自1965年8月9日起,新加坡不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它將永遠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邦國,從此脫離並不再依賴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目前的新加坡政府是獨立自主的政府,並將本著友好的精神與之合作。”
“我們最終發現,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對新加坡政府或新加坡領袖采取鎮壓措施;
二、同不再效忠中央政府的新加坡州政府斷絕關系。
我們現在采取的是第二條路:被逐出馬來西亞。
國會裏一片死寂。東姑是在副首相敦拉紮克提出一項議案一讀之後發言的,該項議案要求立即對1965年憲法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修正)法案進行辯論。到下午一點半,二三讀辯論完畢,法案送交上議院。上議院的一讀從兩點半開始,到四點半三讀通過。最高元首當天就批准,完成了憲法所規定的程序。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
按照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卻無權這樣。這期間他們可以重歸于好,他可以娶回她。不過,在他講了三次“塔拉克”之後,就不能再娶她了。馬來西亞“休”了新加坡的時候,國會上下兩院三讀法案,等于宣布“塔拉克”三次。……
我深受良心譴責,感到自己辜負了馬來西亞數百萬人民,他們是馬來亞的華族和印族移民、歐亞裔,甚至包括一些馬來人。他們同新加坡人民站在一起,抗拒馬來霸權,而馬來霸權正是導致我們發生爭執的根源。也感覺背棄了盟友和支持者,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其他州——沙巴、沙撈越、擯城、吡吻、雪蘭莪和森美蘭的政黨領袖,我感到慚愧。我們一起組成了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一直在開會和開展協調活動,以便動員人民,展開主張建立不分種族的社會的運動。我們已著手建立廣泛的聯盟,以便向吉隆坡聯盟政府施加壓力,爭取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