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傳承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其他語種相比,漢字有著辨識度高、構造從句方便等一大堆優點。但盡管如此,由于字符數量衆多,學習成本高昂等因素存在,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們能夠輕易壟斷教育權,牢牢將民智掌控在手中。
民國時期,以魯迅爲代表的學者們大力推行漢字改革,主要訴求是想要漢字拉丁化;雖然這是爲了能夠使得漢字短時間內被更多人學習,也更容易與國際接軌,但這種徹底抛棄漢字的做法未免有些太過極端。
新中國成立之後,除開需要抓緊時間恢複民生與經濟外,如何加強百姓文化,加強基礎教育,提高老百姓的綜合素質同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專家們決定將漢字進行了全面簡化。
這種漢字跟魯迅他們當時推崇的漢字改革不一樣,是在保留漢字原本的”字形表意”的基礎上 加以簡化,使學習漢字更加簡單。新的簡體字不僅大幅度降低了老百姓們學習和使用漢字的成本,而且還保留了漢字的一系列優點。
在1965年國家出版的《簡化字總表》中,共計收錄了2236個簡體字(一簡字),而這些簡體字不僅在全國中小學中易于推廣,連對于那些農村地區的大人們接受程度都很高,中國的文盲率大幅度降低,簡體字的優點由此可見一斑。
由于政府大力推廣,大陸地區很快就將簡體字給徹底推廣開來;只可惜,港澳台等地的小夥伴們卻因爲種種曆史原因,至今還在繼續沿用著複雜的繁體字。有趣的是,港澳台不用簡體字,但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華人聚居地卻開始自發開始了漢字簡體化運動,這是爲什麽?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中國大陸正大力推行漢字簡化運動時,港澳兩個地方都還被西方列強所盤踞。當地的大部分人口都是華人,但列強們怎麽會在乎這些人的受教育情況呢?政府根本就沒有推行簡化字的動力。回歸祖國擁抱之後,由于當地居民使用繁體字已成習慣,推行簡體字就成了一件阻力重重又沒什麽必要的事情。
台省的情況有點特殊,他們本來有推行簡體字的打算,但看到大陸已經率先完成了漢字簡化之後,本著”不管你幹什麽,我就是要和你反著來”的心態,隨即就打消了使用簡體字的想法。
不僅如此,他們當時還嚴令當地居民必須要使用繁體字,定期還會派出工作人員在街上巡視,一旦誰用簡體字就會馬上拘捕。雖然現在台省在對于簡體字問題上已經沒有當初那麽嚴厲,但台省人民使用繁體字也已經形成了習慣。
那爲什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要用簡體字呢?這兩個國家有兩個共同點,一是華人特別多,而是跟中國大陸隔得很近,會有著各個方面的往來。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爲人口主體的國家,但當地華人數量非常多,在華人精英群體的爭取下,馬來當地政府對漢字的管理並不嚴格;再到後來,馬來政府出于方便管理、吸收人才等一系列目的,開始主動在華人群體中推行了《簡體字總表》。
而在新加坡,本身華人的總人口就占比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因此漢語順理成章的成爲了當地的官方語言之一。
不過新加坡雖然華人多,且大多來自沿海地帶,但具體卻並不來自同一個地方,要知道閩南地區方言衆多,光是翻過一個山頭可能聽到的話就聽不懂了,因此新加坡的華人相互之間都不一定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麽。
爲了便于管理,新加坡政府效仿中國,要求整個國家的華人都要盡可能說普通話,並且還直接把中國頒布的《簡化字總表》給複制粘貼,推行到了新加坡。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如今的新加坡華人基本都能說一口較爲流利的普通話,而簡體字也成了當地的通用文字。
其實繁體字和簡體字並無優劣之分,在大力推廣簡體字的同時,也不應該將繁體字給徹底遺忘。因爲繁體字也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許多古文典籍都是用繁體字書寫,繁體字在書法方面也比簡體字更具觀賞價值,我們需要正確看待簡體字跟繁體字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