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中國,是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在成就這些輝煌之前,我們中國面臨的,卻是一片黑暗。是這些黑暗,成就了我們現在的榮耀。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們國家剛從戰爭中醒悟過來,新中國的建設也才剛剛步入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爲經濟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發展氛圍。
但在當時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看來,中國所做的經濟複蘇准備,都是無用功。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認爲中國能真正發展成一個強國。
可時任新加坡總理的華人李光耀,卻在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時,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看法。
1. 韬光養晦,厚積薄發
1967年美國媒體曾采訪過李光耀,直白地提出”你覺得將來一個統一的中國對東南亞會是一個威脅嗎?”這一問題。
作爲領導新加坡五十二年的國父,李光耀因其獨到的政治眼光和政治遠見,在政壇上被人稱爲”巫師”,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也曾評價過李光耀說
“我觀察這個人幾十年,他的預言從來沒有錯過。”
而美方這個問題,看似刁難,實則試探。
面對美方的試探,李光耀也大大方方地表示
“如果你認爲中國將會四分五裂,各省軍閥割據,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中國人有決心建立一個強大富裕統一的現代化中國,並且有一天變得繁榮了,將會崛起,新加坡將有幸更加安全。”
李光耀得出的這個結論,可以從他所著的《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找尋到一些端倪。李光耀在觀察世界的時候,主要看四個指標,即”人口、語言、傳統、貿易”。
在上世紀,他就預言過美國永遠不會跌出發達國家的行列,其背後原因就是因爲美國在這四項指標上都占了極大的優勢,同時他也表明美國的政治制度或許會成爲美國衰敗的一個隱患。
而他預言中國即將崛起的原因,也能從這四個指標中看出。
在這四項指標當中,中國在傳統和貿易上的優勢較大,先說傳統,一個國家的傳統能否爲一個國家的發展提供正向的支撐,對一個國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個方面我們國家吃過的虧實在是太多了,曆史上多次的大型農民起義以及被侵略時的種種血淚,讓我們推翻封建制度的同時也肯定了一個強大的中央在管理國家時起到的重要作用。
好的傳統,如強大的中央系統,爲我們中國的統一提供了正向支撐,而壞的傳統,例如封建制度和小農社會,則爲我們的現在提供了一個警示。這兩者無疑都對我們的政治治理起到了推動作用。
再說貿易,在李光耀看來,一個國家參與自由貿易的深度和廣度,深深地影響到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不管是二十世紀還是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都是世界經濟的大勢所趨,而中國也因爲趕上了經濟全球化這輛經濟快車,成爲了經濟全球化中的最大受益者。
毫無疑問,中國參與自由貿易的深度和廣度永遠不會縮減。而就中國現在的自由貿易神廣度來說,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的,這點毋庸置疑。
剩余的人口和語言兩點,我們的確是略有欠缺。雖說我們中國是人口第一大國,但我們贏在人數,並非人才數。什麽東西乘以十三億很多,除以十三億就會很少,我國1986年開始推行的義務教育就是爲了緩解我國人才稀缺的現象。
而語言方面有所欠缺則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們的中文經曆過五千多年的曆史積澱,對于外國人來說,屬實是生澀難懂;第二,美國和英國的語言出于同個源流,語言體系基本一致,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難度。
這極大地促進了兩國之間的貿易交流。而與英文完全不同的中文,在與這兩個大國建立貿易聯系方面就顯得較爲吃力。這也是我國推行英語學習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李光耀的四點指標來看,中國在兩項優勢方面繼續保持,在兩項劣勢方面則努力追趕,也難怪李光耀預言說中國會崛起。
2. 愛好和平,共同發展
但其實,李光耀得出”中國將會崛起”這一絕倫,並不是單單因爲那四項指標,其中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人愛好和平的特質。自1840年英國對我國發動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飽受戰爭的折磨,國家局勢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但我們國家並沒有産生報複心理,因爲我們經曆過戰爭,我們知道戰爭會爲我們帶來什麽,所以我們在建國之後一直在宣傳和平,並立志要將和平帶給世界上所有國家,這是我們中國的一份大國擔當和大國責任。
在面對”強大後的中國是否會對東南亞産生威脅”這樣一個問題,李光耀明確表示”並不相信中國會出兵東南亞”。
這其實也與中國的傳統有關,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是以和爲貴,孔子在千年前就提出中庸之道,要求君主們做到”中”和”和”,而著思想也一直沿用至今。
孟子對于君臣之間的關系也提出過”君舟民水”的主張,認爲,只有君民和諧,一個國家才能穩定發展。而在這麽久的貫徹中,”君舟民水”這一主張早就滲透到了兩國的交往中,我們對待別國的態度也如我們以前對待百姓的態度一般溫和。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當下的全球化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都組成了一個整體,但凡有一個國家陷入戰爭的泥潭,整個世界都會不得安甯,中國也不會做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也正是我們愛好和平的這種精神讓李光耀在美國媒體面前有底氣說出”中國不會侵略東南亞”這句話。另外,我們中國的曆史告訴我們,有侵略,必然就會産生反抗,李光耀也表示 “如果中國這樣做,那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到時候東南亞就會聯合起來抵抗侵略。”而這樣的結果對中國來說,占不到任何好處。
中國的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都是在立足自身利益的同時,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走的一種合作、和平、共贏的道路。這與帝國主義在遭遇經濟危機時的采取的危機轉嫁做法有本質上的差別。
上個世紀一些西方國家,都在鼓吹中國威脅論,打壓中國,給中國的發展道路使絆子,其目的也很明顯,就是阻止中國的崛起。
他們阻止中國變得強大,不是因爲他們預見了中國會崛起,只是考慮到了這樣的一種可能性。在幾百年前,中國在世界上一直都處于第一的位置,中國的沒落也是在近現代才開始。這沒落的時間過快,一下就從世界第一,到了世界的末尾。
但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畢竟中國也在這世界上屹立不倒這麽多年,西方國家在心底還是會有些後怕,而斷絕後怕的唯一辦法,就是讓這個國家永遠躺在谷底。
而讓中國站不起來的辦法,除了打仗之外,就是斷絕中國的發展之路,一個國家不再發展、不再富有活力,那這個國家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而美國媒體在1960年問出這個問題,也是別有深意。
1960年,我們國家和蘇聯的關系面臨迫切,我們急于求得個突破口來與其他國家建立新的外交關系來發展政治和經濟。美方在這個當口挑撥中國與東南亞的關系,無疑是要中國滅亡。
但好在,中國支持和平的印象深入人心,這才沒讓美方得逞。
3. 國民如此,複興必然
站在整個世界的角度上來看,我們中國的國民素質可以說是各國中的佼佼者。這個素質與前文說過的素質不同,這個素質指的不是前文所指的知識水平,而是指一整個民族中普遍擁有的的某種美德。
正所謂”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民是國的根本。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中國的國民,就決定了中國的崛起。
第一,我們民族擁有的特性是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我們勤勞、面對困難從不屈服。這是經曆過多次的壓迫後,刻在我們中國人血液裏的,這也是別的民族不具備的。
第二,李光耀先生提出的四個重要指標在表面上看來,強調了四個不同的方面,但實際上,這其中的任何一項指標都離不開國民的努力。
一個國家中的人民如何,這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和發展道路就能如何。李光耀預測中國將會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我們國家由這樣的國民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