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書
《規矩和愛》
原著 | 王濤
解讀 | 梅葉挺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規矩和愛》
作爲家長,都會面臨教育孩子的苦惱,有的管得太多太嚴,不斷給孩子立規矩,結果造成孩子壓抑,叛逆;有的又崇尚所謂的自由開放,放任孩子天性,過于寬容和溺愛,結果造成孩子無法無天沒有規矩情商低。
想讓孩子既守規矩又能自由成長,似乎是一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但事實就是如此嗎?
正如今天爲大家分享這本《規矩和愛》給出了答案,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
本書作者王濤,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從事兒童教育和心理學學習和研究長達三十年。從2005年開始,致力于對中國父母的教育和培訓,迄今已培訓超過5萬名中國父母。
《規矩和愛》就是他這些年研究成果的總結。他發現中國父母在如何立規矩上並不擅長,因此他用自己和國內外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典型案例向我們傳授了實用可行的教育方法。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貫徹好規矩和愛,如何讓孩子成長爲一個懂得規矩也懂得愛人的孩子。
教子是父母一生的至要,爲人父母既無可替代,也不能重來。生下孩子並不保證我們就具備了爲人父母的教養能力,因爲教養孩子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專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讓孩子學會爲自己負責
父母都有愛子女的本能,卻沒有立規矩的本能。規矩是給孩子的行爲設定界限,讓孩子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
在一本兒童繪本裏,孩子問媽媽,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媽媽說,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孩子又問,如果我把畫畫的顔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媽媽說,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你要盡可能想辦法恢複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爲帶來的後果。
真正的愛離不開規矩,而真正的規矩也離不開愛。有效的規矩必須建立在理性愛的基礎之上。
規矩的核心就是愛。真正的愛是有規矩的愛,而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
立規矩要趁早,或許有的父母會說孩子還小,在這些事情上讓孩子說了算,也沒什麽吧。殊不知父母這樣無原則的妥協會讓孩子的自我無限膨脹,而這就會成爲孩子將來不幸人生的開始。
除了以愛爲原則和趁早原則,規矩還要一致。
孩子一不小心打碎一個盤子,爸爸會說,不要緊,寶貝小心手啊。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小心把爸爸珍藏的一個昂貴的古董打碎了,這時候,有的爸爸不由分說地一個巴掌就打上去了。
這兩種情況孩子行爲的動機可能沒有兩樣,但是爸爸因爲自己對行爲的感受不一樣,處理起來截然不同。
對于父母本身來講,前後的規矩都要一致。而對不同教育者來說,做到一致性就更爲重要。
對家裏有祖輩參與教育的家庭,祖輩老人只能是家庭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能代替父母成爲家庭教育的主體。
而父母之間也會出現規矩不一致,因爲父母來自不同的家庭文化,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價值觀,取得一致的關鍵是二人怎樣配搭,怎樣包容。
規矩是爲了約束,是爲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但規矩裏必須要有愛,只有愛參與的規矩,才能讓規矩充滿力量直接進入孩子的內心。
給予孩子無私而有規矩的愛
中國自古以來對愛的表達比較含蓄,強調自我克制,這對父母有特別的警醒。
因爲很多父母正是在愛的名義下對孩子的思想情感進行非愛的掠奪。不是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是隨心所欲地憑著自己的思想情緒管教孩子。
那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呢?
在孩子疲倦、饑渴、害怕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
在安全需要滿足的基礎上,孩子能和父母有高質量的玩耍和其他社會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環境更有興趣,也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環境的動力。
一個孩子和媽媽一起玩樂高,媽媽問孩子,搭什麽呢?不如搭建一個城堡吧。孩子就同意了。
這其實是典型的命令式提問。搭建過程中,孩子不想要門,可是媽媽馬上就說沒有門就不是城堡了。
這個媽媽不管語言還是思維都是在命令各否定孩子的語言和行爲,最後會引發孩子思維和情緒的對立。
如果我們換種方式呢?當孩子邀請一起玩樂高時,媽媽可以做出積極的反應,謝謝你邀請我一起玩,這樣自然的表揚能及時強化孩子積極主動的社交行爲。
當孩子問搭什麽的時候,有的媽媽會直接給出建議,其實會讓孩子習慣于跟隨媽媽的想法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的媽媽會說你想要搭什麽就搭什麽,這個回答看上去很尊重孩子,但是感情比較細膩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媽媽對這件事情並不在乎。
有個媽媽做得很好,她問孩子你在想要搭什麽。這個回應既肯定孩子已經開始的主動思考,也自然地爲孩子提供了思考的時間,鼓勵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
愛是生命一切發展的基礎。
父母對孩子合理的愛能讓孩子發展出影響一生的安全依戀,除了物質上的滿足、身體上的接觸,以孩子爲中心的高質量親子互動是建立深度的親子依戀的有效途徑。
融合了規矩和愛的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規矩和愛如同太極中的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互相融合。愛爲規矩之根源,規矩爲愛之保障。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統一規矩和愛的關系。
融合了規矩和愛的教育將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情商比智商重要,是因爲情商不僅影響外在的成功,還影響內在的幸福感。
美國一位被稱爲馬語者的美國牛仔蒙迪·罗伯茨,他不仅可以读懂马的语言,还创立了蒙迪驯马法,即通过马语的交流让桀骜不驯的野马顺服地戴上马鞍,接受骑手的驾驭。
馴馬是一項技術活,傳統方法都是暴力和虐待,使馬被迫屈服。從小跟著父親馴馬的蒙迪非常不認同這樣的方法,他開始尋找人道馴馬方法。
爲了和馬交流,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馬匹對他産生信賴,最終達到馴服的目的。
後來蒙迪憑著這樣的信念決定嘗試教育最難教育的孩子,他和太太前後一共收養過47名問題青少年。
這些叛逆的孩子誰都管不了,但蒙迪和太太對這些孩子視如己出,用愛心去堅持每一個規矩。
蒙迪認爲教育孩子和馴馬在原理上是一致的,都要在愛的基礎上來立規矩。只要你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每個孩子都可以改變。
我們用規矩和愛去教育孩子,不僅會影響到我們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生命,也會影響這個生命怎樣教育影響他的孩子和其他人。
點擊圖片收聽本書完整精華講解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教育的藝術就是愛與規矩的合一。
每個父母都會憑著本能去愛孩子,但卻不得不逼著自己逆著本能去給孩子立規矩。關鍵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爲什麽樣的人。
一個優秀的孩子,在他身上一定是體現著家庭教育的規矩,同時又讓人感受到對世界對他人的寬容和愛護。
有愛才能有規矩,無愛的規矩往往失去效力。有規矩才能真正有愛,無規矩的愛會流于私愛。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矩,孩子才能感受到規矩是愛的一部分。
人生如逆旅,我們有幸陪孩子走過人生的一段,希望我們給予的不僅是父母無私的愛,還有責任和擔當,還有對自己對世界的正確認識。
所以,規矩和愛所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也是一個未來的世界。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
*注: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梅葉挺,慈懷每天一本書簽約作者,出版有《島上故事》,新書《西遊新世相》熱銷中。個人公號: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