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賀傑勝(右)勇闖小販行業,目前與母親李雲芳(左)一同打理位于舊機場路熟食中心的檔口,售賣炒米粉和椰漿飯。
(新加坡17日訊)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讓默默耕耘的小販及許多每天到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國人振奮不已。
根據《聯合晚報》系列專題《小販周記》最新一期報道,好學成才的年輕小販,開檔之前特地到怡保取經,向婆婆學習手藝兩個多月,開檔後還拜師學藝,向行業老前輩學習。
辭咖啡廳工作勇闖小販業
舊機場路熟食中心的“傑勝經濟米粉·椰漿飯”攤位售賣本地受歡迎的早餐,攤主原來是26歲的年輕小販賀傑勝。
賀傑勝說,他的好友鄭偉良(26歲)接手他父母在舊機場路熟食中心的飲料攤位後,鼓勵他一同開檔做生意。一直以來對餐飲業情有獨鍾的賀傑勝,因此決定在前年11月辭職咖啡廳的工作,勇闖小販行業。
賀傑勝居住在怡保的婆婆也是小販,不過,與獅城當地小販大有不同。
他說:“在馬來西亞,他們的小販生意與我們的不一樣。他們一般上會在家裏烹煮食物後,把食物放進貨車,然後開車去工廠區售賣。”
他說,婆婆一聽說孫子想要在新加坡開檔當小販,爲他感到開心。當賀傑勝想到怡保“偷師”時,婆婆不但熱烈歡迎,還將手藝傳授給他。
向同行學習前輩不藏私傳授
開檔之後,賀傑勝雖然能夠獨當一面,但還是虛心向學,向勿洛北1街第216座熟食中心椰漿飯攤位“紅泥小廚”的老板娘學習。“我的這位師傅非常願意教我,她非常高興有年輕人願意加入小販的行列。”
他說,他的師傅特別注重小販文化的傳承,若有小販想向她學習,她都義不容辭,也不收任何學費。
“我鼓勵有興趣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不然10年、20年後,將不會有任何小販文化。我鼓勵我周圍的朋友不要害怕開檔當小販。事實上,我確實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慈母辭工幫子創業
賀傑勝的母親李雲芳(54歲)坦言,擔心小販行業辛苦,也認爲創業有一定的風險,原本是不贊同兒子開檔做生意的。不過,李雲芳最後還是決定辭去工作到攤位幫忙,給予兒子實際的支持。
沒有當小販和創業經驗便下定決心開檔做生意,賀傑勝不求一步登天,只要循序漸進,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賀傑勝說,創業都有風險,但他並不畏懼失敗,如果跌倒了就再爬起來。“如果我這次創業沒成功,那也沒關系,因爲我還是可以重新開始。我可以再存錢,再創業,不過我需要知道是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差錯。”
他說:“我不能急功近利,因爲沒有一夜之間就能成功的生意。我得每天慢慢做,如果每天有一名新的顧客,而他們之後成爲了常客,那就已經很好了。每天這樣,長年累月,一年之後就會有幾百名熟客。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要放棄。”
快餐店、中餐館、咖啡廳
曾在不同餐飲店打工
從小對餐飲業情有獨鍾,曾在快餐店、中餐館、咖啡廳打工吸取經驗,學習不同餐飲店的優點。
賀傑勝透露,他從14歲開始打工,選擇的都是跟餐飲業有關的工作,對他而言打工經驗都不是浪費時間,次次都是學習的機會。
他說,快餐店的系統性運作方式緊密有序,才能爲顧客帶來快捷的服務,而中餐館以及咖啡廳的工作經驗則讓他見識到廚房的運作。
賀傑勝坦言,當小販比自己之前所做的餐飲業工作還要辛苦。其中最困難的就是每天淩晨3點半起床,每天工作12小時,還需時時刻刻站著。
他說,小販攤位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手包辦,所售賣的食物都是自己親自烹煮。
不過,已經當了小販超過一年的他說:“當顧客回來光顧,並稱贊我的食物時,我認爲這是最令我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