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熠熠生輝,是中華文化的奇葩。在曆史的長河中,客家的先民,曆朝曆代,長途跋涉,從中原遷徙到南方作客,他們曆經萬千磨難,帶著曆史的滄桑,更帶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溫暖的南方落地生根。
從秦朝南征百越,中原漢人已開始南遷。“五胡亂華”時期,更因戰火,大批漢人不願受胡人奴役而背井離鄉。接下來的曆朝曆代,都有先民因戰火或朝廷鬥爭、政治迫害,從中原輾轉數萬裏,來到南方。由于平原地區早已有當地人居住,他們只能住在偏遠貧瘠的山區,生活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刻苦耐勞的客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立足南方。客家人分布極廣,主要在廣東、福建、江西及廣西。
據語言學家研究,客家話是最接近古漢語的語言。但由于受當地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區,客家話語音有所差異,飲食文化也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介紹世界客都梅州客家人的幾道傳統美食。從這幾道美食中,就可領略到客家文化的芬芳。
客家釀豆腐與思鄉情結
客家釀豆腐價廉物美,經濟實惠,營養均衡,屬于健康美食。在新加坡的餐館、食閣和咖啡店,到處都能吃到這道食物。華人喜愛,其他種族也愛吃,許多食閣都有清真的釀豆腐。
釀豆腐的起源,與中原民族逢過年及喜慶節日必吃餃子有關。客家先民從中原一路逃難至南方,南方少種麥子,節日找不到面粉來包餃子,于是靈機一動,改用大豆制成的豆腐釀肉餡,以釀豆腐代替家鄉的餃子。客家人吃釀豆腐包含著對中原文化的眷戀,對故土及千裏之外的親人的思念之情。有一個溫馨的故事:古代有兩兄弟,一個愛吃肉,一個愛吃豆腐,經常爲此爭吵。後來聰明的母親想到了一個好法子,把肉當餡料釀進了豆腐,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釀豆腐。兩兄弟開心地吃起來。這時母親便和藹地勸兩兄弟要和睦相處,從此兩兄弟情同手足,不再爭吵了。
現代的客家釀豆腐種類繁多,不只是釀豆腐、油豆腐、豆幹、豆皮,也釀苦瓜、茄子、辣椒、燈籠椒、香菇、番茄、豬皮等等,展現了客家人的創意及與當地文化的交融。
客家釀豆腐
01
客家釀豆腐的食材及做法如下:
瘦肉500克(絞瘦肉碎或魚膠)、豆幹10塊、馬蹄數顆去皮切碎(或胡蘿蔔剁碎)、小紅蔥頭(去皮剁碎)、青蔥、芫茜(切小段)、雞蛋2個、粟米粉少許、生抽少許、黃豆500克。
步驟一
先浸泡黃豆,去皮,熬黃豆湯。(備用)
步驟二
將小紅蔥頭炸香至金黃色,與瘦肉、馬蹄、雞蛋及粟米粉攪拌均勻,加上生抽調味。
步驟三
把豆幹對半切(大片的可切成3片),在切口處用湯匙挖洞,將攪拌好的餡料釀進去即可。
步驟四
1.將全部釀好的豆腐放在鍋裏隔水蒸熟,灑上蔥花芫茜即可食用(約10分鍾)。
2.也可將釀好的豆腐用平底鍋煎到金黃色,倒入黃豆湯蓋過豆腐,煮約5分鍾,加上生抽,灑上蔥花芫茜即可上桌。
客家盆菜與忠孝精神
近年來,新加坡興起了一股吃盆菜的風氣,不少餐館在新年前便讓顧客預訂盆菜。梅村酒家在新年前特別開班教導大家學做盆菜。我和兄妹及小女四人齊齊報名參加,爲的是想在農曆新年爲家人做道盆菜,大快朵頤一番。
春節吃盆菜,那滿滿的一大盆山珍海味,猶如聚寶盆。一來是有大團圓,福氣盈滿,喜慶豐收的寓意;二來是非常方便,想在家吃頓豐富的團圓飯,但又不想待在廚房裏搞到油頭垢面,筋疲力盡,吃盆菜便是一種絕佳的選擇。坦白說,要准備一桌豐富的年夜飯可真夠勞累的,難得一家團聚,不如訂購盆菜與家人一起享用。當然,有興致的話也可以自己煮盆菜,食材可根據個人的喜好變換,豐儉隨意。盆菜以炖焖烹煮的方式,少了煎炸的油煙,飯後收拾也較省事。
MTExLjY1LjMyLjIzOA==
美味的盆菜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關于盆菜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在教導烹煮盆菜之前,梅村酒家賴老板和大家分享了有關盆菜與客家人祭祖的關系。客家人逢年過節,都會准備三牲到祠堂祭祖。祭祖後,各戶人家便將一些食物放在一個大木盆裏,大家一起享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節日拜祭祖先吃盆菜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盆菜起源于南宋末年的故事。一說宋朝愛國英雄文天祥(客家人)帶兵抗敵,被元軍追殺至深圳灘頭。在灘頭登陸時,士兵們饑寒交迫,身上只攜帶了少許的粗糧充饑。船家漁民們敬佩忠臣,紛紛把所儲備的豬肉、蔬菜及剛捕獲的魚蝦貢獻出來慰勞他們。但由于找不到那麽多餐具,便將食物裝進了大盆子裏,從此這道“盆菜”成了客家美食。
另一個傳說是:宋末皇帝與臣子們爲躲避元軍的追殺,倉惶逃難至現在的香港元朗。村民們知悉皇帝落難至此,趕忙將家中最珍貴的美味佳肴都送過來,盛在一個大大的木盆子裏讓君臣享用。
兩個傳說都是那麽的溫馨感人,折射出客家人的忠孝精神與善良淳樸的一面。而今,深圳下沙村及香港元朗大節日仍盛行吃盆菜的習慣,並將這道客家菜推介至世界各國。
盆菜的食材豐富
02
盆菜的食材及做法如下:
豬手一只、豬腳筋、雞一只、海參、魚鳔、整粒小鮑魚(或一罐大鮑魚切片)、網油釀蚝豉、魚丸、肉丸、蝦丸、大蝦、帶子、幹貝、發菜、花菇、蘿蔔(或白菜、大芥菜)等。(盆菜食材豐富,可以發揮創意增減替換)
盆菜雖看似一鍋熟,但從以上十多種名貴的食材看來, 事先的准備功夫可真不簡單。單是處理豬手,就需用熱水加上姜蔥煮上三遍,以去除其騷味。
步驟一
處理豬手,用熱水加上姜蔥煮上三遍,以去除其騷味。大白菜或白蘿蔔洗幹淨切段。把雞整只放在另一個鍋內煮約15分鍾,將雞取出。雞、雞湯備用。熱水白灼蝦、熱水燙帶子備用。
步驟二
取一砂鍋,將蔬菜鋪在最底層以避免其他食材被燒焦,同時吸收各種食材的湯汁。
將已經清理幹淨的豬手、豬腳筋、魚鳔、花菇放在蔬菜的上端。後澆上雞湯(高湯),雞湯只需蓋及豬手即可。慢火烹煮約1小時30分。
步驟三
再鋪一層蔬菜,然後將各種食材幹貝、海參、雞、網油釀蚝豉、魚丸、肉丸、蝦丸放入砂鍋內繼續慢火烹煮30分鍾。
步驟四
將帶子及白灼大蝦鋪上加熱約5分鍾。最後鋪上鮑魚,加上高湯,煮1分鍾後熄火,豐盛美味的盆菜便可上桌了。
喜氣洋溢的紅焖豬肉
紅焖豬肉是梅州(梅縣)客家人年節喜慶必備的傳統美食。一大碗紅豔油亮的豬肉,洋溢著節日的喜氣,寓意生活紅紅旺旺,越過越紅火,是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早年客家人生活艱苦,必須從事大量的體力勞作,平日難得有一頓肉吃,只有年節烹煮豬肉,也都會選擇肥瘦參半的,既能解饞,又提供了足夠的熱量。這道美食的材料非常簡單,紅曲米(糯米經紅曲黴菌發酵而成,釀酒常用)、黃酒都是梅州的特産,可說是道地的客家菜。此道菜看似肥膩,其實還有一定保健的作用:紅曲米是一種中藥材,有保健養生的作用,能降血壓及降膽固醇,防止老年癡呆。大蒜能促進食欲、防癌、提高免疫力、抗老等。客家先民具豐富的保健知識,從大多數的藥材店都是客家人經營便可證明這點。
紅焖豬肉
03
紅焖豬肉的食材及做法如下:
食材及配料:五花肉、紅曲、蒜頭、黃酒(或紹興酒)、生抽、鹽、冰糖。
步驟一
五花肉洗淨切塊,下熱鍋炒香,瀝出豬油。
步驟二
加上整顆的大蒜(無需剝外皮)、生抽、鹽、黃酒一碗(也可用紹興酒代替)、紅曲粉(將紅曲米用雙手掌搓成粉)、少許冰糖繼續翻炒。
步驟三
將炒香的紅焖豬肉倒入砂鍋加熱水(稍微蓋過豬肉即可)慢火焖約一小時。
步驟四
焖至收汁,豬肉綿軟,香味四溢,色澤油光紅亮,一鍋傳統客家紅焖豬肉大功告成了!
(紅焖豬肉也可加上香菇一起烹煮,香菇吸收了肉汁及調味料,更爲飽滿香甜。)
蘿蔔丸
經濟實惠而又有保健效果的一道美食——蘿蔔丸,既是節日喜慶宴客必備的美食,也是生活困苦艱難時期的果腹食品,食材簡單,價格便宜,卻是出得大雅之堂的一道精品,展現了客家人的廚藝與智慧。蘿蔔丸更伴我們渡過童年艱苦的歲月。本地的餐館很難找到蘿蔔丸,點心店也沒賣傳統的客家蘿蔔丸。想吃蘿蔔丸,只好自己動手做,不然就要到梅州才能吃到道地的蘿蔔丸了。
媽媽和姑媽是做蘿蔔丸的高手,她們最喜歡做蘿蔔丸了。當年我們家境貧困,家庭成員衆多(9個兄弟姐妹),加上姑媽叔叔、祖父母,一家14口,有什麽食物是最價廉物美,能填飽一家14口的肚子而又不必花太多錢的?蘿蔔丸可居功不小。常看到媽媽在一個大盆子裏放個刨食物的鋼刨子,手握著肥大的白蘿蔔,在刷呀刷。那如絲如綢緞般的蘿蔔絲便湧出來了。媽媽還會將蘿蔔絲擠出蘿蔔汁,加一點蜜糖給體弱多病的姑姑喝,說是能祛濕熱腹脹,偶爾我們也喝一點兒。
目前我們的生活條件雖已改善,但姑媽(媽媽已經臥病多年)和姐妹們仍常做蘿蔔丸來吃。尤其是家庭聚會,一定少不了這道菜。可是不知爲何,卻少了當年母親做的蘿蔔丸的口感和晶瑩剔透的外觀。不但我感覺如此,連小女也覺得我們做的不如外婆。是用的木薯粉不同了?還是因爲少了媽媽親手做的味道?
關于蘿蔔丸的起源我們不甚清楚,但對我們家人而言,則是一段艱苦生活的記憶。蘿蔔丸又叫肉丸,其實沒多少肉,主角就是白蘿蔔。在那個年代,哪來的肉吃?現在隨著生活的改善,肉丸的材料也就更豐富了。
蘿蔔丸
04
蘿蔔丸的基本食材及做法如下:
白蘿蔔2根(約1公斤)、木薯粉(半公斤)、生抽、鹽、豬肉碎、小紅蔥頭、香菇、黑木耳、胡椒粉、芫茜、青蔥。
步驟一
將白蘿蔔去皮刷絲條,小紅蔥頭剁碎、泡發好的香菇切丁、黑木耳切小片、芫茜、青蔥切小段備用。
步驟二
將小紅蔥頭爆香,與豬肉碎、香菇、黑木耳一起炒,灑上鹽、生抽及胡椒粉。
步驟三
將炒好的食材盛在一個大盤子裏,倒入白蘿蔔絲,加上茨粉一起攪拌均勻,粘稠適中。
步驟四
取一個大盤子(鋼),盤子塗些油(以免肉丸黏盤子),將攪拌好的食材用手揉捏成大小適中的肉丸子,一顆顆擺放在盤子裏。放在鍋裏隔水蒸10分鍾熄火,灑上芫茜蔥花就大功告成了。
(蘿蔔丸可以蒸、煮湯或炸。炸蘿蔔丸則需加上面粉才會爽脆。)
招待貴賓的煏豬腳
在本地,鹵豬腳、海參豬腳、豬腳醋到處都可吃到,但煏豬腳卻非常罕見。客家人喜歡用煏豬腳款待親友貴客,因爲這道佳肴能突顯主人的濃情厚意及對賓客的敬重。
記得小時候,節慶或長輩生日等大日子都會煏豬腳,印象中是祖母的拿手好菜。姑姑說最先是曾祖母從梅縣過番時傳過來的。祖母煏豬腳會先將豬腳上的毛拔幹淨,或在火炭爐上燒掉豬腳上的毛,然後泡浸一大碗的辣椒幹,去掉辣椒幹的種子。除了豬腳,還要配以肥美的白蘿蔔、辣椒幹、蒜頭及酸柑(或黑醋)。一想起祖母煮的那香甜酸辣適中的蘿蔔煏豬腳,那肥而不膩還帶點咬勁的豬腳,那吸收了酸甜香辣肉汁的蘿蔔,那入口即化的感覺,口水就要流下來了。有煏豬腳那天,大家胃口會特別好,飯也要多吃一大碗!煏豬腳的美妙,只有過來人才能真正體會。
煏豬腳
05
其實這道美味佳肴材料和步驟很簡單,
其基本食材及做法如下:
豬腳、白蘿蔔、辣椒幹、蒜頭、酸柑(或黑醋)、生抽、黑醬油、冰糖。
步驟一
豬腳(手)2只處理幹淨,放進滾燙的熱水煮,把水倒掉,用冷水洗淨瀝幹。
步驟二
白蘿蔔2根切厚大塊、辣椒幹1小碗(可斟酌多少)泡浸,去掉種子、蒜頭一小碗洗淨(整顆不必剝皮)、黑醋1小碗(或酸柑10顆擠汁)備用。
步驟三
先將白蘿蔔鋪在鍋的底層,如此可避免燒焦。
步驟四
蘿蔔上面鋪一層豬腳,然後再鋪蘿蔔,以此類推一層一層鋪上。
步驟五
鋪上一層辣椒幹、蒜頭,淋上調味料生抽、黑醬油、黑醋(或酸柑汁),冰糖少許,用慢火。約1小時30分後,豬腳的香味開始彌漫廚房,若此時肉質已變軟,可熄火上桌了。(豬腳盡量不要翻動以免把豬腳及蘿蔔攪爛)
以上幾道,都是梅州(梅縣)的客家菜。從中原到梅州,從梅州到南洋,口味也有了些變化,添加了南洋的色彩。但無論如何,卻是源遠流長,承載著千年曆史的舌尖文化,維系著族人家族的精神,代代相傳,並在這片陽光燦爛的土地上發揚光大!
(作者爲本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