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設立兒童保護服務處,專門處理孩童被虐待問題。組員們通常會介入較爲嚴重的家庭虐待個案,
若案件涉及刑事犯罪,也會與警察部隊配合刑事調查。
在輔導過程中與家長的溝通非常重要,因爲很多家長在事發後對孩子的不信任與埋怨加重了他們的情緒壓力。
孩童的心理創傷並非一朝一夕的輔導就能解決,他們需要直面陰影,很艱難地從中走出來。
所以陪伴受害者一起面對,效果遠好于責備他們。
遭遇性侵害的女孩在前來幫助她的大姐姐面前,那副成熟、替人著想的可憐樣子,讓洪彩芳(27歲)一想到都揪心。
之前自認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洪彩芳,看到女孩那麽懂事,還忍不住落淚。
她回憶說,女孩年紀雖小,卻處處爲別人著想,害怕媽媽因被信任的男人背叛而傷心,害怕自己讓爸爸坐牢,因此不斷壓抑自己“不舒服”“不喜歡”的情緒,不去揭露成年人的過錯。
洪彩芳說:“這是我們工作的挑戰,要一層層剝開從誘騙建立起來的謊言,過程讓受害者和家人都感到痛苦。針對一些心理創傷嚴重的孩童,我們會尋求專人輔導。”
洪彩芳是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旗下,兒童保護服務處的高級兒童保護組員。年紀輕輕的她入行已接近四年,處理孩童被虐待案件的經驗十分豐富。
兒童保護組員通常會介入較爲嚴重的家庭虐待問題,其中也包括對未成年人的性虐待。針對指控進行社會調查,也聯系和評估哪些是值得信賴的成年人,爲受害孩童提供保護。此外,若案件涉及刑事犯罪,一般也會與警察部隊合作,配合刑事調查。
之後,當受害孩童的情緒逐漸好轉,兒童保護組員也會尊重他們的意願,安排受害兒童與相關家人會面,以盡快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
洪彩芳說,在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案件中,許多加害者都是孩童身邊親近的人。這些孩童在遭遇侵犯時,多數被威脅或誘導,阻礙他們向別人求助。東窗事發後,他們的家長甚至一度無法相信孩子的說辭。
談到曾接觸過的案件,洪彩芳說,性虐待加害者一般會對孩童進行長期的誘騙,從最初的送禮物,到碰手、擁抱,再到過分的親吻、口交和性交,加害者往往會以較“好人”的形象,給孩童施加精神壓力。
“比如提醒他們不要說出去,不然家庭就會破裂,沒有人會再愛他們。或者說,外人會認爲他們是壞小孩,讓孩童保守秘密,操控他們。”
自己也須定期接受督導
評估心理健康及保持客觀
聽到孩子敘述的時候,洪彩芳也會被他們的經曆和情緒影響,她要定期接受上級督導,評估心理健康情況。當然,如果真的受不了,便會請假休息一段時間。
社會上不乏幫助孩子的社區服務組織。創辦人麥錦鴻(54歲)透露,他們的工作目的是幫助受害者走出陰霾,而不是抓壞人。所以,就連是否報警或曝光,都要以受害者的意願爲主要考量。在輔導過程中,他們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受害人成爲輔導員,通過幫助與之有相似經曆的人,慢慢找回自信,從中治愈。
麥錦鴻舉例,曾有一名16歲的女孩因被友人欺騙而遭到輪奸,陷入無邊的情緒黑洞。女孩認爲自己不潔,不但仇視男性,更將自己鎖起來,完全失去對生活的渴望。
“就像一杯咖啡,她喝著只覺得苦,已經沒有了品嘗回甘的能力。我先勸她接受自己,用讓她參加一些活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讓她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用處。”
麥錦鴻說,女孩之後也成爲他中心的輔導員,在輔導別人的過程中,用自身經曆去與其他受害者共鳴,一遍遍講述和回想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終于漸漸走了出來。“她花了四年的時間,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自愈。”
麥錦鴻強調,輔導遭受侵犯的未成年人不是一朝一夕,見幾次心理醫生就能解決的。直面陰影,還要走出來的過程最爲可怕,他們做的,便是陪著孩子一起走過這段艱苦的路,用自己的生命去見證和影響這些受害者。
“在輔導孩童的同時,我們也要和家長溝通。許多家長在事發後可能會埋怨孩子平時就品行不端,但這往往加重了他們的情緒壓力,甚至將他們引向自殺之路。與其如此,不如說‘我陪你一起走出來’,效果遠好于責備。”
從多方面著手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自2015年開始,未成年人遭性虐待事件顯著增加,這可能跟公共教育有所提高有關。
據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數據顯示,2015年,兒童被虐事件共有551起,其中性虐待的數目爲82起。相較于2014年,虐待事件總數的381起,和性虐待事件的56起而言,增加不少。到了2018年,兒童被虐事件更達到1163起的高峰,其中性虐待案件也有248起。
談到虐待案件增加的原因,洪彩芳說,當局從2015年起,加強了對社會各方面,針對兒童虐待課題的公共教育,讓他們能更敏感地察覺到孩童被虐待的情況。
此外,社區人員、社工、醫院的工作人員等,也有更缜密的篩選工具,比如,更精准地察覺到孩童受傷部分的異常,及時發現可能存在被虐待的情況。學校方面也會向當局舉報此類事件。
學校應教導孩子簡單性教育知識
洪彩芳目前手頭上便正在接觸和處理超過50個案件。她指出,兒童保護組員對家庭的介入,沒有一個時間期限,進展快慢須個別看待。另外,她也認爲,當局在預防和幹預兒童虐待問題上,還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教育方面,要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校的性教育課程,應在簡單明白的前提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權益。”
麥錦鴻對當局發布的數據表示認可,他指出,僅去年,由他們接手的遭性侵未成年人數便較前年增加約10%。
麥錦鴻認爲,隨著人們接觸互聯網及媒體的方式變廣,頻率增加,想法也開始轉變。
社會、教育和新聞等資訊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不斷給心術不正的人暗示,讓他們萌生也想要“試一試”的沖動。
“我認爲,有這樣想法的人也要尋求幫助,打消這種念頭。”
通過一站式多學科訪談模式(One-stop Multi-Disciplinary Interviewing model),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和內政部及竹腳婦幼醫院等合作,讓孩童在醫院就能接受醫生、警方及兒童保護服務處等案件介入人員的問話,在不必反複敘述的情況下,便能完成法醫訪談和司法提審等程序,更大程度照顧到孩童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