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小兒洗腎不易,除了接受良好培訓,專科護士也必須常接觸這類病人,方能累積足夠經驗。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腎髒、透析和腎髒移植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葉慧欽教授說:“如果不熟悉程序,可能發生意外。”
葉慧欽是國際小兒腎髒病協會會長,也是首名擔任該組織會長的女性和亞洲人。她說,一個護士可負責四到六個成人病患的洗腎工作,較大孩童可能是一對二,嬰孩的話是兩個護士對一個。
“嬰孩准備洗腎時需要有人抓著、安撫一番,確保他不會亂動導致汙染情況。”
也是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小兒腎髒移植計劃內科主任的葉慧欽指出,小兒腎病病例中,三四成是先天因素,基因造成的有一兩成,剩余約四五成是免疫系統出問題,比如環境導致或受病毒感染,使身體産生過敏現象,腎功能因此受損。
一些病患也被其他疾病影響,所以需要跨部門團隊的照顧,包括不同的專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營養師、專科護士。
葉慧欽說,多數小病患在家進行腹膜透析,他們必須每晚8時起,連續10小時洗腎,邊睡邊洗腎,直到隔天早上上學之前。如果孩子做不到或拒絕,就得每周三四次,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但每次待在醫院四小時,可能因此缺課。
每年四起小兒腎髒移植術
葉慧欽說:“我告訴他們不應抱怨,雖然8時開始系上洗腎機無法跑動,但可以靜下來做功課啊,這樣學業肯定進步。這些小病人較獨立,每月見我一次。”
每年國大醫院有四起小兒腎髒移植術,由家人捐贈的腎髒占七成,以家長的居多。醫院近期才完成四個疫情導致的積案,目前尚剩三個。
令她印象最深刻是1989年首名接受移植的小病人,“他後來考獲雙學位,成爲醫療業的一員大將”。
一些國家有爲嬰孩進行腎髒移植術,但葉慧欽說,在本地得等到嬰孩12公斤重才能動手術。“太早,問題更多。如果手術出錯,捐贈的腎髒就作廢了。等到嬰孩有至少12公斤,手術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