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院高級注冊護士耿競的職務與其他專科護士稍微不同。除了日常病房的洗腎工作,她也給准備洗腎的小病人和家屬提供咨詢和輔導,讓他們了解有不同形式的透析治療,供他們選擇。
小兒腎髒病患開始在家做腹膜透析,家長對著洗腎機和洗腎程序,難免覺得困難重重。幸好有專科護士從旁指導和鼓勵,爲家長減壓壯膽,助他們和孩子從容地一同踏上新路程。
本地只有四名小兒腎髒專科護士,國大醫院高級注冊護士耿競(40歲)就是其中一人。
這名來自中國山西省的新移民,2002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修讀護理專業文憑,畢業後加入國大醫院。她在普通病房接觸不少腎衰歇成人病患,四年後申請轉入小兒腎髒科,一做就將近10年。
耿競說,孩子須洗腎,家長倍覺壓力。“但我們會告訴他們,不必擔心,這些路程我們會陪伴你們,有什麽事可隨時問,讓他們不會感覺這麽無助。”
耿競的職務與其他專科護士稍微不同。除了日常病房的洗腎工作,她也給准備洗腎的小病人和家屬提供咨詢和輔導,讓他們了解有不同形式的透析治療,供他們選擇。
“如果病人選擇腹膜透析,醫生會安排他們作腹透置管術,我們負責培訓家長和孩子,教他們如何在家做腹透治療。我們也做家訪,主要看居家環境,然後建議洗腎機擺放的位置以及方便病人洗手的地方。”
本地有約30名孩童須洗腎
偶爾有新生兒或孩童因急性腎衰竭,或腎髒受心髒問題影響而情況不穩,送到急診室接受連續性血液淨化治療,她也從旁協助。
每年底,她也和同事參加開放給腎髒及糖尿病患的年度營會,負責設置好洗腎機,供參與的腹膜透析病人使用。
10年來,耿競照顧無數小病患,包括四五個嬰孩。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腎髒、透析和腎髒移植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葉慧欽教授告訴《聯合早報》,本地有約30名須洗腎的孩童,20多人在家自行腹膜透析治療,包括一個呱呱落地就洗腎,至今約10個月大的嬰孩,另有約六個孩童每周到國大醫院接受三四次的血液透析洗腎。
據了解,18歲及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才能加入孩童洗腎計劃。葉慧欽說,孩童洗腎計劃是全國項目,政府把小兒腎髒病人集中在國大醫院,讓專家和醫護人員有更多機會接觸這類病人。
針對嬰孩洗腎,耿競指出,嬰孩一出生,若兩個腎髒都不能正常運作,大部分是先天造成,而這類嬰孩病患也可能有其他疾病,須住院好幾個月。
她說,須洗腎的嬰孩通常穿一件式衣服,因爲輸送管可藏在衣服裏,解決他們隨意拉扯的問題。至于幼兒,他們開始洗腎時,也會對配備感到好奇,伸手碰觸。“我們會告訴他們,拉的話,肚子就會疼,也請家長跟孩子解釋。這些孩子每晚須經過腹膜透析的程序,久了會漸漸明白哪些東西不可以動。”
談到挑戰時,她指出,小孩不舒服時就會哭鬧,不像大人那樣可說出哪個部位造成不適。“小病人哭鬧,可能是血壓突然降低導致不適。我們得提高警惕,看他們是否有大小解,得換尿布嗎,也檢查透析管,看是否有漏血現象。
“我們也檢查洗腎機,確保運作正常,連接部位無誤。”
除了向前輩討教危機處理方法,耿競也常和同事討論個案;如有需要,就尋求其他部門同事,包括社工和心理學家等的支援。約七年前,耿競回到南洋工院念腎髒—泌尿科高級專業文憑,並到過越南和緬甸給當地醫療人員授課。
問她工作的最大動力,她笑說,那就是看到小病人完成學業,懂得照顧自己,最後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