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指出,我國沿用了數十年的種族相關政策發揮了良好作用,而政策最終的實際成效,是將不同族群的人融合在一起。
近期發生的種族歧視事件雖引起各界擔憂,但也促成了人們從中借鑒和開啓對話的契機。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希望,新加坡人未來談論種族和宗教課題時能超越過去的互相容忍,邁向互相接受,繼續透過在共同空間一起生活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朝實現“後種族社會”的志向再邁進一步。
配合本月的青年月,唐振輝昨天與90名青年就如何在後冠病時代發揮“新加坡精神”、多元文化主義等課題展開對話。其中,他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談論種族相關課題。這場對話會由全國青年理事會主辦。
上個月,一名華族男子在街上指責印族青年帕賈實(Dave Parkash)與華族女子戀愛是在“獵捕華族女性”。警方已就這起事件展開調查。
談及以上事件時,唐振輝建議大家從中吸取教訓。他說,帕賈實和他的女友當下極可能被男子激怒,但帕賈實選擇以審慎和尊重他人的態度回應男子。
關注種族歧視行爲
應以建設性方式表達觀點
唐振輝以此爲例表示,喚起社會大衆對種族歧視不當行爲的關注固然非常重要,但他建議大家以具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觀點,不要過度反應或指名道姓侮辱他人。他也認爲,這樣的事件應該提出來,繼續讓大家就此展開相關對話。
唐振輝在對話會上進一步指出,新加坡的建國領導人多年來已建立了一套系統,讓我國得以從中受惠,確保國家不會面對很多其他多元種族社會可能會面對的困難。
以政府于1989年3月推出的種族比例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爲例,分別爲組屋區和每座組屋設下種族比例頂限,這是爲了確保不同種族民衆生活在一起。
唐振輝指出,這項政策就是爲了避免出現某些區特別偏向某個族群,成爲族群的群聚區。
“縱觀全球就能發現,如果沒有實施這類政策,大家會傾向和自己同族群的人一起生活。”如果讓社會這樣自然地發展下去,不管是英國、法國、中歐或美國很多地區,就會形成族群聚集區(ghetto)或集中區(enclave),各族群間缺乏交流。
唐振輝說,或許有些人會認爲當局是以種族作爲考量去制定政策,但政策最終的實際成效,是將不同族群的人融合在一起。“我覺得,我們不只是要談論種族融合,而是要真正去讓不同族群透過生活體驗融合在一起,這非常重要。”
他說,這些沿用了數十年的種族相關政策發揮了良好作用,不該摒棄。
唐振輝借此鼓勵各族群善用共用空間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不要只對自身文化和生活圈感興趣。如果共同空間減少,大家就更難去接觸和接受社會的多元性。他鼓勵青年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讓不同族群欣然接受彼此。
他說:“如果我們私下有與自己種族、年齡、性別、性向等不同的朋友,我們應該會因更深入了解而更能接受這個人,最終更接受和包容彼此之間的不同。”
唐振輝希望大家不僅僅是可以在電梯、樓梯間等共同空間融洽相處,而是把握機會共享生活經驗,真正慶祝彼此的節慶、了解彼此的文化,以及懂得如何以更謹慎和敏感的方式對待彼此。
“如果能確保我國各族群擁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我們想實現的理想與志向,成爲真正的‘後種族社會’。”
他說,進入後種族社會,標志著社會上不再有人對某個種族有偏好,也不再存在種族歧視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