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有道
韓寶鎮
冠病沖擊各行各業,盡管房地産市場表現出韌性,但整個行業仍受到一定影響。
根據貿工部的數據,去年,本地房地産業國內生産總值下滑14.2%至近144億元,跌幅顯著大于2019年的1.6%。
同年,房地産業也減少6500個工作,而2019年則增加1200個工作。
本期《行商有道》邀請房地産界的四名公司創辦人和總裁,分享對房地産領域的看法,以及公司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維持強大現金流應對逆境
陳積光
豪利控股(Oxley)執行主席兼總裁,56歲
■曾當過警官
■早年以建造大批鞋盒公寓起家
■在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和柬埔寨等地也有業務
如何看待市場的現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最近說,在目前這個時候,房地産市場還不算過熱。不過,金管局仍然會“高度警覺”,留意房價與收入趨勢相反而持續上漲的風險,兩者長期背道而馳將是難以持續的。
按照孟文能的看法,我認爲如果住宅項目的價格繼續上漲,政府有可能出手幹預房地産市場。
不過,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對于住宅的需求韌性能維持下去。
疫情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我們的理念是始終保持警惕和靈活的態度。我們在2018年期間率先開始收購地皮,並在2019年和冠病疫情期間迅速推銷這些項目。
到目前爲止,我們已售出約3543個單位,或占總數約93%。
這些項目包括的Affinity at Serangoon、Kent Ridge Hill Residences、Riverfront Residences和Mayfair Gardens。
我們預計在未來24個月內將收取超過22億元的收入,這將鞏固我們的資産負債表。
不過,疫情也拖慢了建築工程的進度,從而推遲了這些項目的完成。
幸運的是,我們一直謹慎地保持強大的現金流,協助我們應對這段困難時期。
我們已經通過脫售一些資産和借助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來加強我們的現金狀況。
對未來有哪些期望和展望?
鑒于成本上升,豪利控股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如果房地産價格繼續上漲,我預計政府將采取降溫措施。
在商業房地産方面,我注意到,在冠病之後,居家辦公的趨勢將持續下去,這可能會減少對本地辦公空間的需求。事實上,中央商業區辦公空間的空置率正在攀升。
將疫情挑戰變爲轉型機遇
譚志勇
中冶集團新加坡首席執行官,52歲
■最早來自中國的過江龍企業之一
■不到18個月建成新加坡環球影城
■開發私宅與建造組屋以及公共建築
如何看待市場的現狀?
突如其來的冠病疫情給全球市場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本地樓市在去年第一季下滑,但自第二季度開始,房地産價格指數持續攀升,去年全年新私宅交易量和轉售私宅交易量都比2019年還高。今年首兩季房價指數也持續保持上漲勢頭。
這一逆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有幾個原因,包括政府土地供應持續減少、更多的年輕家庭選擇購買公寓,以及疫情導致居家學習和辦公,推動對提升房屋的需求。
大量跨國企業和科技企業進駐本地,以及外國高淨值人士不斷湧入的趨勢,也增加了對房屋的需求。
疫情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公司及合作夥伴于2019年9月和10月,分別標到柏南街商住兩用地段及坎貝拉連道執行共管公寓地段。去年暴發疫情和實施阻斷階段,無疑對這兩個項目造成重大影響,示範單位工期也延誤。
按照正常情況,我們的柏南華庭(One Bernam)應該比Provence Residence早幾個月開盤。不過,公司將疫情的挑戰變爲轉型的機遇,及時開發網上銷售平台。
新開發的平台發揮重大作用,除了大大提高銷售工作效率,網上看房功能也給買家和銷售代理提供足不出戶的看房體驗,使得我們今年4月同時將兩個項目推出預覽後,取得不俗的銷售業績。
對未來有哪些期望和展望?
冠病疫情已持續一年半,短時間還無法預測什麽時候結束,也許我們要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准備。
我希望政府未來能推出更多的土地,同時增加土地用途的靈活性,以滿足需求不斷增漲和建築物功能變化的需要,並達到穩定房價的目的。
疫情下展現堅韌應對能力
陳懷丹
新海逸集團(SingHaiyi)董事經理,54歲
■曾在汕頭特區擔任法官
■移民本地20多年的“老新移民”
■除了住宅,公司也擁有商業與零售等多元化資産
如何看待市場的現狀?
新加坡房地産市場在冠病疫情期間保持堅韌。國人和投資者把房地産視爲安全且保值的資産,加上疫苗接種計劃推動經濟複蘇,這些因素將繼續帶動買家對房地産的興趣。
然而,本地房地産業競爭激烈,土地價格昂貴,建築費上漲的情況更因爲疫情加劇。發展商在面對填補土地庫、策劃新項目和成本控制的壓力下,也必須考慮降溫措施可能隨時出台和大環境高度不確定的隱憂。
疫情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我們在挑選本地的開發項目時保持謹慎的態度,面臨封鎖和解封後的局面,我們也能靈活應對。
我們一直采用數碼營銷策略,阻斷措施期間大力推動網上示範單位和銷售演示。我們的首個霸級私宅項目錦泰門第(Parc Clematis)在阻斷措施期間,共售出116個單位,而七成買家只是網上看房就做出購買決定。
盡管面臨阻斷措施期間造成的項目停工,但蓮逸軒(The Lilium)和迎昕園(The Gazania)的進度穩定。團隊和建築承包商、專業顧問緊密合作,展示我們在社交安全距離和管控期間的應對能力。
錦泰門第的施工進度符合預期,預計于2023年中完工。蓮逸軒和迎昕園預計分別在今年第三季和明年第一季竣工,都早于預期。
這正好能滿足買家想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遷入新居的需求,讓我們趕上買家因擔心預購組屋和私宅工程延誤而更傾向購買現有房屋的契機。
對未來有哪些期望和展望?
隨著世界爲疫情後的複蘇做好准備,我們將繼續靈活應變,在困境中逆流而上,堅定不移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秉承精誠存信的原則,建造高品質房屋,實現家園傳承的願景。
從零售業成功轉型再戰海外
葉康文
美羅控股(Metro Holdings)集團首席執行官,59歲
■公司創立于1957年
■從零售轉向以房地産投資爲主
■投資物流房地産和學生宿舍等新領域
如何看待市場的現狀?
集團進行房地産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多元化,除了本地,還有中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以及英國。冠病疫情期間,每個國家受到的影響都不一樣。
比如最早暴發疫情的中國,房地産市場當時也受到影響。不過,中國也是比較快從疫情中恢複過來的。隨著疫苗的推行,英國開始要解封,而澳洲則采取較謹慎做法。印尼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應對疫情。至于本地則預料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疫情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公司很早就看到零售業會慢慢衰退,因此逐漸發展到房地産投資。
近年,我們也從投資辦公樓和商場,慢慢轉到其他房地産領域。這一兩年碰上冠病疫情,有危機就有商機,我就趁這個機會投入了兩個比較重要的領域,分別是物流和倉儲。
基于旅遊受到限制,在國外的投資機會可能就少了。不過,我們不能出行,別人也一樣。
去年不能出國,我就探討新加坡有什麽投資機會,剛好寶德完成在寶德工業基金注入14個物流工業房地産的計劃,美羅于是收購這個投資組合的26%股權。結果,疫情帶動了物流房地産強勁的出租需求。
美羅也投入學生宿舍。去年,我們就同李金塔集團以及和合在英國收購學生宿舍,作爲長期投資。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投資在澳洲。冠病疫情前,我們已經同森聯集團進軍澳洲房地産市場,以包括超市在內的鄰裏商場爲主,結果在疫情期間非常吃香。
對未來有哪些期望和展望?
美羅的發展策略將側重三方面,即多元國家、多元業務和多元夥伴,希望通過這三個多元化,把美羅推到另一個高度。
我們會變通,根據每個國家投資環境和疫情情況做出分析,同當地夥伴商討如何處理,以及制定不同商業模式與進行不一樣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