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學習方法寶典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全文一共1871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鍾。
文 | 學習方法寶典
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遇到困難就放棄?
比如想要學好數學,但是幾何的知識點太難了,就放棄了。
你的孩子是不是以“有沒有天賦”來評價自己能不能做好某件事?比如學習不好,他就覺得自己不夠聰明,不是讀書的料;比如參加競賽,下意識地覺得“我不行的”。
你的孩子是不是不喜歡聽到負面的評價,只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表揚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說明你的孩子需要培養起“成長型思維”。
什麽是成長型思維?它和普通的思維模式有什麽區別?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的就是固定思維模式,也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他對自己的認知是固定的,不想競爭、不想改變,安于一隅。面對挑戰與困難,他們不是想解決問題,而是更喜歡逃避。
成長型思維則不會將天賦當成最重要的東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得到的成果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懂得以成長型思維模式思考的孩子,他們在以下幾個方面中,總是能夠脫穎而出。
第一,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不怕遇到挫折。
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簡到難的過程。有些孩子習慣了簡單的知識和題目,做起來得心應手,可是難度一提升,他們的成績就會大幅度下滑。
原因很簡單,這些孩子對困難是抱有逃避態度的。他們發現自己最基礎的知識沒辦法應付所有的題目之後,就想回避問題,就開始對學習抱有消極態度,能不學就不學。
他們會簡單粗暴地將原因歸咎于智商等的客觀因素,不會從自身的角度反思。
可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往往會越挫越勇,面對失敗不會逃避,而是想要迎難而上,克服困難。
這個類型的題目很難?我試試看這種解法。英語單詞太多背不下來?我每天背一點,加起來就背了很多了。
如何轉換思維:遇到問題,說完“我不會”之後,問問自己:我能怎麽做?這一條路走不通,是不是可以換一條路走?
不要給孩子灌輸“智商決定一切”的思維,讓孩子明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和不努力對結果的影響很大。讓孩子通過努力改變結果,嘗試過一次之後,他享受到了戰勝困厄帶來的愉悅感,下次再遇到困難時,他會再次選擇迎難而上。
第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樂于面對挑戰。
有一些孩子很害怕考試和競賽,平時表現得不錯,但是一遇到考試和競賽就會心慌意亂,腦子一片空白,連自己原有的水平都發揮不出來。
可是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能夠從挑戰中得到快樂,他會主動迎接挑戰。勝利是他的動力,讓他更想要面對強大的對手;失敗是他的試金石,讓他找到自己的缺陷,可以讓他在糾正之後再次發起挑戰。
這樣的孩子有一種很清晰的觀念:勝負乃兵家常事。他們期待看到挑戰的結果,卻也享受著挑戰的過程。既然付出了,那麽無論結果是什麽,都能夠接受。
如何轉換思維:培養孩子去嘗試、去探索的心理,讓他們去接觸新事物,探索更大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的所有的正面情緒,都是他以後面對挑戰的重要支持力。
如果孩子不小心把事情辦砸了,也別急著去否定,而是和他一起想一想,是不是有辦法補救,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孩子不畏懼結果的好壞,自然就有了面對挑戰的坦然和底氣。
第三,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不怕直面批評。
有一些孩子,聽到表揚會很高興,但是無法接受批評,也不願意接受對別人的誇獎。如果老師或者家長批評了他們,或是誇獎了別人,他們就會特別難受,甚至還會表現出極端的負面情緒。
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聽到了批評之後,知道這能起到對自己的勉勵作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批評中思考自己的進步空間。
對別人的誇獎,他們不會嫉妒,而是覺得這是一個榜樣,他們也能找到從中值得學習的點。只有懂得肯定別人的價值,自己才能夠從中學到什麽。
懂得取長補短,這類孩子當然會越來越優秀。
如何轉換思維:當孩子遭遇批評陷入沮喪的情緒時,讓孩子判斷一下這個批評是不是客觀的,有沒有說中自己的弱點。如果有,引導孩子往這個方向思考:我應該怎樣才能避免這個問題?太棒了,有人幫我指出了我的弱點,以後我就不會犯相同的錯誤了!
有勝負欲,可以讓孩子有動力,但是別讓孩子只有勝負欲。引導孩子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別人,從別人的身上發現優點,然後想想看,自己跟別人有什麽區別,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正如魏征勸谏唐太宗時說的話:“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沒有失敗這回事,只有成長的機會。”這句話是每位家長和孩子都應該嘗試去理解的話。
所以當孩子面對失敗的時候,家長別急著去否定他的努力與付出,告訴孩子,你的努力是有用的,只是暫時還沒有達到效果。
每個孩子表現出來的潛力都只是冰山一角,別因爲海面上的冰山的大小沮喪,嘗試著用成長型思維去開發海面下的潛力。
大家好,這裏是@學習方法寶典,關注我!帶領大家一起,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