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育學會與華社自助理事會攜手合作,明年爲小學生推出華文增益課程,旨在讓兒童通過講故事、詩歌朗誦及表演藝術等趣味活動,提升華文水平、品格修養和自信心。
課程名稱暫定爲《華語、品格、文化及藝術課程》,對象是小一和小二生。華教會與華助會將成立工作小組,商討課程編排、物色師資等細節。
華教會會長彭俊豪昨天(9月26日)在該會與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聯合制作名爲《承先啓後,任重道遠》的視頻發布會上致辭時宣布上述消息。
彭俊豪也是華僑中學校長。他指出,過去一年因爲疫情,華教會許多大型活動無法舉行,但理事會仍積極在探索開展多元化活動,包括下來更針對性地同個別學校和機構合作,推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華文興趣的項目。
華教會同華助會聯合開辦的兒童華文增益課程是其中一項合作。
宏文學校前任校長胡春河既是華教會理事,也是華助會學生與家長教育顧問。他不久前向華教會和華助會領導層提出開辦課程的建議,獲得兩方的支持。
胡春河說,他同許多傳統華校生一樣,關注本地母語教育的發展,並且對越來越多華族學生在家中主要講英語的現象感到擔憂。“與其抱怨本地華文水平低落、孩童對學習華文不感興趣,不如想想我們能做什麽?這是我退休這幾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小一和小二生比較沒有課業負擔,如果能讓他們從小多接觸華文,希望能讓他們愛上華文華語。”
胡春河說,課程將通過講故事、唱誦兒歌及繞口令,以及表演藝術等活潑生動的方式,在語言學習中融入品格教育及文化熏陶。“我們希望透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提醒,讓孩子培養尊重他人、做事盡責等良好品格,以及正確的行爲守則。孩童也可借助這些活動提升華文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華助會執行理事長蔔清锺說,新課程有別于一般華文補習,是一項品格文化教育和語言學習並重的華文啓蒙教育,希望對孩童的學習態度、待人接物的方式發揮正面作用。
課程預計明年率先在幾所華助會中心試行。華助會受惠學生報讀課程可享有津貼;非華助會受益孩童也可報名。報名日期稍後公布。兩機構不排除接下來同會館及學校合作推廣課程。
另一方面,華教會也會借助理事成員們的經驗,按個別學校的需求,提供協助或專業指導,包括協助培道中學爲學生開辦戲劇表演工作坊和提升教師專業訓練,以及資助新加坡女子學校開展課外華文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多閱讀本地作家的作品。
華教會和義安理工中文系學生合作推出的視頻系列共有三集,爲《華文教育學會的過去與現在》、《學校文化與建築特色》,以及《傳承與創新》。
教育部長陳振聲昨天應邀爲視頻系列主持推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