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22年,奧密克戎變種病毒仍繼續肆虐,全球通貨膨脹又持續攀升,國人要如何走出疫情陰霾,在物價不斷高漲之際做好儲蓄及投資?本期《理財錦囊》告訴你後疫情時代的高通脹對策,以及實現財務目標的重要訣竅。
顯然,我國去年的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反映在國人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包括每日三餐和租金水電。經濟師預計我國今年整體通脹率達2.1%,不包括住宿和私人交通成本的核心通脹率爲1.8%。
華僑銀行財富管理新加坡部總經理陳秀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以目前的低利率環境而言,將閑錢存入銀行毫無意義,無論金額多寡都應該投資。
在她看來,僅靠儲蓄不足以對抗高通脹,應放眼高于通脹率的投資和資産增長方式。“若通脹持續走高,實際負利率加劇並影響存款,長久下來會降低我們的購買力。”
所謂實際負利率,指通脹率髙過銀行存款利率,意味著只要把錢存入銀行,會發現財富不但沒增加,反而隨物價上漲縮水。
理財網站SingSaver高級金融財務主管王會娴建議國人用閑錢來投資,或存入更高利率的現金管理戶頭(cash management account)。
基本上,本地銀行儲蓄戶頭目前的年利率還不到0.5%。
與銀行儲蓄戶頭不同的是,現金管理戶頭是由非銀行的金融機構推出,例如證券行和投資公司,主要特點包括靈活度高和風險較低,它們目前的年收益率最高達2.1%。
不過,王會娴強調,選擇金融産品應根據個人情況和偏好,斟酌因素包括家庭狀況、個人理財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傾向低風險者,若設定短期目標可以考慮現金管理戶頭,較長期目標則可以考慮儲蓄保險(endowment plan)。
她建議,能承擔更高風險、更長投資期限及更大波動性的投資者,考慮股票、衍生品、高收益債券和數碼資産。
根據個人風險情況 繼續廣泛投資
爲了抑制通脹,全球主要中央銀行去年12月中旬宣布將以不同速度朝緊縮方向邁進,美國聯邦儲備局表明有意加速縮減大規模購買債券計劃,並暗示今年可能加息三次。
Providend財務規劃師曾志堅認爲,雖然聯儲局已表態將會加息縮表,但卻無法保證最終結果如何。他相信這項消息已反映在各個資産類別中,提醒投資者最好是繼續廣泛投資,最基本的是符合個人風險情況的多元化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
他說,過去兩年凸顯擁有全面財務規劃的重要性。“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應該思考生命中真正最重要的事項,然後制定財務規劃。這樣一來,在投資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才能明確找出個人需要、願意和能夠承擔的風險。”
當然,不同年齡層的理財計劃有不同側重點。陳秀麗舉例說,對年輕上班族和中年人來說,可及早投資來改善財務狀況,借助更長時間來積累退休金,利用複利來更有意義地建立資産。
已成家立業者應該開始爲退休和孩子的教育需求儲蓄,可通過退休輔助計劃(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簡稱SRS)來存放退休金並享受稅務減免,同時填補公積金特別戶頭(Special Account)以獲得4%的複利。
至于即將退休的人士,到晚年最好是無債一身輕,包括還清房屋抵押貸款。
盡管退休人士應該降低投資風險,但陳秀麗建議他們建立可以提供定期支出的被動收入來源,“隨著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退休人士應該考慮被動和謹慎投資來滿足退休生活的需求。”
規劃開支預算小貼士
爲了實現財務目標,做好開支預算及准備充足應急現金是重要訣竅。
規劃開支預算往往知易行難,SingSaver的王會娴表示,堅持下去需要耐心和紀律,要分辨什麽是固定開支,什麽是可自由支配的開支,“永遠不要花超過可自由支配的開支,最實際的便是提前規劃購買行動。”
她也強調,最重要的是要經常檢視開支預算,新年伊始更是最佳時機,尤其是收到年終獎金或預計每月開支會增加。她分享了幾個規劃開支預算的貼士:
■選擇定期儲蓄計劃確保每月有固定儲蓄
■經常貨比三家及避免沖動購買,暫緩大筆消費直到促銷期有更劃算的優惠
■選擇最適合個人生活方式的信用卡以獲得額外獎勵,維持整體良好信貸並按時還清卡債
另外,在投資或投保之前,王會娴建議國人要預留至少六個月的應急現金以備不時之需,若接下來有意轉換職業跑道或是創業,則需要至少九個月的應急現金。
除了應急現金之外,疫情期間凸顯生命脆弱,適當的遺産規劃將能更好地應對人生無常。
Providend的曾志堅提醒國人不僅要爲風險適當投保,也應該考慮起草一份遺囑、辦理持久授權書(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簡稱LPA)及預先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簡稱AMD)。“這樣做能讓自己放心,當不幸事件發生時,我們所愛的人才能獲得照顧,我們的願望才能實現。”
俗稱“活遺囑”的持久授權書允許你授權給他人,在你還在世但喪失心智能力時,幫助管理委托人的個人福利、房地産和事務。預先醫療指示則是對醫生的指示,表明在你身患絕症或昏迷時,不希望使用任何特殊器材或治療來維持或延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