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要把家族企業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更是難上加難。
新一代掌門人除了承傳家族生意,也須適應時代的需要並做出改變和克服新挑戰。
《商傳後代·光大家業》系列訪問分別來自建築、中藥和投資領域的新一代管理人,了解他們如何承先啓後,爲家族企業謀求新發展。
“以誠待人,以信做事”是世興藥業董事經理李鳳君的經營之道,她認爲,真材實料、價錢公道,生意才能長久經營下去。
本地中藥材批發商世興藥業(Sai Hing Medical Hall)創立至今已有44年,公司曆經時代變遷仍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相信與公司講究“誠信”有關。
公司第二代女掌門李鳳君(53歲)在1997年從父親李華手中接棒,在學習經營的過程中,她到中國拓展藥材供應來源,不料卻吃了一記悶虧,讓她深切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
當時她在一位熟悉中國藥材采購市場的朋友陪同下到北京購買藥材,第一批購買的藥材質量不錯,于是她繼續向同一家供應商購買,怎料第三批貨參雜了劣質品。
李鳳君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們訂的是一等的甘肅紋黨,來貨卻參雜了二等貨品,另外還參雜了不是來自甘肅的黨參。藥材來了無法退回去,運費比藥材還貴。”此事導致公司蒙受了一些損失。
這起事件對李鳳君而言,是非常寶貴的一課,她再也不敢在還未核實藥材品質之前便倉促地從遠程下大量訂單。她對自己的客戶也誠實以待,並會向顧客講明不同産地的藥材,在品質和價格上的不同。
“騙人只能騙一次,以後客戶就不會再相信你了。”
李鳳君從小就在學校假期時到父親的公司幫忙,跟隨父親到藥材店拜訪客戶,也曾幫忙處理藥材如切蓮子去芯。
在家排行老三的她在加入公司之前是一名小學華文教師,由于父親健康不佳,需要孩子幫忙,但兩位兄姐又各有自己的公司,于是她在家人的鼓勵下正式進入中藥業。
個性爽朗的她打趣說:“我哥哥跟我說,就做四五年看看,如果公司虧錢,他出錢填補。我就這樣被‘騙’進來了。”
當年中藥業以男性爲主,20多歲的年輕女老板更爲罕見。父親當年給了她一本開單的本子、賬本和一本電話簿,就讓她自己摸索學習經營。
從零開始學起 辨認藥材經營公司
李鳳君加入後才發現公司批發的藥材多達上千種,從辨認藥材的優劣和産地,到公司營運和人事管理,她幾乎是從零學起。
剛入行時,一些客戶質疑她的能力,言語上對她不太友善,有人還給了她一個“小考驗”。
“有一次我走訪錦茂的一家藥材店。當時老板給了我兩個杯子,他說你看這些都是我要的,白色的杯子裏面的每樣兩斤。紅色的杯子裏面每樣三斤。不要寫錯,不要寫少了。”
延伸閱讀繼承家業推動建築公司多元發展
杯子裏有10多種藥材,可是她只認得其中幾種,老板便建議她找熟悉藥材的人來接訂單。
後來老板娘爲她解圍,她才順利接下訂單,但也因此深刻意識到若她要在這個行業立足,就必須熟悉藥材,于是向公司元老級職員和同業前輩請教,盡快熟悉行內作業。
她說:“要不恥下問,發問不花錢,不問的話就得不到答案。”
爲了進一步了解中藥的使用方法,她花了七年到新加坡中醫藥學院上部分時間課程,考獲藥用植物學大專文憑,還完成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藥鑒定學課程。
雖然一路上磕磕碰碰,但她逐漸蛻變成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藥材批發商。2009年,世興藥行改名爲世興藥業,公司也走向數碼化,開發新的消費者業務。
李鳳君指出,本地中藥店接班人很少,若只做批發藥材的業務可能會遇到瓶頸,她同父親商量後決定推出自家品牌的包裝養生湯藥材和花茶,推廣食療養生。除了供應給中藥店,減輕他們包裝藥材的工作之外,還能通過購物網站賣給消費者。
公司也爲産品進行市場行銷和品牌定位,並積極通過社交媒體宣傳藥材知識,喜歡烹饪的李鳳君也親自錄制視頻和進行網絡直播,示範烹煮養生菜肴和湯品,以接觸不熟悉中藥材的年輕消費者。
這一系列網絡宣傳方式在冠病疫情來襲時,成了公司的重要銷售渠道。
前年阻斷措施期間,中藥店一度不准營業,世興藥業的藥材批發生意受影響,營業額減少30%,但網絡零售業務卻有不俗的表現。公司也趁勢推出清熱解毒的包裝藥材,獲得市場的熱烈反應。
隨著包裝藥材的業務日益壯大,公司計劃把這些産品出口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甚至遠至中東迪拜,供應給當地的中醫師和中醫館。公司目前正在改良包裝設計,增添材料說明。
培養有能力職員接管公司
家族生意一代接一代,李鳳君育有三個孩子,年齡介于15歲到22歲,都曾經在公司幫忙。
當被問及會否“騙”孩子加入公司做四五年,若虧錢她填補時,她開玩笑說“到時候看哪個容易騙”。
事實上,公司正在培訓有經驗和能力的職員掌管公司,她目前沒有讓孩子接手的打算。
她透露,雖然兒子有幫忙拍一些産品照片,女兒也有在假期到公司幫忙,但是以後的事很難講。她認爲,現在的職員也做得很好,不一定要孩子接手。
“我們先把公司的主要基礎做好,要接手的人就容易了。”
(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