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各國政府和企業必須面對的當務之急,征收碳稅被視爲是因應的手段之一。
我國自2019年起征收碳稅,直至2023年是每公噸5元。政府將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新的碳稅。調高碳稅將如何影響一般老百姓?稅率將調高到什麽水平?本期欄目通過問答方式爲讀者一一整理。
問:我國碳稅的征收對象是誰?
答:我國目前對所有排放2萬5000噸或以上溫室氣體的企業征收碳稅,它們的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八成。
若要在未來10年實現更宏大的氣候目標,政府必須做更多,包括提高目前的碳稅,並擴大征稅範圍。
KPMG新加坡稅務主管珊甘納讓(Ajay Kumar Sanganeria)指出,碳稅通常通過提高大宗商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例如電力、燃料和運輸。這不僅對低收入家庭産生不成比例的影響,也無法充分激勵企業轉向低碳替代品。
政府可以考慮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因應這些潛在影響,包括爲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以抵消不斷上漲的電費,並鼓勵企業將投資轉向以減少排放爲重點的項目。
問:市場估計碳稅將調高到什麽水平?
答:大部分市場人士預測碳稅將調高至每公噸10元至15元,但不排除幅度更大。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預測,碳稅將大幅調高到15元至25元。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認爲,在接近2030年時,碳稅有可能調高到20元至25元,政府也可能調降目前每年超過2萬5000噸排放的門檻,擴大征收範圍。
問:如果調整稅率或征收範圍,會産生什麽影響?
答:電力行業是新加坡受碳稅影響最大的行業。調高碳稅可能會轉化爲更高的電費,不過當局應該會仔細監測其中的價格變化。
KPMG新加坡負責能源與自然資源的合夥人艾蒂(Mark Addy)指出,碳稅目前不適用于陸路運輸燃料,因爲這些燃料已經被征收國産稅。任何額外稅收都會以更昂貴的汽車燃料價格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艾蒂預計碳稅不會擴大到陸路運輸燃料。
他認爲,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調整征收碳稅的排放門檻。如果降低門檻,許多較小的制造廠,包括那些生産必需品的廠商,可能會被納入征稅範圍,並且可能對日常用品的價格産生連鎖反應。
問:如果政府調高碳稅,會否降低其他稅率?
答:珊甘納讓指出,引入環境稅通常是要鼓勵納稅人改變行爲,而不是爲了具體的稅收目標。
再加上政府要彌補冠病大流行病相關支出,這意味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降低其他稅率來抵消調高碳稅的影響。
問:碳稅和碳交易有何區別?
答:碳稅針對特定比率的溫室氣體排放或實際的碳含量制定價格,但通常不對總排放量設定上限。
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Emission Trading Scheme,簡稱ETS),通過總量管制與交易(cap-and-trade)設定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上限,並允許排放者之間進行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交易。這樣的機制允許市場決定碳排放的價格。
珊甘納讓指出,去年5月在我國成立的Climate Impact X(CIX)和ETS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能設定排放上限,但能促進碳信用(carbon credit)的交易。例如,已經作出淨零排放承諾的企業能夠購買信用額度來抵消排放。
基本上,使用碳信用抵消排放並無法對新加坡的總排放量産生實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