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林佳穎)
46歲的信息技術經理林淑秦去年因爲身體不適而找看了十年的家庭醫生看診,對方留意到她的頸部異常腫大。她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檢查,發現情況確實有異常,隨後進行切除手術,避免了嚴重並發症。
林淑秦一直以來都有甲狀腺輕微腫大的問題。康威醫療集團保健護理副主管黃偉傑醫生告訴《8視界新聞網》,他多年來幫林淑秦看診都會注意這個問題,發現到她只要一忙碌或壓力大,甲狀腺就會腫起。
“去年3月看診時,我發現腫的部分比印象中大,所以就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之後建議她切除。”
黃醫生解釋,長期看診的病患若有細微的改變變得更加明顯,醫生就能按照他們的病史、體質和生活習慣,做出定制化的觀察方法,更好發覺或預防問題。
父親患膽結石也靠醫生開導
許多人或許認爲“沒病不用看醫生”,黃醫生指出,定期看診做體檢是良好的習慣,特別是那些有遺傳性慢性疾病家族史、有肥胖問題或是經常進行激烈運動的人士就應該提早開始做體檢,以防萬一。
“當年你等到已經有並發問題或後遺症時就已經太遲了。”
黃偉傑醫生是林淑秦看了十年的家庭醫生。(照片:林佳穎)
隨著林淑秦對黃醫生的信任,她也開始向家人介紹,現在黃醫生已成爲她們一家三代人的固定家庭醫生。
兩年前,她的父親患上膽結石,發現前只是感到肚子疼痛,而當時剛好是冠病疫情高峰期,父親非常排斥到醫院做檢查。幸虧有黃醫生開導父親,他才安心到醫院進行手術。
黃醫生說,當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對方不想去醫院的原因,然後從專業的角度,用一般人能了解的簡單語言跟他解釋,一一消除不安。
原本有點固執的父親也建立起對黃醫生的信任,現在都會把醫生的建議聽進去。
生活習慣也因醫生建議而改變
林淑秦因爲和黃醫生建立起如同朋友的關系,生活習慣上也做出了改變。
她透露:“我以前每天都化濃妝的,有一天黃醫生跟我說,其實你的皮膚沒問題,你不需要一直化妝,慢慢下來我就真的聽他的……他的影響在我的生活這麽大。”
黃醫生坦言,因爲跟病人比較熟,可以像朋友一樣提供生活習慣上的建議,病患也比較容易聽進去。若是第一次看診的病人,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建議。
隨著政府開始鼓勵國人跟固定的家庭醫生看診,黃醫生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病患和醫生的交流和溝通。
“每個人喜歡的醫生可能是不同型的……不要太氣餒,不是醫生不好,而是能不能和對方建立起很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