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債措施結束或引發貸款違約 今年首季八房地産抵押逼售 同比多兩個成交額增約150%
政府不再延長暫緩償還貸款的措施,今年第一季在拍賣市場敲錘成交的九個房地産中,有八個屬于銀行抵押逼售(mortgagee sale),高于去年同期的六個,總成交額同比增長151.5%至1963萬8000元。
分析師預料,政府的緩債措施去年12月底解除,加上本地利率上揚,可能造成貸款違約情況增加,導致抵押逼售的房地産上揚。
根據房屋經紀公司SRI整理給《聯合早報》的數據,整體拍賣市場方面,今年第一季共有86個房地産推出求售,低于去年同期的201個。
其中,九個房地産找到買家,高于去年同期的七個,總額爲2109萬3000元,同比增長61.8%。
在整體拍賣市場當中,住宅是各類房地産當中成交數量最多的,共有四個,商業和零售房地産則各有兩個,工業房地産有一個。
從成交價來看,住宅總值爲1384萬元,占成交總額的65.6%,商業和零售房地産則分別占14.6%和12.4%。
戴玉祥産業拍賣與銷售總監陳紫萍受訪時說,拍賣活動相對淡靜,除了今年首兩個月受到新年和農曆新年節慶活動的影響,也因爲去年12月中推出的新一輪降溫措施發揮作用。
“市場一般需要幾個月來適應降溫措施造成的改變。”
SRI執行合夥人莫思思指出,今年第一季,有兩個商業房地産在拍賣市場成交;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則完全沒有商業房地産在拍賣會上成功脫售。
“這很可能與新一輪降溫措施有關,商業房地産無須支付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和賣方印花稅(SSD),促使買家的興趣轉向商業房地産。”
根據SRI數據,今年第一季推出抵押逼售的房地産只有51個,不及去年同期121個的半數。
陳紫萍指出,本地房地産市場目前仍活躍,一些陷入經濟困難的屋主和業主仍能找到買家,不至于被銀行收回逼售。
莫思思補充說,盡管求售的抵押逼售房地産數量減少,但更多這類房地産覓得買家,這與本地市場的正面情緒有關。
“隨著通貨膨脹的課題受到熱議,以及許多投資者在股市賺到錢,一些投資者因此選擇投資房地産來對沖通脹。”
| 萊坊:市場初現債務壓力迹象
至于拍賣市場今年接下來的表現,萊坊(Knight Frank)在一份報告中說,隨著政府解除緩債措施,冠病疫情的傷兵“開始浮出水面”,目前市場已出現債務壓力的初期迹象。
政府于2020年推出緩債措施,協助緩解受疫情影響的借款者的財務壓力。其中,個人房貸償還每月還款60%(包括貸款利息和部分本金)的援助措施,已在去年12月31日結束。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局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市場目前進入利率上揚周期,本地利率也顯著上揚,而許多銀行已停止提供固定利率房貸配套。隨著房貸利率預計攀高,貸款者將面對更大經濟壓力。
萊坊房地産拍賣與銷售部主管李秀萍預料,下半年在拍賣市場求售的房地産將增加,而商業空間將占多數。
陳紫萍指出,市場從新一輪降溫措施適應過來後,更多屋主會更積極探索拍賣市場,作爲他們售賣房地産的另一渠道。
第二季才剛開始,宏茂橋尼敏埔(Nim Green)43號的半獨立式洋房,本月以633萬元高價敲錘成交。該洋房從585萬元起標,競標激烈。
誰還在意黃金或非黃金地段?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許麗卿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和城市規劃,體現了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不管是住在市區或郊區、私宅或組屋,每個人都有如擁有“黃金地”。
在遍地皆黃金,處處是機會的土地上,連遠離繁華熱鬧市中心的郊區組屋都有可能成爲“黃金屋”。
最近有個外國朋友移居本地准備置産,房屋經紀介紹了幾個黃金和非黃金地段的公寓供他考慮。朋友不熟悉新加坡,搞不懂黃金和非黃金地段的房價差別。爲了解答疑問,我做了功課,結果發現新加坡“遍地皆黃金”。
根據萊坊發布的一份財富報告,假如你手握100萬美元,在新加坡只能買到35.4平方米豪宅,這樣的豪宅價格在2021年是全球城市第五貴。
我國總面積比紐約和香港小很多,在世界地圖上只是個小紅點,寸土如金。既然我國“遍地黃金”,那土地是否還有黃金與非黃金地段之分?
黃金地段最傳統的定義,就是經濟地理學所謂的中央商業區(CBD)。本地的中央商業區位于新加坡河、濱海灣,以及牛車水一帶,涵蓋萊佛士坊、珊頓道及丹戎巴葛(基本上就是郵區1、2及6)。很多時候,這曆史悠久的商業區也俗稱市中心、市區和坡底等。
中央商業區是我國的商業與金融中心,可是也不乏住宅分布。
我國土地劃分成三大區域:核心中央區(CCR)、其他中央區(RCR),以及中央區以外(OCR)。顧名思義,CCR就是本地的核心黃金地段,涵蓋中央商業區及郵區9、10、11及聖淘沙。RCR是CCR的邊緣區域,OCR是所有剩余的“郊區”。
政府自上世紀90年代起,把金融及商業活動分散到中央商業區以外的區域中心,即兀蘭、淡濱尼、裕廊,以及新上位的實裏達四個區域中心。區域中心比一般區域更具全面性發展,居民在同一個區域中心內就能滿足居住、就業,以及商業娛樂等多類需求。
多年來,這幾個區域中心蓬勃發展,不只完善了市區以外的基礎設施,公寓項目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無形中也削弱了核心中央區的頂尖地位。
根據square foot research,過去10年,核心中央區的私宅平均尺價漲幅爲37.4%,或每年上漲3. 31%。同時期,裕廊湖區的私宅平均尺價漲幅多達53.6%,或每年漲4.39%;淡濱尼區域中心的私宅平均尺價漲幅最大,高達92.8%,或每年漲6.79%。
這顯示郊區房價迅速追上中央區。對于很多買家來說,這也是可從郊區房地産爲資本增值的好消息,因爲他們以比中央區較低的價錢購買郊區公寓,卻又可能在更短時間內賺取理想的回報。
這10年內,還有不少中央區以外所推出的新公寓項目價格,不只爲它們的所屬區域設了新標杆,甚至還超越核心中央區的房價。例如,位于碧山的晴宇(Sky Habitat)和中峇魯的Highline Residences分別在2012年及2014年,以平均尺價1700元及1900元刷新了CCR及OCR/RCR的房價差距。
昨天,位于RCR第八郵區的私宅項目Piccadilly Grand一開盤就賣出近八成單位,平均尺價超過2000元,刷新去年還維持在尺價約1400元的RCR公寓轉售價。
接下來,兩個即將推出的OCR私宅項目也被市場預計會創郊區房價新高:位于倫多中路的一個綜合項目,以及位于宏茂橋1道的大型公寓項目。保守估計,這兩個引人矚目的新項目開盤時的尺價將沖破2000元大關。
| OCR及RCR抗衡CCR房價 模糊黃金與非黃金地段界限
由于OCR房價多年來節節上升,OCR與CCR的私宅房價差距已在迅速縮減。2017年,這兩個區域的房價差距爲59.3%,在2022年的差距已降至33%。相對來說,CCR與RCR的私宅房價差距,縮減速度較慢,但RCR的房價有望追上CCR。2018年,兩者之間的房價差距爲36.6%,而2021年則縮減約6.5%至30.1%。
OCR及RCR抗衡CCR房價,使得全島房價差距日益接近,確實也模糊了黃金與非黃金地段的界限。
去年,幾乎全島的轉售公寓價格都上漲。最大漲幅來自于OCR,平均上升11%;CCR上漲10.3%,而RCR則漲9.2%。由此可見,郊區房價漲得比市區周邊地區的高,或許在投資者眼裏,最有價值的“金礦”還是在郊區。
組屋的“黃金屋”也藏在郊區。2021年,組屋轉售交易表現強勁,整體轉售價上升12.3%,轉售價高達100萬元或以上的組屋單位,達到200個的紀錄水平。轉售價最高的三及四房式組屋交易都來自CCR,五房式組屋單位交易則位于RCR的女皇鎮。
但轉售價最高的交易並不一定就是利潤最高的。2017年至2021年期間所轉售的組屋中,前10個利潤最高的交易都來自OCR或郊區,特別是偏北的郊區,如盛港、三巴旺,以及蔡厝港。
過去房屋經紀很喜歡用“地點!地點!地點!”爲口號來強調地點是買房時的首要考量,如今這個口號顯然已過時。我國地小,交通發達,還有四大區域中心複制了市中心的便利與活力,不管東南西北哪一處,居住條件都不差,有些郊區地點的生活便利甚至可媲美市中心。
尤其是在疫後的環境,很多人可能會避開擁擠的市區,有些人或許習慣了靈活的居家辦公方式,而不再對市區上班有任何憧憬。正當中央商業區在疫後准備重新檢討再進行適當轉型之際,可能就是郊區的區域中心反客爲主的最佳時機。這也極有可能促使新的“市中心”(Downtown)在市中心邊緣悄然誕生。
另外,位于核心中央區邊緣第七郵區的武吉士及白沙浮一帶,近年已改頭換面,打造成第二個南部的CBD。僅僅幾年間,這一帶的甲級辦公空間因此增加了超過100萬平方英尺。近期開發的地標國浩時代城(Guoco Midtown)也將貢獻多77萬平方英尺。
加上較早時推出的幾個集酒店、辦公樓、零售店面與私人公寓于一體的綜合發展項目,有如爲昔日躲在CBD邊緣的“灰姑娘”披上華服,讓她頓時光彩煥發。
這一帶近期推出的新公寓項目也不少,例如City Gate Residences、雙景嶺(DUO Residences)、The M及濱海名彙(Midtown Bay),以及名彙庭苑(Midtown Modern)等。雖然地點並非傳統黃金地段,價位卻媲美傳統黃金地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位處中央商業區電子公路閘門口的濱海名彙,平均尺價更是超越烏節路的豪宅。
有房地産界的朋友就坦言,隨著城市規劃及本地房價的走勢,許多買房者已不太關注房子是否在CCR、RCR或OCR,他們更偏向個人喜好,更在意房子的設計、設施及舒適感。
曾經有外國朋友來旅遊時,對于我國的房屋政策十分羨慕,更是對國人房屋提升或降級時大賺一筆啧啧稱奇。在他們的國家,公屋不只有限,也賣不了錢;一般私宅的資本增值則要看地區,並且增值的時間線也拉得比較長,甚至有人一輩子都等不到。
不像在本地,即使新的預購組屋,一般住上五年,就可考慮轉售“撈一筆”,最“劃算”的是,賣掉一間組屋後,夫妻可各自買一間私宅,還可免付額外買家印花稅。私宅的轉售更是不受時間限制。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和城市規劃,體現了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不管是住在市區或郊區、私宅或組屋,每個人都有如擁有“黃金地”。在遍地皆黃金,處處是機會的土地上,連遠離繁華熱鬧市中心的郊區組屋都可能成爲“黃金屋”,因此在購房置産時,有誰還會在意是黃金或非黃金地段。尤其是買房自住時,更重要的考量或許是否有更完善的消閑設施、更舒適的社區環境、更友善的鄰裏商場等。如今市區與郊區可享受到的條件、便利,以及增值的差距已經逐漸模糊,相信再也沒有太多人會因住在“城中”而感受特殊的“優越感”了。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韓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