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爲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Lee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並將這些公司稱爲“獨角獸”。現在國內把估值高,創辦時間短,還未上市的公司的也稱作“獨角獸”,這個稱謂代表著企業超強的實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其實,“獨角獸”古已有之。它與人類的淵源頗深,並在中國古代的瑞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大家最爲熟悉的,一是招財進寶、只進不出的“貔貅”,第二個就是“獬豸(xièzhì)”。
《神異經》:“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獸。古立獄皆東北,依所在也。”那麽,獬豸究竟是什麽樣子?自古有 “似牛”“似羊”“似鹿”“似麟”四種說法。《隋書·礼仪志》引蔡邕曰:“解豸,如麟,一角。”《说文解字》:“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从鹿其声。”獬豸的形象,似牛、似羊、似鹿者,形似也。而如麒麟者,神似也。由此可见,它应是牛、羊、鹿、麟的“综合体”。
傳說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一旦發現奸邪之官員,遂用角將其觸倒,吞吃下肚。它承載了人們對公平、公正的期望,成爲曆代司法形象的代表。司法的“法”字,古金文爲“灋fǎ”。《字源》说:“灋,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写作法”。虽然简化了,但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受到历朝的备至推崇。
相傳堯的刑官臯陶曾飼有獬豸,凡遇難辨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春秋戰國時,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頭上,于是“獬豸冠”在楚國成爲時尚;秦漢朝時正式賜“獬豸冠”給禦史,並被冠以法冠之名,而臯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庾信《正旦上司憲府》詩中就有“蒼鷹下獄吏,獬豸飾刑官”的句子。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送韋侍禦先歸京》詩中有“聞欲朝龍阙,應須拂豸冠”的描述。宋代的蘇轼在《艾子雜說》中講了“獬豸辨好”的寓言故事:一次,齊宣王問艾子是否聽說過“獬豸”?艾子說“堯”曾將其飼養在宮裏,用它分辨忠奸善惡,一旦發現,就用角觸倒吃下肚子。艾子說如果今天這裏有獬豸的話,它就不用再尋找其它的食物了。可見當時貪官之多!
到了明清,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著 “獬豸”補服。恪守著公平公正、明察視聽之祖訓。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見到獬豸的身影。
這是明十三陵雪後的神道,雖曆經幾百年的孤寂,獬豸的身形依然挺立。即使鎮墓辟邪,也余威猶在;
在恢複重建的“開封府”大門外影壁牆上,就刻有一幅巨大的獬豸圖,氣沖鬥牛、怒目圓睜、剛正勇猛!
美品大賞:明代紫銅鎏金獬豸鎮
這是一件明代紫銅鎏金獬豸鎮,屬現存少數早明精品鎮紙之一。
其造形自然生動,線條細節層次豐富,鎏金厚實,可見明初鑄造工藝之精。
獬豸身形精壯有力,神情倨傲威猛,背脊骨陵怒凸,尾部自然卷曲。
細觀之,可見其如意鼻高隆,巨目高眉,雙耳向後卷曲,毛發鬃須飄逸,扭頸昂首怒吼。當真是怒眼圓睜、張嘴露齒、威風凜凜、殺氣騰騰者也。
此件器物通高8.5厘米,長9厘米,銅質精良,鎏金璀璨,包漿潤澤,氣息古樸、品相極佳。
一獸既出,百貪震惶。天下無貪,民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