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輝說:“我們談論種族和諧,但要怎麽建立種族和諧?如果我們上巴刹、搭電梯或到附近超市時,周圍都是同個族群的人,我們是沒有辦法實現種族和諧的。”
新加坡謹記1964年種族暴動的經曆,也因此通過憲法、法律和政策,刻意地把種族和諧制度化。
例如,2017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特區首長競選期間,備受看好可連任的華裔基督徒鍾萬學被指亵渎回教,引發反鍾萬學示威活動;在緬甸,羅興亞人繼續面對歧視和暴力等。
例如,更加留心,讓少數族群的朋友、鄰居或同事感到自在,因有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敞開心胸去聆聽持不同意見者的想法。
“我們的和諧和生活狀態不是靠回避或棄除文化多樣性或少數群體所取得。我們沒有要求少數群體采用大部分群體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然後就這麽和諧地生活……相反的,我們意識到要積極保護少數群體的立場,而這是我們從根本上實現和諧生活的方式。”
唐振輝指出,這些事件的引爆點都是因社會長久以來對解決少數民族地位的問題無能爲力。幾乎每個社會都會有少數族群,要歧視他們再容易不過,因他們人口少,聲音也小。
他強調,維護種族與宗教和諧須要社會齊心協力。每個新加坡人,不論種族、語言或宗教,都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去加強社會契約和社會結構,不能假定現有的一切都是完美或會一直持續,而這可以從簡單的小舉動開始。
他提到,對比其他國家,新加坡人如今生活在相對和平與安穩的社會中,沒有種族沖突引發的暴力或緊張局勢,住宅區也不存在令他人擔憂的種族或宗教聚居地。新加坡人甚至幾乎會陷入一種錯覺,認爲這是大多數國家的常態,但事實並非如此。
維護種族宗教和諧 須社會齊心協力
“沖突導致的人命和財産損失已經夠糟,但更嚴重的是,它從根本及長期地破壞了這些社群原有的的凝聚力、和諧,以及善意。”
唐振輝說,法律和政策只能提供廣泛的指標,告訴新加坡人什麽不能做,但無法告知要怎麽做才能結交更多朋友,擴大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的網絡。只有當每個人願意踏出舒適圈和他人交流切磋,才能與彼此建立長久的情感。
世界在多個層面上愈加分裂,但新加坡人很慶幸,生活在相對和平、和諧與安穩的環境。這不是機緣巧合,而是我國努力爭取的結果。
唐振輝也提到,隨著社會和世界越來越分裂和分化,加上圖謀不軌者似乎在突出和加深這些裂縫,尤其在社交媒體上。數十年來的教訓如今或令人更有所體會。
延伸閱讀族群與宗教互信圈更名再出發 “和諧圈”將四管齊下 深化種族宗教課題對話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星期六(7月30日)在族群與宗教互信圈(簡稱IRCC)20周年慶祝活動上致辭時強調:“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一旦失去信任和善意,難以挽回。”
族群與宗教互信圈20周年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