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證老年人全面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需要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更應綜合考慮老年人情感需求、環境營造、社會參與、個人價值與社會保障等需求的實現。
本文結合當前養老建築存在問題,在積極老齡化的政策背景下,提出了建設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的概念,並歸納了養老建築空間中親生物設計要素,結合相關案例重點研究了未來養老建築空間設計的方法與策略。
目前,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大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建築中,生活空間越來越壓抑且枯燥,與自然的關系也漸漸疏遠,身體機能退化與情感缺失等問題不可避免地加速出現。
現在,社會對待老齡化逐漸向積極的方向轉變,在積極老齡化的視角下,應重點關注養老建築的自然友好性與親生物性,以此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生活環境,同時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養老建築的現狀分析
01 養老建築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關于養老建築設計的研究多集中于符合老年人行爲、心理特征的建築設計,爲順應積極老齡化的需求,深層次探究老年人的內在需求成爲一種趨勢。
而有關自然友好的養老建築研究相對較少,多集中于自然療法、園藝療法在療愈景觀領域的應用。
理論研究上,國外學者爲研究環境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然助益假說”“注意力恢複理論”“壓力恢複理論”等一系列相關理論,並通過進行一系列實驗,驗證了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理與心理健康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爲療愈景觀的設計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02 養老建築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養老建築設計尚處于起步的階段,面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 養老建築中自然景觀配置不足
如今城市中,室外多爲單一的綠化植被,室內僅爲觀賞植物,單調的室內空間缺少自然景觀的點綴,老年人在生活空間中接觸自然成爲一件難事。
城市中逼仄、枯燥的生活環境,不僅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增加老年人精神疾病的發病率,也會使老年人的生理機能加速退化。
- 建築空間設計過于模式化
當前養老建築設計往往采用模塊化布局,居住、活動功能組織生硬,忽略了老年人與他人交往、接觸自然的需求,情感無處寄托。
現行的《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規範》也存在著標准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發展要求、過于強調指標層面的控制要求等問題。
單一乏味的建築空間不但會惡化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的情況,還會增加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的概率,加速記憶喪失。
- 建築適老設施建設滯後
適老設施配置不足導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不便,易産生消極心理,不利于積極老齡化建設。
設計師在建築環境設計與活動幹預方面需做出相應准備,爲老年人提供支持性和可及性的環境。
親生物型養老建築
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是在親生物建築基礎上,聚焦于建成環境中自然和健康關系的研究,爲滿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認知的健康需求,創造對自然的直接與間接體驗和創造空間的場所精神體驗,同時增加適老化設施,保證老年人的日常活動需求,並維系自然環境與老年人養老之間的緊密聯系。
01 親生物活動的積極效應
親生物型養老建築通過引入園藝療法,在建築設計中創造符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空間環境。
日本學者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上,研究得出園藝活動的積極效果可以分爲生理效應、心理效應與社會效應。
親生物活動的積極效應
- 生理效應
大自然可以增強治療效果並幫助老年人恢複,不僅是植物、動物,陽光、空氣、水流等自然要素也可以刺激老年人的五官感受,提高五官認知能力。
- 心理效應
親生物活動對于精神分裂症、阿爾茲海默症等精神類疾病具有積極的療效。在參與親生物活動時,可以減少老年人的失落感,舒緩壓力,在心理上輔助老年人疾病的康複。
- 社會效應
城市設計在老年人參與感、歸屬感這一維度上欠缺考慮,要滿足老年人“歸園田居”的精神需求,在城市中實現田園景觀的延續,應打造自然友好的建築空間,爲老年人創造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物質環境。
02 養老建築空間設計要素分析
按照自然與人類的接觸與影響層次,親生物設計進一步被劃分爲2個維度:
有機或自然維度,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直接與間接關系,包括對自然的直接接觸設計維度與間接接觸設計維度;
基于地方或本土的維度,指自然景觀所體現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場所精神”的塑造,主要滿足人類的心理效應需求。
親生物型養老建築的空間設計要素
親生物型養老建築設計實踐
01 新加坡都市樂齡農莊養老建築
新加坡都市樂齡農莊是一個概念性規劃設計項目,獲得了2015年世界建築節的“未來-實驗”項目大獎,通過微農業改造將親生物建築與養老建築結合,滿足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同時豐富他們的精神體驗。
新加坡樂齡農莊效果圖
設計方法爲:建築底層由5個主體建築組成並貫通,圍繞其設置不同尺度的幾何種植池,用來種植各種果蔬農作物;通過水管垂直種植、在屋頂上線性泥土種植形式,增加垂直空間種植面積;考慮老年人的活動尺度,設計扶手等設施。
新加坡樂齡農場生活場景效果
02 科恩·羅森之家
科恩·羅森之家僅有18張床位,但擁有完善的輔助生活、記憶恢複護理設施,並獲得了馬裏蘭州第一個輔助生活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銀牌認證。
通過在室內、外引入親生物要素,打造貼近自然的建築空間,利用親生物的療愈作用緩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症狀。
科恩·羅森之家室內空間
設計方法爲:內部裝修采用有助于記憶恢複的材料,使用自然材料連接室內和室外,利用大面積開窗引入自然景觀;室外記憶花園包括鳥類花園、蝴蝶花園、水景花園和幾個聚會場所,使老年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采用綠色屋頂進行水質管理,建設綠色環保的養老建築。
科恩·羅森之家室外空間平面示意
03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康複花園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親生物設計在康複花園中表現得尤爲突出,主要通過塑造自然環境並結合無障礙設施,創造有助于身體和精神恢複的空間。
入口庭園和西花園平面示意
設計方法爲:入口庭園有豐富植物,可帶來視覺、嗅覺和聽覺的獨特體驗;西花園由步行入口庭園、康複庭園和冥想庭園組成,選用能吸引鳥類、蝶類的植物;設置無障礙設施。
入口庭院和西花園鳥瞰
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設計
01 親生物景觀嵌入
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需要持續與大自然進行接觸,在建築景觀設計中應融入親生物景觀,營造人與生物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
- 景觀庭院設計
景觀花園可選用色調鮮豔、季相分明的植物,種植池尺度應符合老年人的活動尺度。
景觀步道的設計應盡量使老年人近距離接觸植物,保證觀賞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小動物庭園應與景觀花園結合設置,利用植物吸引蝴蝶、鳥類等小動物,舒緩老年人的心情。
- 綠色屋頂設計
在屋頂設置親生物景觀,可以讓老年人充分接受自然光照,提高建築空間的利用率,低層建築可通過增設屋頂開窗的方式,向室內引入自然光線。
02 建築的微農業改造
將養老建築與微農業改造相結合,在滿足可食性與觀賞性的基礎上,還能提升老年人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 微農業場地設計
微農業場地的劃分可分爲公共種植區域與私人種植區域,便于集體活動與個人活動的協調,農作物選擇應注重植株形態、顔色與健康效益等。
- 農業種植設施的適老化
農業種植的設施可采用種植池或花壇,減少老年人彎腰、躬身等動作,農業場地的地面應注意防滑的處理,同時結合現代農業技術,便于老年人的種植與管理。
03 親生物的室內空間設計
養老建築應利用親生物設計要素來創造自然友好的室內空間。
- 室內公共空間設計
公共空間包括門廳、起居室,可用盆栽、花束等進行景觀裝飾,充分利用陽台的景觀視角,將景觀視線引向室外。
- 室內半公共空間設計
半公共空間包括餐廳、活動室等空間,即要保證老年人交往的需求,也要保證一定私密性。
活動室應盡可能利用植物隔斷創造靈活且多變的微空間,便于老年人進行多樣的活動。
餐廳應減少植物隔斷,注重舒緩氣味的植物景觀營造,以減少聚餐活動的緊張感。
- 私密空間設計
臥室作爲私密空間,滿足舒適、適老等多方面需求,可通過擺放舒緩感官的植物、配置自然材質的適老設施來營造舒適的環境。
04 貼近自然的建築室內裝修
室內裝修的親生物性主要體現在牆壁、地板以及家具的選擇方面,通過綜合考慮老年人的人群特征與心理需求,確定貼近自然的室內裝修材料。
牆壁材料應盡量選擇樸素、柔和的顔色;地板可采用木制地板;選用自然材質、流線形態的家具,滿足老年人的視覺舒適感。
05 與自然結合的適老設施
室外空間的適老設施可與親生物景觀設置相結合,景觀花園中種植池和花壇可設置扶手,在臨近土地的地方應設置防滑墊,避免滑倒,景觀步道應保持平坦,爲輪椅留出足夠活動空間。
室內的適老設施應注意自然材質與顔色的選擇,采用流線形等自然形態。
結論
未來養老建築的設計應順應生態城市的發展趨勢,注重老年人生活空間與自然的貼近,通過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設計響應積極老齡化政策。
通過嵌入親生物景觀與微農業改造,打造自然友好的景觀環境;在室內通過親生物設施與貼近自然的室內裝修,滿足老年人的居家康養;通過適老設施的親生物性設計,促進養老建築的無障礙改造。
作者簡介:韓林飛,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爲建築與城市設計、城市生態規劃理論與方法等。
論文全文發表于《科技導報》2021年第8期,原標題爲《自然友好的親生物型養老建築設計研究》,本文有刪減,歡迎訂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