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在因新冠疫情而中斷了兩年後,香格裏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近日再度在新加坡舉行。爲期三天的會議雖已結束,但相關議題的討論卻透出新動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演講在重彈“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老調的同時,試圖樹立日本國際法“衛道士”的形象。美國防長奧斯汀的演講則聚焦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願景與行動及美國在這一框架下對盟友的承諾。奧斯汀還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正常的維權行動進行了無端指責和批評,認爲中國對其領土主張采取了“更具脅迫性和侵略性的態度”。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的演講針鋒相對,成爲整個會議的亮點。在談及台灣問題時,他擲地有聲地直白告誡:“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我們一定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軍隊的決心意志和強大能力”。魏鳳和將美國近年來在南海的所作所爲卻一一列舉:“有的大國長期以‘航行自由’之名行‘航行霸權’之實,派艦機到南海橫沖直撞、耀武揚威。域內國家是搬不走的鄰居,必須共同警惕和防止域外國家插手攪局、搞亂南海。”
筆者自2012年起連續多年參加香會,從美國防長、日本首相的發言,以及會議期間釋放的各種信息可以預見,我周邊海洋環境將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美國推動的軍事化、對抗集團化趨勢加速演變。按照不久前美國務卿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所聲稱的“美國將通過‘投資、結盟、競爭’等手段塑造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再結合奧斯汀在香會上所釋放的“美將強化‘四邊機制’‘奧庫斯聯盟’‘美與日、韓、菲同盟關系”等信息分析,未來美國將在包括東海和南海在內的西太平洋方向依托雙邊軍事同盟、在印度洋方向憑借“四邊機制”、在南太平洋方向依靠“奧庫斯聯盟”對我國進行戰略和軍事圍堵。其手段除了傳統的基地使用、聯合演習、情報搜集、“航行自由”行動外,還可能會在無人機、無人潛航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裝備等新型軍事技術和戰爭樣式等領域有所展現。此外,鑒于“四邊機制”和“奧庫斯聯盟”都有針對中國的成分,未來隨著時間推移,這兩個機制最終走向融合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事實上,只要把日本拉進“奧庫斯聯盟”抑或讓英國加入“四邊機制”即可。
其次,我們的海洋發展空間會受到擠壓、海洋活動會受到美國及其盟友更多的監視。前不久在東京舉行的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在“四邊機制”框架下實施“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系”倡議(IPMDA),利用衛星技術連接新加坡、印度及南太平洋地區現有的監控中心,建立覆蓋印度洋、東南亞到南太平洋海域的海上感知信息網絡,監控和遏制以中國爲代表的一些國家的“非法”捕魚活動。
再結合上月在華盛頓舉行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和奧斯汀本次香會講話內容看,美國海岸警衛隊對東南亞地區的投入和力量部署將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尤其是美國所聲稱的對“灰色地區”采取行動,利用美國政府的全部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這其中就包括美國海岸警衛隊“史無前例”地在亞太地區的部署。美國部署針對的目標雖然沒有明示,但彼此心知肚明。
最後,各種形式的海上侵權活動會有所增加,我國海上維權挑戰將更加嚴峻。美國“選邊站”的南海政策、其對仲裁裁決的支持、美海岸警衛隊的跨境執法,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執法領域合作等因素,將導致海洋領域中國與周邊和域外國家圍繞資源開發利用、航行安全、漁業活動、秩序構建等問題的博弈和沖突更加頻繁。
從侵權的形式和內容來看,大概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日本強化在釣魚島周圍海域的實際管控,中日在東海爭議海域的對峙會出現上升勢頭;韓國通過強勢漁業執法以擴大海域實際控制。在南沙海域,其他爭端國在爭議地區的島礁擴建和設施部署會更加有恃無恐;聲索國海警與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合作方式在爭議海域協同執法將漸成常態;某些聲索國以“仲裁裁決”爲依據通過國內立法進行法理“索權”和“固權”,提交新的外大陸架主張或推動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審理已提交的外大陸架申請,也將是不可忽視的大概率事件。
面對上述海洋領域博弈的新特點、新挑戰,我方可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進行積極應對。其中,就戰術層面而言措施主要是“管控、反制、對沖”三個方面。對軍事和執法領域可能出現的危機和沖突,應以建立具有拘束力的機制和規則爲主;對爭議地區的油氣開發和漁業侵權行爲,則應以外交交涉和海上行動予以阻止;對以所謂“仲裁裁決”爲依據的法律行動,或可通過法律等多種手段予以對沖,以抵消其可能産生的不利後果。(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