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保險爲個人、家庭、企業和整個社會提供了各種保障措施。如今,經濟、技術、競爭、人口和社會變化的疊加,再加上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經濟複蘇情況的不平衡,保險行業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相關數據表明,預計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240萬億美元的退休金和160萬億美元的保障缺口。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壽險和退休行業勢必會首當其沖,面臨一系列特殊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各國政府的退休計劃資金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民衆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更安全的保障和收入解決方案。
安永發布的白皮書《下一代保險:人壽保險與退休保險》強調,要想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遠的將來取得成功,就必須采取富有創造性的措施。保障人們免受風險侵害仍是保險行業的核心,目前已經出現了六大趨勢,它們將重塑市場,並將在2030年之前繼續推動變革。在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以及政府養老金計劃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這六大趨勢將迫使保險機構進行轉型,做出創新,並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
消費者更加重視財務健康狀況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財務健康,他們亟需控制日常財務的能力、抵禦財務沖擊的措施以及實現財務目標的信心。過去幾十年中,各國逐漸建立起健全的養老金和退休制度,因此大多數居民完全可以依賴政府養老。時至今日,養老領域的光景已今非昔比,老齡化問題已經發展成爲世界性問題,韓國和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已不容忽視。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部分地區的社保局也推出了“六險一金”試點,旨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而從全球更廣泛的範圍來看,不是所有國家的醫療保健體系都能承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以韓國爲例,這個自稱擁有發達養老體系的國家是如何承擔國民養老問題的呢?答案是不承擔,許多韓國退休老人仍然依靠工作或其他手段養老,這也引發了國民對養老系統的擔憂。除了自食其力之外,或許保險機構能給這些居民一些出路。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這種背景下,保險公司和退休業務公司的價值重點是如何幫助人們過上想要的生活,即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同時,確保用戶的身心健康。簡單來說,這一點就是要求保險公司能保證客戶的財務安全,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基于這個理念,保險機構推出的産品應該更加靈活、更具前瞻性,且更符合客戶的養老目標,將重點放在預防上,而非事後保障。這一點也契合零工經濟的趨勢,從而可以爲自由職業者或自雇人員提供養老保障。
包含多種功能的壽險和養老産品不勝枚舉。例如,MassMutual的全資子公司Haven Life推出新型定期人壽保險産品Haven Secure,無需用戶設定他們需要的保險範圍。此外,該産品還提供了一種無需醫療檢查的投保體驗,並爲受益人增加了每月收入。在被保人死亡的情況下,該産品將爲其家人家庭提供至少五年的每月穩定福利。再者,Policygenius推出了一款移動應用程序,讓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方便地創建遺囑和信托,並學習相關教育內容。用戶還能通過該應用程序購買人壽和家庭保險,從而滿足了用戶的財務保障需求。這些例子表明,壽除了傳統的保障範圍外,在設計壽險産品時,考慮到用戶的財務安全和其他相關需求,對于用戶和保險機構來說都非常重要。
長期價值
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爲客戶、員工、社會以及股東帶來長期價值非常重要。在未來幾年裏,投資者和分析師將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對保險機構進行評估,除了短期財務目標外,他們將更多考慮長期指標。實際上,對于所有企業來說,這些長期指標都非常重要,包括無形資産,例如知識産權、品牌聲譽等。對于保險機構而言,采取包容性的方法能夠幫助他們與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建立信任,並激發更廣泛的公私合作,從而解決包括環境破壞或社會不平等在內的社會問題。
此外,諸多海外公司也在逐漸采取低碳合作的方式,以推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問題的解決。瑞再和加拿大永明金融等一些大型機構已經采取相應措施,減少甚至停止爲煤炭項目承保,計劃在2030年實現零排放。
同時,還有一些保險機構致力于推進社會公平,爲弱勢群體提供保險産品。例如,英國車險創企Marshmallow考慮到外籍司機的保險費率會比本國居民高出51%這一現實情況,專爲英國的外籍人員提供車險産品,並希望通過數字技術和特有的算法模式改變這種市場偏見。
與此同時,歐盟監管機構也在積極推進保險市場的平等化進程。據了解,歐盟委員會提出相關建議,表明要在歐盟範圍內規範保險市場,設定最低的保障標准和統一的保險曆史紀錄模式,確保在歐盟國家購買過保險或者擁有保險記錄的用戶在其他國家也能得到公平待遇。
如果說在國內的環境下,這些目標可能過于理想,那麽從企業形象和社會倫理問題入手,則不失爲一項合適的舉措。實際上,維護企業形象比想象中簡單。積極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遵守法規,就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研究表明,98%的機構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會評估公司在社會問題上的立場。因此,保險機構可從這些地方入手,積極構建良好的社會形象。
與政府和監管機構合作
目前的大環境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宏觀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另一方面,前文也提到,人口老齡化勢必會給各國的養老部門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2020年11月2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而且這個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中國養老體系當前主要有第一支柱的社保承擔,第二支柱部分補充,第三支柱發展不足。與此同時,圍繞消費者數據隱私方面的監管審查越來越嚴格,這一點在歐盟國家已有體現。在這些大背景之下,保險機構可利用養老缺口等機會,與政府部門合作開發和推廣消費者想要和需要的解決方案。
在這方面,保險機構的戰略重點是加強金融教育、促進産品創新、影響公共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等,同時設計出更全面的消費者保障方案和數據隱私標准以及財務報告框架,從而促進財務穩定。從海外來看,目前美國已有24家年金、咨詢和投資公司正式達成合作,爲用戶開展終身財務教育。無獨有偶,在新加坡政府的推動下,2019年購買退休計劃的消費者人數增加了34%。
在國內,目前有許多壁壘阻礙了相關部門與保險機構的合作,例如醫療系統的封閉性以及地區的政策性差異。但是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新苗頭,惠民保的大熱在某種程度上開啓了一定的保險體系與醫療體系合作的可能性,各地的參保數據也表明,居民的參與度與政府部門的態度息息相關。
這一點給我們的啓示與新加坡的例子完全相同,即政府的推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參與度。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惠民保的前途還不甚明朗,這種産品給保險機構和居民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初露端倪,但這一點並未完全扼殺合作的可能性。惠民保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爲廣大居民提供了保險教育,同時幫助保險機構獲得了一批客戶。在未來的幾年裏,或許政策的變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能夠爲保險機構提供更多與政府部門合作的機會。
生態系統和全渠道參與
生態系統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了。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一系統將繼續發展和成熟,成爲公司跨渠道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方法。應用程序接口、微服務和數據結構領域的技術進步能夠實現迅速集成,提供數據共享的方法。
在生態系統中,保險公司將建立自己的合作夥伴網絡,提供補充服務。此外,他們還將參與其他公司的生態系統,謀求更多業務機會和增長。生態系統能夠幫助保險公司專注于自身的優勢,例如爲細分市場提供特定服務,同時也能推動保險機構進行更廣泛的創新,例如,啓用新型訂閱模式。
保險機構也認識到了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相關數據表明,94%的保險公司認爲,基于平台的業務模型和生態系統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同時,用戶的需求也決定了生態系統的勢在必行。調查顯示,69%的亞太地區客戶在選擇保險公司時,會重點考慮運營商的端到端在線保單管理能力。
生態系統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前保觀的文章爲大家介紹了安盛的ABS平台,國內的衆安生態系統也早已成爲這些公司的一張好牌。其他保險公司、保險科技公司以及第三方服務平台也相繼推出了各種生態系統。例如,安永推出了EY Nexus雲平台,可幫助保險機構訪問保險業的先進技術,借助EY Nexus,保險公司可在12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推出新産品,新業務模式,甚至推出全新的品牌。
資本的優化和融合
除了低利率的威脅外,宏觀經濟和競爭因素也驅使人們尋求更高的資本效率。在這種背景下,合並、收購和再保險是競爭中的關鍵因素。
隨著資金源的增加以及市場對福利需求的增長,人壽與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退休計劃以及財富和資産管理之間的部門融合將加速。相關數據表明,2017-2020年保險行業並購交易數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爲9.4%,這一增長趨勢印證了壽險與其他相關管理機構的融合趨勢。此外,德勤對200多家保險公司高管的調查中發現,73%的受訪者相信並購將在未來五年內推動該行業至少50%的增長。這一數據表明,資本效率將是未來業務模型的關鍵設計原則,同時也將對保險機構的生存起到關鍵作用。
針對這一趨勢,保險行業的措施也是形態各異。簡單者從並購交易做起,如KKR收購Global Atlantic,並增加年金和人壽保險業務;富衛收購大都會香港人壽。複雜者則從入局之初就采取高端玩法,將健康保險與其他細分領域整合到一起,如美國凱撒醫療和聯合健康集團采用的HMO模式,該模式通過健康管理,提前介入診療流程,以實現醫療控費。早在2009年,聯合健康旗下的健康管理企業OptumHealth就推出了自研健康平台eSync,通過收集、整合用戶的個人健康數據,定制個性化的健康方案。
圖片來源Coverager
與此同時,許多保險機構在壽險模塊加入健康管理功能也是向融合邁進的一種舉措,如蘇黎世保險爲壽險客戶推出健康計劃LiveWell,利用步數、自行車騎行裏程、文章閱讀、冥想、健康食譜和生活方式等指標,爲用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和獎勵措施。
商品化和定制化
推動壽險和退休計劃商品化和個性化的原因有許多,如産品監管、資産管理需要以及用戶對簡單透明産品的需求。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用戶體驗、附加服務和信任關系來感知價值。因此,推動壽險和退休計劃的靈活性和定制化勢在必行。保險機構可利用數字化分析技術,將簡單的元素整合爲個性化的産品。
壽險和退休計劃的定制化早已深入人心。例如,英國保險機構Legal&General可爲PensionBee的年金客戶提供定制化年金服務,根據客戶的退休目標,幫助他們選擇最合適的投資産品,致力于在年金産品中加入更多功能,幫助更多人實現退休目標。此外,PensionBee也是英國一家領先的退休計劃供應商,可根據用戶的需求,爲用戶量身定制各種退休計劃。
鑒于以上這些大趨勢,保險行業對運營、組織和技術轉型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此前,保險機構能夠快速適應遠程辦公方式和客戶聯絡數字化,這種適應能力證明,壽險公司在下一個十年裏,也能夠快速順應趨勢,提供更好的服務。
保險行業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保險公司在實現目標、增強客戶信任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壽險和退休養老是社會的基本問題,也是保險機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簡單來說,有利于維護民衆的生活,複雜來說,這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繁榮發展。保險機構應該認真考慮上述六大趨勢,取長補短,在確保增長和盈利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和轉型,爲客戶、利益相關者和社會提供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