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1年度報告
在今年年會期間,博鳌亞洲論壇《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兩本年會旗艦報告正式發布。今天分享的是《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第六章中關于“信貸、外彙交易及財富管理”的分析。報告全文及注釋請點擊文末“閱讀全文”獲取。我們將陸續分享本章的精華內容。
01
信貸發達助力良好營商環境
從貸款規模(見表6.7)上看,東京的信貸規模2018年接近2,000億美元,上海、北京和香港在2019年也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深圳爲861億美元,新加坡則爲510億美元。從貸款結構上看,上海、北京和深圳的貸款主要流向國內,境外貸款比例在2%到5%之間,而新加坡和香港境外貸款比例分別達到了30%和12%(見表6.8)。新加坡和香港的銀行業非常發達,國際性銀行衆多,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信貸業務,在國際資金融通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信貸/GDP比例是“金融中心指數2020”中相關度最高的指標,國內外學者通常用該指標來衡量信貸效率,從而反映一個城市的金融業發展水平。從這一比例來看,2019年,香港信貸/GDP超過300%,達到364%,上海、深圳、北京和東京(2018年數據)也都超過了200%,而新加坡則爲137%(見表6.9)。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了其成員每個季度的非金融部門信貸/GDP的比例,2020 年第二季度,這一比例的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爲中國香港、中國、韓國、新加坡和日本,且均高于新興經濟體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印度則爲60%(見表6.10)。這說明重點關注的幾大金融中心銀行信貸業務均較爲發達,爲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02
外彙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活躍
全球的外彙交易多年來一直集中在幾個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清算銀行(BIS)2019年12月一期的調查顯示,2019年4月,英國、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這五個地區占全球外彙交易的79%(見圖6.7)。其中,英國占全球外彙市場交易份額的43.1%,美國占16.5%,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分別占7.7%和7.6%,分別排名全球第三和第四。亞太地區整體約占全球的25%,香港、新加坡和東京的外彙交易份額在20%左右。2016年以來,新加坡和東京的交易活動增長相對放緩,份額小幅下降,香港的外彙交易量增長率高于全球增速。中國的交易活動顯著增加,2019 年達到1,360億美元(見表6.11),相比2016 年增長了87%,上海一躍成爲全球第八大外彙交易中心。
新加坡不僅是全亞洲最大的外彙交易中心,也是亞太區領先的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中心。截至2020年10月,新加坡的資金管理規模達到4萬億新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5%,其中資産的75%來自境外,69%投資在亞太區域,共有890多家資産管理機構。2020年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了可變動資本公司(VCC)框架,爲基金提供靈活的企業結構,兼具運營和成本優勢,8個月內吸引超過120家公司注冊。此外,新加坡還是亞洲領先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中心。在2018年德勤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排名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二,是亞洲私人銀行家調查評選中最受喜愛的離岸財富中心。2017—2019年,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量增長了5 倍。寬松的投資環境和金融監管政策、豐富的投資産品和高端財富管理人才,成功吸引了高淨值人士入駐。
03
亞洲金融中心引領新經濟新業態發展
亞洲國際金融中心通過向創新企業提供資本、人才、科研等要素支撐,營造良好創業生態,成爲孕育新經濟新業態的沃土。從2020年8月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來看,全球586家2000年之後成立、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即獨角獸)中,亞洲上榜了278家,占總數量的一半以上,占總價值的55%;其中60%以上都將總部設立在亞洲金融中心。北京是全球獨角獸之都,共有93家,包括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快手、京東健康等。上海有47家,代表企業有陸金所、平安醫保科技等。深圳也上榜了20家,包括微衆銀行、大疆科技、優必選等。首爾有Coupang、Woowa Brothers等9家,東京有PreferredNetwork 等3家,新加坡有Trax等2家。
金融中心是獨角獸最重要的融資來源地,金融業本身也是出産獨角獸最高的領域(占比達31.0%)。從投資機構看,除老虎基金、高盛等歐美風投機構外,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有力地支持了本地風投機構的成長與運作。北京的高瓴資本、紅杉中國基金,上海的雲峰基金,深圳的騰訊投資,東京的軟銀、豐田汽車,新加坡的淡馬錫、新加坡政府投資以及卡塔爾的卡塔爾投資局都是全球領先的風投機構。從金融領域獨角獸看,中國的螞蟻集團、陸金所、微衆銀行和印度的Paytm 等估值均超過了130億美元,排在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前二十名。
圖片來源:PIXABAY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