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俄烏戰事如何改變全球化進程?
作者:黃靖,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
來源:臨界Transcend;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小 i 導 讀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制裁,對全球經濟、尤其是産業供應鏈、能源和糧食安全、全球貿易和支付體系等帶來巨大沖擊。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黃靖發文指出,美西方對俄制裁將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大沖擊,卻不會從根本上逆轉經濟全球化,更談不上終結。而美國擊垮俄羅斯的戰略目標,與戰略手段之間有內在的矛盾。快和小i一起來看看吧!
黃靖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
本文約3000字,讀完約8分鍾
“全球化終結”論始自2017-2021年特朗普執政時期。特朗普在“美國第一”的旗幟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並發動了對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貿易戰”,力圖同中國“脫鈎”。拜登政府上台後,盡管接受了“貿易戰”失敗的事實,提出要和中國“再挂鈎”。但同時卻對中國采取“小院高牆”政策,並將上百家中國公司列入負面清單,力圖在高科技領域對華進行封鎖。美國兩屆政府壓制中國的政策,是近年來出現的“逆全球化”現象的根本原因。過去兩年來,因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生産供應鏈的斷裂,更進一步助長了“終結經濟全球化”的論調。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和西方國家將幾乎所有的經濟、貿易和金融杠杆武器化,對俄羅斯實行了全面制裁。西方輿論界和一些業內頂尖專家認爲,對俄羅斯規模空前的制裁將最後“終結經濟全球化”。爲此,紐約時報3月30日發表了“烏克蘭戰爭會終結全球化嗎?”的專欄文章,其中援引黑石公司總裁拉裏·芬克(Larry Fink)給公司股東的信中的斷言:“(對俄制裁的)代價是我們過去30年經曆的全球化結束了”。
確實,對俄的全面制裁重創了經濟全球化的三個關鍵領域。首先,全球生産供應鏈大受打擊。盡管俄羅斯經濟體量只是世界經濟的3.1%,其貿易額在世界貿易中占比僅爲1.6%,但作爲資源大國,俄羅斯是大宗産品——能源、化肥、糧食、礦産和軍火——的主要出口國。對俄羅斯産品的全面禁運,對整個世界的生産供應鏈産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資源短缺和物價高漲這對雙胞胎在世界範圍內應運而生。無怪乎拜登將美國的通脹歸罪于俄羅斯,稱之爲“普京通脹”。
第二,對全球貿易和支付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盡管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射了“金融核彈”——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但俄羅斯出口的大宗産品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這意味著需要進口俄羅斯産品的國家——其中包括美國的盟國(如德日韓等)——不得不采取各種雙邊支付方式避開對俄制裁措施。這不僅打亂了世界正常的貿易制度,而且導致支付體系的紊亂和繁雜,其結果是在供應鏈縮短變窄的同時,貿易成本卻大幅提高。
第三,全球金融信用體系受到重創。美國將美元武器化,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彙儲備、沒收其海外資産,導致世界各國對外彙儲備的信心和美元信譽雙雙跌降。外彙儲備從結構到內容的大變革勢在必行。各國金融體系爲了自身安全的內卷必然導致經濟的內卷。
然而,盡管對俄制裁將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大沖擊,卻不會從根本上逆轉經濟全球化,更談不上終結。
首先,整個世界經濟的結構並沒有改變。世界經濟中的産業分工和分布、世界市場分布及其商品來源、資源輸出國和資源進口國以及他們之間的供需關系和整體供需平衡、世界上主要制造大國(中、德、日等)的外向型經濟結構、世界經濟中的資源分配和物流方向與渠道等構成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都依然如故,沒有發生任何根本性的改變。
第二,經濟全球化的兩個主要推手——資本的全球化和制造業的全球化——依然強勁。盡管這兩股推動全球化的力量相對而行:資本的全球化導致資本從發達經濟流向發展中經濟,制造業的全球化導致制成品由發展中經濟流向發達經濟,但都是由資本的逐利本質導致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經濟全球化不是任何政府的政策或戰略造成的,而是市場經濟追求資源的最佳配置、生産關系的最高效率和産業利潤的最大化的結果。是資本的逐利本質推動的。無怪乎中美經濟“脫鈎”的始作俑者、美國極右翼“大腦”班侬鼓吹“國家(state)必須控制華爾街(資本)”,否則難以“擊敗中國”;也無怪乎班侬成爲華爾街最憎恨的“新納粹”分子。
第三,亞太地區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這已是不爭之事實。目前在亞太地區有RCEP和CPTPP兩個體量巨大的經濟貿易區。前者由中國倡導;後者由日本引領(中國積極申請加入,而美國已公開宣布不參加)。RCEP和CPTPP的終極目標,都是促進經濟一體化,順應並推動經濟全球化。“終結經濟全球化”至少在亞太地區沒有市場。
第四,經濟全球化是美元霸權的基礎,終結經濟全球化就是終結美元霸權。下表是 2021年7國集團、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0個最發達國家和金磚5國、印尼、泰國、越南等8個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外彙儲備和GDP。
資料來源:債務、外彙儲備和GDP數據分別來自CEIC(全球經濟數據庫)、各國央行公布數據和世界銀行
從上表可見,7國集團的10個最發達國家債務高達86.74萬億美元(僅美國一家就高達30萬億!),而其外彙儲備僅有3.56萬億美元,GDP總和爲36.89萬億美元,早已資不抵債。相比之下,金磚5國和印尼、泰國、越南的債務爲5.2萬億美元,僅爲發達國家的6%!而其外彙儲備高達5.48萬億美元,GDP總和爲27.734萬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則視債務爲畏途,而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卻能夠如此債台高築而不垮,除了美元霸權之外,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在經濟全球化的核心領域——資本全球化——中占據統治地位。一旦經濟全球化終結,資本全球化也難以爲繼。其結果,是居高不下的債務必將擊穿全球資本的信譽,進而擊穿全球資本的核心——美元——的信譽。(2008年的金融風暴就是一場債務引爆的美元信譽危機!)。
最後,俄烏戰爭中美國的戰略目的——擊垮俄羅斯或在長期的俄烏沖突中拖垮俄羅斯——和美國要達到這個目的的戰略手段之間有內在的矛盾。顯然,美國認識到在不直接參戰的前提下,僅靠對烏克蘭的政治、軍備、情報、輿論的支持是難以打垮俄羅斯的。正因如此,從一開始美國的主要力量就用在協調盟友盡全力制裁俄羅斯。然而,如此全面制裁很難長期堅持下去。這不僅僅是因爲由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拒絕加入制裁或作壁上觀,也不僅僅是美國最重要的制裁夥伴——歐洲——難以維持長期對俄制裁,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和美國霸權的重要支柱——美元霸權——難以支撐長期的對俄全面制裁。作爲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開放的經濟體,美國難以在對俄制裁引發的通貨膨脹中獨善其身——事實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經坦言通脹是美國“經濟複蘇的最大障礙”。更嚴重的是,一個以美元武器化爲核心力量的強力制裁經不起四面漏水。畢竟,各國通過雙邊支付保持與俄羅斯的交易不僅使“美元武器”無以爲用,而且由此導致的“去美元化”更是危及美元霸權。
如果美國對俄羅斯的“全方位、全社會”制裁達不到預期效果且不能長期維持,那麽,它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是有限的,也是難以爲繼的。從根本上說,美元霸權離不開經濟全球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和“脫鈎”一樣,“終結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僞命題。畢竟,形勢比人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爲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爲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