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隨著疫情的發展,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成爲了緊俏商品。即便是專業廠商加班加點的進行生産,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缺口。鑒于此情況,衆多企業紛紛加入到跨界生産大軍中。
從今年一月份到現在,全國有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業務,新增醫療器械生産的企業更是達到3600多家。
這些企業都在跨界做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
人民需要什麽,五菱就造什麽!作爲第一家轉型生産口罩的車企,上汽通用五菱采聯合上遊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通過改造生産線的方式生産口罩。生産線建成後,口罩日産量將達200萬個,只用了3天就出産了第一批口罩。
此次生産的口罩一部分會交給政府統一調配,另一部分將陸續贈送給防疫一線奮鬥者、上下遊産業鏈等合作夥伴。
比亞迪
除五菱之外,比亞迪公司也在2月8日宣布將投入生産口罩和消毒液,按照“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産品”的規劃速度,到2月底,預計口罩産能可達500萬只/天,消毒液産能可達5萬瓶/天。
比亞迪表示,公司會優先考慮社會疫情需求、自用、上遊供應商等,統一協調配合國家需要,目前暫不接受個人訂單及外部訂單。第一批物資將定向捐贈給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司機以及志願者等特定人群,後續物資則平價供應給市場。
富士康
2月6日,富士康在其官微表示,集團旗下的工業富聯最近導入口罩生産線,並于2月5日試産。此次,富士康打通了原材料采購、設備制造、産品生産等全産業鏈,從源頭增加醫用口罩的生産供應。
富士康稱,目前首條日産 10 萬只口罩生産線尚處于試産階段,預計到2月底日産可達200萬只。不僅會最大限度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還將視情況積極對外支援輸出,爲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廣汽集團、中石化、OPPO、海爾、水星家紡等各界企業,也都在關鍵時刻迅速決策,搭建防護物資生産線,組成了一支硬核“跨界抗疫”力量。
他們爲何具備跨界生産的能力
衆多企業跨界生産口罩這事雖好,但也難免讓人心生疑問,他們爲何具備迅速投入生産的能力呢?
要知道,口罩的生産要涉及到上遊聚丙烯、中上遊PP無紡布、熔噴布、鼻梁條、耳帶等原料,還需要口罩打片機、口罩帶點焊機、口罩包裝機等生産設備,以及滅菌等環節,整個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
所以,這些企業到底擁有怎樣的跨界優勢呢?
以比亞迪、五菱、廣汽等這些汽車制造業爲例,雖然表面看似與口罩這個物件並無關聯,但實際上像聚丙烯、無紡布、非織布等生産口罩的原料,也同樣會運用到汽車制造中。因此,原料重合這一點,爲他們能夠快速投入生産奠定了重要基礎。
除此之外,富士康、OPPO等這些擁有龐大廠房和技術支持的企業,完全具備相應的生産能力。在場地、技術團隊、生産線無需做過多調整的前提下,只需采購口罩機等專業機器即可投入生産。
在抗疫的關鍵時期,有資質的企業在技術上可以進行直接幫扶或直接合作,政府也會加快審批。例如,比亞迪此次負責生産口罩的第九事業部,平時就一直在代理生産醫療器械産品,具有豐富的經驗。
如何應對産能過剩問題
誠然,企業跨界生産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産品解決了社會之需。但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畢竟只是暫時的,那麽疫情過後,企業應該怎樣應對産能過剩的問題呢?
其實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早已出台政策安排。國家發改委表示,只要符合標准,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生産,疫情過後富余的産能將由政府收儲。
至于生産場地和設備的問題,則無須過多擔憂。因爲目前大多數企業都是利用自身原有的廠房和現有設備進行轉産口罩,所以後期仍然可以繼續使用。
面對危機,這些主動站出來肩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既向大衆展現了過硬的工業綜合實力,也傳遞了積極正向的品牌價值觀。
不過,對于目前的跨界生産熱潮,衆多企業也應該理性對待。疫情過後,或將有行業巨頭湧入,競爭會變得更爲激烈,投資者也要謹慎辨別,不要跟風炒作。
對于體量較小的口罩生産企業來說,也不要盲目擴張生産線,以免造成庫存積壓、占用現金流等現象,不利于企業良性發展。
長遠來看,市場擠出效應會促使主體回到正常的競爭體系中去,不具備行業優勢的企業終將會被淘汰。
編輯: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