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紮實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三個聚焦”,進一步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新發展。
一、聚焦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以改革促轉型發展。持續鞏固“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成果,以改革推動産業質效提升。一是豐富産業層次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圍繞石油化工、鹽及鹽化工、機械制造、紡織印染、食品加工等傳統産業提質增效,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持企業開展高水平技術改造,實現産業脫胎換骨。累計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83個,完成技改投入508億元。推動新興産業提速。總投資11.3億元的漁光互補光伏電項目已並網發電,山東省首家海上風電示範項目—三峽海上風電落戶我市。促進産業跨界融合。積極推動軍民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立輝重工進入軍裝序列,抓好華戎集團軍民融合項目落地,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二是完善産業承載體系。抓好石油化工新材料産業園、雅拉生態食品産業園“兩個千億級”和智能裝備制造産業園、滿國康潔環衛産業園“兩個百億級”園區建設。目前,石油化工新材料産業園正在與新加坡盛裕集團合作,對園區進行高端規劃、整體開發。雅拉生態食品産業園,20萬頭澳大利亞進口活牛屠宰及深加工項目已經投産。逐步完善肉羊、肉雞、海鮮深加工等“五大板塊”,實施全産業鏈打造,從供給側提供高端生態食品,建設綠色生態食品城。智能裝備制造産業園,加快濰柴、甯夏共享等在建項目建設,推動玉柴小型內燃機、華戎軍民融合、博世馬勒公司等項目盡快落戶。滿國康潔環衛産業園,擴大與“一帶一路”國家及國內市場保潔業務覆蓋面,加快向電商交易、職業教育、智能制造等産業鏈發展。抓好濰河綠色發展長廊建設。沿濰河做了200平方公裏大規劃,培植壯大萬畝高端苗木、萬畝梨棗、十萬畝大姜等10個萬畝級産業,抓好10個田園綜合體、梨花水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努力打造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三是優化企業政策供給。深化降成本“711”專項行動,加強對企業的金融支持,成立1億元過橋基金,融資性擔保公司增資2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資金周轉難等方面的問題。健全激勵政策,今年以來,專門爲企業量身打造了工業經濟、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四個“黃金10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兌現獎勵、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增資擴産、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二、聚焦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以改革促社會和諧。持續鞏固“基層基礎治理創新年”活動成果,以改革推動社會治理再上新台階。一是深化黨群服務體系建設。統籌人力、物力、財力“三個下沉”,建成10個鎮街區黨群服務中心、9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90個村級黨群服務站,實現了黨群服務中心(站)全覆蓋。二是積極推行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把全市98個社區劃分爲832個基礎網格,將“人、地、事、物、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網格管理,改進了社會治理方式,夯實了基層基礎。三是全面推行“事前聽證”制度。在村級事務管理中全面推行“事前聽證”制度,實現了村級決策由“幹部當家”向“群衆做主”轉變,最大限度減少了信訪問題特別是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全市到濰去省進京上訪量同比下降15.3%,進京非訪同比下降70%,在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等重要節點實現了“五個不發生”目標。
三、聚焦群衆關注的熱點問題,以改革促民生改善。持續鞏固“萬人下基層”主題實踐活動成果,以改革推動民生事業再上新水平。一是創新建立並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昌邑模式”。創新建立並在全國推廣“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城鄉環衛一體化“昌邑模式”,獲“全國環衛行業創新獎”,被國家標准委確定爲全國服務業標准化示範項目。全國服務業標准化培訓暨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在2017年度全省群衆滿意度測評中,我市“居住環境”成績居濰坊市12縣市區第1位。二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先後被評爲山東省首批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在此基礎上,積極組建昌邑教育集團,總投資17億元的山東環境工程學院將于今年實現招生,實現昌邑人民的“大學夢”。三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組建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和婦幼保健醫療集團,目前運轉良好。完善中醫藥發展機制,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國醫堂14處,年內實現市中醫院獨立運營。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規範有序的行政權力承接、取消、下放的制度體系,共調整市級權力清單388項。編制公布“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項清單322項,在濰坊市率先推行基本建設工程“多圖聯審”、不動産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民辦幼兒園設立全鏈條優化,審批服務提速80%以上,切實解決了群衆辦事難、跑腿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