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于潇清
當地時間2022年5月19日,美國馬裏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美國總統拜登登上空軍一號,前往韓國和日本進行訪問。人民視覺 圖
美國總統拜登已于北京時間5月20日淩晨登上了“空軍一號”,預計將于韓國當地時間20日傍晚抵達位于韓京畿道烏山市的駐韓美軍空軍基地,正式開啓其自去年1月就職以來的首次亞太之行。
5月20日到24日期間,拜登將先後訪問韓國和日本,在日本期間拜登還將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峰會,並正式推出“印太經濟框架”。
拜登此訪將美國外交的“亞太月”推向高潮,此前美國剛剛在華盛頓舉行了同東盟十國的“美國東盟特別峰會”。同時,此次訪問既是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後舉行的首次韓美元首會晤,也是日美現任領導人的首次線下會晤,還是俄烏沖突爆發後拜登首訪歐洲以外地區。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5月18日在白宮記者會上介紹拜登此行時表示,拜登此行將有機會“重申並加強”美國與韓日的重要安全同盟,並加深與這兩國的經濟夥伴關系。美方認爲此次訪問將在安全和經濟、技術和能源、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充分展示拜登總統的“印太戰略”,同時展現美國可以在該地區進行有效、有原則的領導並參與制定路線。
“必然談到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白宮方面19日不多見地公布了拜登此次亞太行的具體行程:在抵達韓國當日,拜登將前往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視察;21日,拜登將前往首爾顯忠院參拜並同尹錫悅舉行大小範圍會談、聯合記者會;22日,拜登將在訪問烏山空軍基地、會見韓美兩國官兵後前往日本,當日美日領導人將舉行會晤;23日,拜登將發表正式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的相關講話;24日,拜登將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國領導人一起線下舉行第二次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領導人峰會。
對于此次拜登的亞太之行,中國外交部方面的回應是將“密切關注”。的確,在拜登此訪的各類先期分析和報道中,都將中國列爲了此行的關鍵詞和熱門話題。《華爾街日報》19日也在報道中直接點出拜登此行的目的在于試圖把重心重新轉向應對中國這一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們可以預期,中國將是美韓和美日峰會中必然談到的話題。倘若中方接下來針對訪問內容有一些嚴正的表態和回應,這絲毫不會令人意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騰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拜登此次亞太行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拜登上台以來一直希望加強在其所謂“印太地區”的投入,所以這次亞太行早就在規劃之內;偶然性指的是俄烏沖突爆發以及東亞地區國家政局的變化更叠形成了一個新的窗口期,美國希望通過元首直接會晤的方式,盡快鞏固和東北亞地區國家之間的關系,進而增加地區國家對美國的信任感,回應此前美國對于本地區戰略上和經濟上的承諾。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日關系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蔡亮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拜登此行的首要目標就是重新加強在東北亞地區的投入。在韓國,我們看到拜登的重點意在加強雙邊關系,同時爲緩和韓日關系做出努力,而在日本的行程就很明顯是朝著打造所謂“印太版北約”的方向謀劃。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呈現出的是多個雙邊同盟體系並存的框架,這和北約的多邊同盟體系是有明顯區別的。因此對于美國來說,如何整合多個雙邊同盟體系就是關鍵,而在這之中東北亞地區是重中之重。
美日韓三方各有考量
今年2月12日,拜登政府公布了首份“印太戰略”,這份“印太戰略”包涵了“十大計劃”:主導“印太經濟框架”、提升威懾力、加強東盟團結、支持印度的持續崛起與區域領導地位、夯實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擴大對日韓合作等。在此戰略下,美國正加緊構建以“432”爲主體的印太安全框架,4即“四邊機制”,3即美英澳三邊安全合作(AUKUS),2即是美日美韓兩個關鍵的雙邊同盟。
不難看出,拜登此行在日韓的重點考量,就是貫徹其“印太戰略”中所強調的幾大計劃,進一步強化“432”框架。不過在這一點上,韓國和日本也各自有考量和邏輯。
就韓國而言,新任總統尹錫悅被認爲是一名“親美派”,但分析其就職之後與競選期間的用詞區別可以看出,韓國新政府正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尋找平衡,韓國並不希望簡單地選邊站隊。
據韓國《中央日報》5月19日報道,韓國國家安全室第一次長金泰孝在介紹即將到來的韓美元首會談時表示,韓國的目標是把韓美全面戰略同盟上升爲有利于東亞和全球和平繁榮的軸心,韓美兩國在價值同盟的基礎上,通過韓美自貿協定(FTA)將兩國軍事同盟擴展到經濟聯盟和技術同盟。
對于經濟合作,韓國表現出積極態度。金泰孝表示,韓國將在“印太經濟框架”發揮主導作用,提出新標准並邀請其他國家加入,在印太經濟框架下實現本國利益。不過《中央日報》在報道中也分析到,美國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暗含經濟上牽制中國的意圖,同時通過美日印澳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在軍事安保層面針對中國,從而實現經濟和軍事“雙軌”抗中的目的。
相較于經濟合作,韓國在同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展開安全領域協調時就謹慎許多,並不急于盡快達成所謂“QUAD+韓國”的格局。蔡亮分析認爲,拜登此訪的第一站是韓國,韓國也因此非常高調地迎合美方訴求。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韓國並不想在所有問題上都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隊,畢竟韓國面臨現實因素考量,主要是半島問題以及中韓經貿的因素。
張騰軍也分析認爲,當前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不穩定的因素是朝核問題,目前無法確定半島問題未來的發展會將中美關系拉得更遠還是更近。朝鮮當前國內已經出現新冠疫情,這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未來對外政策,進而會使朝鮮在核問題上更激進還是更保守?這些都影響著未來中美日韓等多方面態度和政策立場,也成爲了本地區局勢最大的變量。
目光轉向日本。相較于韓國,日本則體現出全方位倒向美國的傾向,一段時間以來不斷在台灣等涉華問題上發表挑釁言論。預計日美將在本輪領導人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日本經濟新聞》18日披露稱,聲明將提及“合作以遏制和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活動”。
對此,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18日同日本外相林芳正舉行視頻會晤時,就日美涉華消極動向表明立場。
王毅指出,日方即將主辦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令人關注和警惕的是,美國領導人還未成行,所謂日美聯手對抗中國的論調就已甚囂塵上,搞得烏煙瘴氣。日美是同盟關系,中日則締結有和平友好條約。日美雙邊合作不應挑動陣營對抗,更不應損害中方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希望日方汲取曆史教訓,著眼地區和平穩定,務必謹慎行事,不要爲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鄰爲壑的歧途。
蔡亮也分析了日本近來一系列行爲中體現出的幾個邏輯:一是希望將日美同盟打造成爲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的“基石”;二是通過鼓吹中國對地區和平穩定的威脅,進而加強自身軍備開支走擴軍道路,塑造自身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形象,借此提高自身國際地位;三是不遺余力將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進行“扭曲鏈接”。日本當前所作所爲就是希望在強化日美同盟威懾力的前提下,讓中國作出符合所謂“國際社會期待或者說國際社會利益”的行爲。
“印太經濟框架”重點在政治
在雙邊層面之外,拜登此行也將在日本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並正式推出“印太經濟框架”。其中,框架的正式提出格外受到關注,路透社分析到,預計屆時現場會有至少六個國家參與簽署“印太經濟框架”協議:分別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19日在報道中選擇將“如何推銷印太經濟框架”列爲拜登此行的主要挑戰之一。報道指出,“印太經濟框架”的範圍和意圖並不明確,導致其在一定範圍內受到了質疑。事實上,該框架不會提供增加市場准入的這一傳統紅利,而且並沒有寫明如何使其發揮作用的監督機制,拜登需要在此行中說明美國將提供哪些“胡蘿蔔”來讓參與者感受到框架的存在價值。
新華社也在20日報道中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今年11月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由于美國國內供應鏈混亂、勞動力不足、通脹加劇,民衆積怨頗多,在此情況下,拜登能否將足夠的政治資本分配給這一經濟框架將面臨嚴峻考驗。
與此同時,美方絲毫不避諱這一經濟框架的封閉性、排他性。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此前公開宣稱,“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于中國的安排”。
對此,張騰軍分析認爲,美國“印太戰略”的短板在于其經濟上的投入相較于在安全上的投入不多,而安全上的投入又會導致地區國家的抗拒心理,他們擔心自己會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所以拜登此次正式推出“印太經濟框架”就是希望制衡中國在地區經濟上的影響力。目前“印太經濟框架”仍然在一個概念化的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形成一個具體的東西出來。美國當前對于回應地區國家訴求的程度並沒有考慮清楚,再加之其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到底美國能夠在經濟上多大程度投入仍然是不確定的。可以說未來資源投入的受限與否決定著“印太經濟框架”的命門。
蔡亮指出,“印太經濟框架”實際上就是一個用經濟來進行包裝的政治手段,即用經濟手段來達成政治目的的一種排他性“小圈子”,目的一是淡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在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的影響,再者就是同“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進行對沖。
而對于美國即將正式提出的這一框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也在回應有關問題時表態,任何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框架都應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亞太是合作發展的熱土,不是地緣政治的棋局。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片編輯:陳飛燕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