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平方米的診室裏圍著20多名等待治療的患者,一個身穿白大褂的精瘦身影在其間穿梭,他手撚四根三寸銀針,指尖選穴、銀針刺入、撚轉回旋、直經入穴,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短短半個多小時的工夫,患者們都得到妥善治療。這是泉州市中醫院針灸科的日常,施針開方的是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第三代傳承人莊垂加主任。
今年2月,“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成功入圍福建省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這是對留氏針灸學術流派的認可和肯定。流派在留章傑、張永樹、蘇稼夫、莊垂加等爲代表的數代人的積累傳承下,造福無數當地百姓。
源自澄江針灸學派 創辦全省首個針灸科
△上世紀80年代,留章傑(中)在病房爲患者施針
1911年,留氏針灸流派創始人留章傑老先生出生于中醫世家。其父留文固是泉州當地有名的中醫師,精通岐黃之道,尤擅兒科。自幼,留章傑在父親耳提面命下,習誦不少醫書古文,爲其後從事中醫針灸打下堅實的基礎。
彼時,正值中西醫沖突的社會背景,我國近代針灸宗師承淡安創立澄江針灸學派。1935年,留章傑參加承淡安主辦的“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函授學習;1936年,留章傑專程到無錫參加承淡安主辦的“中國針灸學講習所”第二期學習,得到承公面授親傳,從理論到手技全面承繼了承公學術體系。
畢業回鄉後,留章傑大力推廣針灸治病,在泉州流行霍亂時,應用灸刺,多顯療效,打開了針灸工作的局面,奠定了“針灸爲主,針藥並施”的從醫基礎。
1953年,留章傑參與創辦全省第一批中醫聯合診所——泉州市中醫聯合診所,並創辦全省第一個針灸科。他發揮中醫針灸專長,積極參加中西醫結合搶救工作,療效卓著。
後來,爲把自己豐富的學術經驗和獨特的針灸手技傳給下一代,他不顧年邁體弱,堅持配合錄像,由華僑大學電教中心制作了《福建針灸名醫留章傑》電視資料片。該片1989年在國際針灸學術會議上播映,1990年被評爲省科協“雙千”活動優秀項目。
傳承創新學術思想 構建完善的學術體系
留章傑以針灸爲主,針藥並治,懸壺濟世近60年,形成以攻逐病邪爲急務、以經絡學說爲准繩的學術思想。多年以來,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在第二代傳承人張永樹、蘇稼夫兩位名老中醫的帶領下,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講究針灸手技,不斷發揚留老中醫針灸的精髓。
張永樹雖然已經年近八旬,但仍然在一線指導看病,回顧總結從醫以來的學習工作經曆,他率先提出“養陽育陰”的學術觀點作爲留氏針灸學術流派傳承的思路。
他認爲,中醫藥學的基礎理論陰陽學說在于承認差別,五行生克在于察其變化,以錯綜複雜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爲判斷定性,予以適當調治,調養陽氣,培育陰精是調治的總綱。
蘇稼夫則認爲,髒腑經絡時刻在運行,故病變大多也是由運行不暢引起的,人體以通爲順,不通則病。
他總結提出“以通爲用”的傳承思路,作爲應對優勢病種 腰痛、面癱、中風的診療規範。
△國家級名老中醫張永樹(右二)爲其門人講解“養陽育陰”運氣進針手法
得益于二老的不斷傳承與創新,泉州留氏中醫針灸流派構建起完善的學術體系。2013年8月20日, “泉州留章傑中醫針灸”列入泉州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17年1月22日“,留章傑針灸”被批准爲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20年2月,“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入圍福建省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
深耕中醫針法灸法 將中醫技術傳揚海內外
針灸一門中,灸法常被忽視,而留章傑經承公面授心傳,一直堅持灸法作爲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張永樹延續了這一傳統,尤其常用瘢痕灸法、燈芯灸法治療一些急症危症,並且應對疑難雜症時講究針藥並施,取得很好的療效。
蘇稼夫也不忘創新,他通過改進創新療法“耳穴貼藥按壓排石法”,開創福建省用針灸治療膽結石的先例;並巧用刺絡拔罐放血法、平衡針法、小刀針法造福不少患者。
2008年9月,莊垂加開始跟隨蘇稼夫學習。他說:“蘇老的臨床經驗十分豐富,他自己鑽研出的新技術都毫不吝啬地教給我們。”
△國家級名老中醫蘇稼夫(左)指導莊垂加(右)“以通爲用”放血療法
有一次,一位病人因爲足跟膿腫前來求醫,當時多家醫院的醫生讓其動手術引流掉。莊垂加說,當時他也覺得做引流手術是最直接有效的,不過蘇稼夫選擇用刺絡放血的方式爲病人治療,三次後就治療好了。“治療時,他引經據典,分析原因,讓我們恍然大悟。”他說。
眼下,作爲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的主體,泉州市中醫院針灸科承擔了大量的臨床教學任務,每年接收福建中醫藥大學、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的實習生,及日本、菲律賓、印尼、美國、新加坡、中國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近 50批200人次前來求學訪問。
近年來,科室還連續承擔5期省衛健委下達的“基層針灸醫生技術培訓”任務,成爲集臨床、科研、教學爲一體的針灸基地。
做好傳幫帶工作 搭建起完整的人才梯隊
繼張永樹和蘇稼夫之後,泉州市中醫院針灸科湧現了很多後起之秀,形成了泉州留氏針灸學術流派完整的學術人才梯隊。周文強主任醫師和黎健副主任醫師師承張永樹,而莊垂加主任醫師和阮傳亮副主任醫師是蘇稼夫主任的學術經驗繼承人,作爲第三代傳承人,他們在各自領域傳承推廣學派針灸技術並發揚光大。
莊垂加繼承蘇稼夫“以通爲用”的學術思想,並創新地將刺絡放血技術運用于臨床治療,該項目 2017年成爲閩贛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之一。黎健則在“養陽育陰”的學術思想下,學習並發展醒腦開竅診療技藝,用于中風治療。
在泉州市中醫院針灸二區,阮傳亮、周文強融合傳統針灸和現代康複的治療手段,創造現代康複與傳統康複相結合的治療模式,把中風偏癱作爲單病種進行技術攻關,並結合小兒腦癱、脊柱偏癱的共同特點,引入現代康複技術,與針灸結合一起,創新醫療技術,成功治愈了無數患者,並把技術推廣到更多疑難雜症的攻克治療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中西醫並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成爲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強音。在留氏針灸學術流派人眼中,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作爲中醫人,更應該樹立中醫文化自信,爲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願景貢獻自身的價值。”莊垂加說。
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