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預摘牌”名單的加速擴容,面臨多重挑戰的中概股如何穿越周期主動走出當前困境成爲市場關注焦點。
其實中概股一詞由來已久,始于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30年曆史。主要包括兩大類企業:一類是在國內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國內的企業。
按上市國家來看,美國爲中概股公司上市的主要地區。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共有281家。其中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190家,紐交所84家、美國證券交易所7家。
但隨著中美證券監管分歧的加劇,中概股退市風險升溫。衆所周知,2021年1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細則,標志著對中概股的監管政策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
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的公司要在三年內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確定摘牌名單”中的公司沒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 SEC 要求,將會在披露2023年年報後(即2024年初)面臨退市風險。
據數據顯示,截止5月10日包括百度、百勝中國、百濟神州、微博、富途控股、愛奇藝、諾亞財富等在內的23家企業已被列入“確定摘牌”企業;此外據5月12日消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又將叮咚買菜、金山雲、滴滴、趣頭條和51Talk等11家中概股加入“預摘牌”名單,至此已經有116家中概股企業被列入“預摘牌”名單。
這就意味著有23家企業已經確定將在美股退市,有接近一半的中概股面臨退市風險。
可以看出,在《外國公司問責法》監管要求下,除了私有化退市外,如果無法按時提交符合要求的文件,尋找新得上市交易所似乎已經成爲中概股企業的必選項。
而隨著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持續優化,中概股有望回流加速,赴港上市逐漸成爲首選。
早在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首次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2021年9月17日,港交所就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刊發咨詢文件,以此向市場進行爲期45天的咨詢。2021年12月17日,港交所正式宣布引入SPAC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是繼美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交易所後,又一家引入SPAC上市制度的交易所。港交所表示,引入SPAC上市制度與聯交所的策略一致,讓香港維持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據悉,SPAC是區別于傳統“IPO上市”和“借殼上市”的第三種上市方式,該模式具有豐富的融方式,將直接上市、海外並購、反向收購、私募等多種融爲一體。數據顯示,自年初開始,香港迄今已有 1家成功上市,另有11家SPAC遞交上市申請。
可以預測,隨著SPAC法案的正式推出之後,更多潛在的上市企業迎來新的開放機會窗口,也將會迎來新的赴港上市潮。
此外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發布了就優化及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建議刊發咨詢總結,進一步放寬和降低了二次上市門檻標准、拓寬雙重主要上市接納度,以及接納第一上市地轉換。
目前,中概股回港上市包括先私有化再重新上市、雙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介紹上市等途徑。其中,雙重上市是指兩個資本市場均爲第一上市地,股票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跨市場流通。
而介紹上市是已發行證券申請上市所采用的方式。該形式不涉及新股發行、不募集資金,只在交易所挂牌獲得交易資格,其股票是通過上一家交易所轉股而來。可以看出,介紹上市的形式便于最大限度避免股東權益攤薄。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以介紹方式上市更有利于企業發展。
中概股選擇在港雙重主要上市有利于降低未來發展風險,即使在一個交易所摘牌,也不影響其在另一個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另外介紹上市有利于保護存量股東利益,同時可以加快方案進度,便于早日進入港股通,吸引更多投資者,提升流動性。
在預摘牌名單持續擴容背景下,已經有中概股積極行動,尋求回港上市。最新一例當屬貝殼,公司在4月21日列入第五批預摘牌名單,5月1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爲首家在上市時以介紹方式+雙重主要上市回香港的中概股。
按照過往經驗,中國公司以雙重主要上市方式從美股回流港股,大約需要8至10個月。因此,預計在被列入預摘牌清單前,貝殼已規劃好了回港路線並采取行動。
據易昇證券研報數據,目前還有另外的42家公司可能在未來3-5年內滿足回港上市條件。另外,蔚來汽車今年3月以介紹方式回港,並在5月份宣布將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上市,成爲少數多地上市的中概股企業。
不過,從目前已在港第二上市的中概股交易數據來看,第二上市在港股市場的成交量和換手率均低于美股。也有投資者認爲,回港上市或許不難,能否讓中概股保證價值回歸卻很難。
如今,港交所正在敞開更寬廣的懷抱迎接中概股巨頭“回家”。據港交所判斷,預計到2030年,中國資本市場將由現在的30萬億美元規模升至超過100萬億美元,這也將會爲香港資本市場帶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目前市場大環境不確定性升高,其中,中資企業在海外上市進程不斷受挫,國際投資者對港股市場加以更多的關注,未來隨著進一步吸納更多標的,尤其是優質中概股回流,會加速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聲明:易昇證券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爲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