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
近年來,全球各大港口陸續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數智化程度已成爲衡量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日前,爲了加強國際技術交流,攜手共促世界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海內外海洋經濟及智慧港口領域的權威專家、企業高層齊聚甯波,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參與智慧港口創新峰會,聚焦全球行業實例,爲中國海上數字化絲綢之路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以前瞻性目光引領行業風向標,助推國際港口智能化、數字化升級。
國際大港帶來創新方案
現代國際大港往往兼具全球門戶樞紐、海事資源配置等功能,因此數智化轉型升級是提升港口能級的不二法寶。
新加坡港素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稱,是智慧港口建設的典型案例,爲全球智慧港口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新加坡港西臨馬六甲海峽,扼守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近年來,新加坡港以港口運營自動化、智能化爲重要抓手,積極開展智慧港口探索與實踐,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新加坡港的數智化創新方案分享,對受限于海事服務的大港加速推行數智化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建設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
對于如何有效控制海上衛星通訊的成本,Vebits首席執行官Stephen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家發送電子郵件很容易,但在公海上,1兆的數據成本需要1美元到15美元,並且發送郵件的大小不能超過6兆。而郵件在發送過程中又會出現從1兆放大至6兆的情況,使得通信成本增高。針對這方面,SkyLab的技術可以讓郵件的大小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放大,從而節省船東的成本。
招商局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玉林介紹,招商港口自主研發的智能安全理貨系統能夠實現多人對多橋,自動對接碼頭CTOS系統確認集裝箱的裝卸信息。在岸橋上安裝多組高清識別攝像頭,通過終端主機與PLC控制單元實時通信和控制,主動抓拍吊具裝卸動作;利用OCR圖像識別技術,將裝卸集裝箱的操作轉換爲電子圖文信息;通過5.8G無線網絡,將信息傳輸到理貨中央控制室,從而實現將理貨員從碼頭前沿後撤到中央控制室,大批量地自動處理集裝箱裝卸理貨業務。
“數智化”驅動港口變革
數字化的浪潮卷起濤濤機遇,近年來,海洋産業紛紛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願景,以科技創新推動海洋産業結構升級轉型。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航運信息研究所所長徐凱認爲,智慧港口是高度數據化、自動化、知識化的,具有完善的港口服務供應鏈整合能力的,能夠提供便捷、高效、柔性、安全、環保的服務能力的港口。
徐凱介紹,智慧港口當前的主要應用方向聚焦于智能港口操作、安全管理改進、物流生態合作、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在無人機卡混行、傳統碼頭自動化改造、數字孿生、駕駛輔助和區塊鏈電子證書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應用突破,未來重點要克服多系統之間協調優化、新興安全隱患、人才需求轉變和發規政策配套等發展瓶頸問題。最終通過全局性、成體系、標准制的數字轉型來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資源配置能力提升,業務模式創新提供重要依托。其內遭驅動力必然是以創造業務附加價值爲導向,引導理念創新和業務變革,從而釋放數字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新動能。
華爲全球海關和港口軍團首席戰略官李克武表示,未來港口的現場操作逐步實現無人化、少人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華爲在智慧港口方面研發了AI港口核心算法,利用這些算法將典型的、高發的安全風險固化,由此在港口中能夠第一時間自動化預警。同時開設兩級平台架構,通過視頻平台的共享實現碼頭和港口集團的兩級安防體系。
讓港口像人一樣會思考
“以科技賦能港口智慧,讓港口像人一樣會思考、會決策,合理配置和調度港口資源,使港口運營更可靠、更高效、更綠色、更智能,這就是世界各大港口的不懈追求的最終目標。”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院、中心總工程師羅本成曾表示。
以岸橋爲例,傳統岸橋需要操作員爬上70米高岸橋,在監控室內連續工作8小時,全程低頭,靠目力操作。智慧港模式下,操作員可以在辦公室內遠程操控,通過高清攝像頭操作,效率更高,工作體驗更好。借助5G自動駕駛技術,一個司機可以在操控室同時監控6輛岸橋配套車輛,人工成本僅爲過去的1/6。
自2017年開始,國家重點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港口智慧化方面轉型升級,各地政府也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本省市的智慧港口發展目標。天津、江蘇、福建等均提出到2025年末的港口貨物或集裝箱吞吐規模;安徽、四川等內河港口則對港口布局、功能定位等提出具體的發展方向。
去年12月,甯波提出了到2025年甯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強港的目標。隨著甯波舟山港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強化,甯波海博會將發揮其平台優勢,促進産業上下遊的對接合作,協助推動國內港口的數智化發展變革,引領我國智慧港口産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本文采自 中國水運網本文頭圖來源:航運評論“航運光影攝影大賽”,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平台注明“本文采自: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爲更廣泛的傳遞航運市場相關信息,並不構成任何導向及應用建議。本平台是一個提供航運咨詢、市場報告、免費論壇講座和深度好文分析等的非盈利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爲轉載,但絕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平台聯系的,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本文頭圖來源:航運評論“航運光影攝影大賽”,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