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這行最講究手藝。三流廚師以菜做菜,能填飽肚子就好;二流廚師以味做菜,美味佳肴惹人喜愛;一流廚師以心做菜,小廚房裡有大智慧
廚師這行最講究手藝。三流廚師以菜做菜,能填飽肚子就好;二流廚師以味做菜,美味佳肴惹人喜愛;一流廚師以心做菜,小廚房裡有大智慧,三鮮五味中品人生……
拆燒鰱魚頭
清朝末年,鎮江有一個財主,十分吝嗇。他想砌一座樓,連一個泥瓦匠也找不到,只因當地人人都知道他刻薄,不願和他來往。湊巧有一批外地來的工匠倒願意,財主趕緊把他們雇下來。
第二天天沒亮,財主就去喊工匠出工,等太陽升了老高才送飯。工匠們一看,是一桶照得見人的稀飯和一碟臭鹹菜,氣得工匠們要摔碗。原想中午如此,晚上能好點,哪曉得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一連三天,天天如此,工匠們決定給財主點厲害看看。自打這天起,財主光看到工匠們忙得團團轉,就是不見牆長高。他眼珠子一轉,想出個餿主意。
第二天是財主老婆的生日,財主叫廚師買了一些大鰱魚,吩咐廚師把魚肉做菜辦席,把剩的魚頭燒給工匠吃,想給工匠們「抹點糖」。再一想,魚頭上的骨頭太多,吃起來費時,要耽誤工時,便對廚師說:「把魚頭上的骨頭想辦法取掉,把魚頭肉燒成一個菜。」
廚師一聽心裡就火,平時財主對他也很刻薄,他想:好,我就燒個「拆燒鰱魚頭」。他把魚頭一劈兩半,沖洗乾淨,煮到離骨時,把骨頭拆去,再下鍋加油鹽蔥姜等作料。他越燒越氣,心想:你這財主真小氣,順手把案板上的金針、木耳抓了幾把;想想還是氣,又把案板上的一碗雞絲也倒進鍋里;想想還是不解氣,又把原汁雞湯舀了幾勺。這時他心裡才舒坦些,一嘗,啊,打嘴巴也不丟,鮮美透啦!
菜端到工匠們面前,財主高聲說道:「大家乾得辛苦,今天請各位師傅嘗嘗鮮,特地燒了魚。」大家朝碗里一看,這是什麼魚啊,零零碎碎,肯定是吃剩的,個個不想動筷。廚師忙說:「請各位師傅嘗嘗,這是我祖傳的家菜。」
工匠們將信將疑地嘗了起來,魚肉肥嫩,味道鮮美,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菜!等工匠們吃得差不多了,財主這才發現廚房裡的金針、木耳、雞絲、雞湯都沒了,一氣之下就把廚師趕跑了。廚師本來就不想再受他的氣,回去自己開了一個飯館,掛出了「拆燒鰱魚頭」的招牌,一下子成了鎮江的一道名菜。
客棧鬥智
從前有個廚師,要去外地幫廚,一路走來天色已晚,便在一家客棧里住下。廚師拿出自帶的十八塊牛肉,找客棧老闆娘搭夥做飯。客棧老闆娘一見這方方正正的十八塊牛肉,就想占點便宜,她把菜刀磨得風快,將每塊牛肉切了一片留下來,準備自己加餐。
不一會兒,老闆娘將剛出鍋的飯菜送到客人面前。廚師一眼就看出了老闆娘的花招,他眉頭一皺,念出一首打油詩:「出陣點兵十八將,回營依然是九雙。雖未損兵和折將,個個頭上帶了傷。」
老闆娘知道客人發覺了她動的手腳,臉一下紅到耳後根。廚師故意說:「老闆娘,你家的爐火真大啊,肉煮得很爛,把你的臉也烤得緋紅。來,來,我們一起吃吧。」
老闆娘也順水推舟:「莫客氣,我們開棧房的是不吃客人的東西的。」廚師一聽,故意感嘆說:「這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門還好些呀!」
老闆娘笑了,說:「客人說得不對,我們這裡的俗話是: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哪!」
廚師笑道:「不,是出門還好些。比如我請你代廚弄肉,你就想得周到,一塊留下一點,今天吃了明天早上還有。像你這樣細心周到,就是我自家娘子也比不上呀!」
老闆娘知道遇上了厲害角色,這點便宜是占不成了,只好說:「客官,常言說,出門路邊是鍋灶,我們開客棧的不對客人照顧周到一點,還有誰來照顧你呢!」
第二天,廚師早餐時,老闆娘乖乖地把留下的牛肉端了上來。
廚師入獄創豆腐
漢朝時候,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劉安被封為淮南王。有一天,他微服出遊,途中迷路,又飢又渴,就向一家農戶討食。農戶正在煮豆漿,就順手舀了一碗熱騰騰的豆漿給他喝。劉安從來沒有喝過豆漿,只覺得美味無比。回到王府,他就命王府的廚子蘇平磨豆漿煮給他喝。可豆漿做好後,劉安總覺得味道不如農戶舀給他喝的那碗,一怒之下,就將蘇平打入了大牢。
蘇平的妻子非常賢惠,為了救丈夫出獄,她用自家的小石磨磨豆漿煮來試驗,想煮出王爺喜歡的口味。這天,豆漿煮沸了,她正想拿碗來舀,突然聽到院子裡傳來腳步聲,她以為是公差又來了。自從丈夫入獄後,公差時時來向她要錢要物,她害怕公差看到她還有錢煮豆漿,又來敲詐,便趕緊將這鍋豆漿端起來,倒入灶邊一個空的酸菜罈子裡,然後蓋上了蓋子。
待她出門去一看,來的不是公差,竟是丈夫回來了。只見蘇平被打成了跛子,拄著拐杖回來,夫妻見面,抱頭大哭。蘇平說:「王爺限我三天內做出可口的豆漿,若是做不出,我的小命就沒了。」
妻子安慰他說:「別著急,我們慢慢試。」妻子看到丈夫飢腸轆轆,十分心疼,就拉他到廚房去喝自己煮的豆漿。誰知妻子揭開罈子一看,天啊,罈子裡的豆漿全變成了雪白滑嫩的固體,她目瞪口呆,不知這是何物。原來這罈子曾泡過酸菜,裡面還有點殘剩的酸水,豆漿倒入後就凝固成豆腐了。
妻子看見豆漿成了這樣,就切了一小塊給丈夫。蘇平驚訝地說:「這是豆漿?你別逗我了。」他嘗了一口,覺得鮮美可口。以前世上從沒有過這樣的食物,妻子就順口叫它為「逗夫」。蘇平將「逗夫」獻給淮南王嘗鮮,淮南王嘗後十分喜愛,就饒了蘇平。
此後,「逗夫」漸漸在民間傳開了,因為它是豆子做的,老百姓就喊諧音「豆腐」,一直沿襲至今。
皇帝與廚師
從前,有個皇帝喜歡遊山玩水,一次,他扮成秀才模樣微服私訪,途中去一家酒樓用餐。堂倌聽這客人說一口京話,知道是大地方來的,便告訴了主廚。廚師想:京城人吃葷吃膩了,何不讓他換換口味?便用本地特產做了一桌素菜。皇帝肚子正餓,吃後感到新鮮可口,便指著菠菜問:「這叫什麼菜?」
堂倌心想,這秀才真是書呆子,連菠菜都不認得,便按廚師教的,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說:「客官,這叫紅嘴綠鸚哥。」
「好名字!」皇帝又指著豆芽菜問,「這叫什麼?」
「千金小姐戴銀環。」
「更好聽,更好聽!」皇帝又指著豆腐乾問,「這呢?」
「金鑲白玉板。」
「妙哉妙哉!」皇帝用兩個指頭拿起一顆小土豆喂到嘴邊問,「這叫什麼?」
堂倌笑道:「這叫鳳凰蛋。常言說,土燒酒,鳳凰蛋,吃得渾身都舒坦!」
「哈哈,舒坦舒坦!」皇帝吃得酒醉飯飽,叫堂倌結帳,一摸身上,傻了眼,硬著頭皮說:「不巧忘了帶銀子,給我記帳吧!」
堂倌進去通報,廚師想,反正錢不多,乾脆做個順水人情吧,便出來打招呼說:「客官,沒有銀子不要緊,一回生二回熟,以後見了面,你再請我吃吧!」
皇帝也不多客氣,點了點頭,一抹嘴,抬腳就走了。
皇帝回到京城後,山珍海味吃膩了,又想起了那家酒樓的美味,就叫太監去辦「紅嘴綠鸚哥」、「千金小姐戴銀環」、「金鑲白玉板」和「鳳凰蛋」。太監哪裡都找不到這些菜,仔細一打聽,原來皇上微服私訪時吃過這些東西,便下令那廚師進京。
廚師聽說那個賒帳的秀才是當今皇帝,不覺好笑。他來到皇宮,做好飯菜,皇帝吃到嘴裡,卻沒有當時可口,不禁龍顏大怒,要殺廚師。廚師毫不驚慌地說:「皇上且慢,小民有個請求。」
皇帝一拍龍案:「快說!」
「請皇上讓我吃頓酒飯,再殺不遲。」
「你罪該萬死,還要吃飯?」
「皇上當初沒銀子付飯錢,不是答應要請小民吃飯嗎?」
皇帝想起當時情形,臉紅到耳根,只好傳旨備飯。太監端來一些又霉又臭的殘羹剩飯,廚師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皇帝聞到沖鼻的霉臭味,忍不住問道:「這麼臭的東西,你怎麼吃得這麼香呢?」
廚師說:「皇上,小民餓了一天沒吃飯,再臭的東西,我這時吃起來也是香的啊!」
皇帝聽了,從「餓」字中悟出些道理,臉又紅了起來,便下令赦免了廚師的死罪。
一條腿的烤鴨
古時候有個富翁,家裡請了一位手藝高超的廚師,尤其擅長「烤鴨」這道菜。可是,富翁從來沒有讚揚過廚師的手藝。後來,廚師每次送到富翁面前的烤鴨,雖然美味可口,卻只有一條腿。另一條腿到哪裡去了呢?富翁心裡很納悶。
一天中午,廚師把烤鴨端上桌,富翁看到仍是一條腿的鴨子,忍不住問:「為什麼你烤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
廚師回答說:「鴨子本來就只有一條腿嘛!」
富翁怒道:「胡說,鴨子明明是兩條腿啊!」
廚師不再辯解,推開窗子,請富翁向外望去。不遠處水塘邊有一群鴨子正在打盹兒,縮起了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著。廚師說:「你看,鴨子真的只有一條腿。」
富翁不服氣,兩手用力鼓掌,鴨子被掌聲驚醒,動了起來。富翁得意地說:「你看,鴨子不是有兩條腿嗎?」
廚師不慌不忙地說:「對嘛!如果以後您在吃烤鴨時,也能鼓掌稱讚,烤鴨就會有兩條腿了。」
富翁恍然大悟,以後吃飯時,都不忘真誠地讚美廚師,從此富翁就能吃到兩條腿的烤鴨啦!
灶王傳說
不知是哪朝哪代,皇上派一個大臣到外省當州官。大臣在京里享樂慣了,不願意去,皇上就對他說:「這個州土地肥,你上任以後,可以這樣辦—」大臣聽了皇上的話,就歡歡喜喜地上任去了。到任以後,他貼出了告示,說:他上任後,每家百姓要請他吃一天上等酒席,誰不請,就犯王法。開頭,他一個人去吃,後來把他的夫人、下屬,連他的雞狗都帶去吃。
州官整整吃了一年,老百姓被吃得叫苦連天,都咬牙說:「州官不是咱們的『父母官』,他是吃人肉、喝人血、嚼人骨頭來的!」
這話傳來傳去,傳到一個叫「張大巴掌」的耳朵里去了。
「張大巴掌」力氣特別大,巴掌又大又寬。他把州官的事打聽清楚後,就殺了一口豬,放進鍋里,讓媳婦燒火燉肉,他去找州官。
見到州官,張大巴掌說:「州官大人,我力大無比,能上天抓鳳,入海擒龍。聽說大人愛吃好東西,我特地擒了龍鳳,燉了一大鍋『龍鳳肉』,請大人賞光!」
州官一聽,這哪能不去!立即帶著他的夫人、下屬、雞狗,跟張大巴掌去了。一進張大巴掌家的門,州官抽著鼻子直喊「好香」,雞饞得拍翅膀,狗饞得吐舌頭。張大巴掌把門一關,指著州官一夥說:「你們把老百姓吃得好苦哇!今天讓你們嘗嘗我的巴掌!」說完掄起巴掌就要打,媳婦忙攔住說:「別把他們打碎了,就把他們打在灶旁的牆上吧—讓他們永遠站在灶旁,乾瞪眼看老百姓吃好東西!」
「好!」張大巴掌揚起巴掌,只使了一點點勁,「啪」—就把州官、夫人、下屬、雞、狗一齊打得貼在灶旁的牆上了。
大夥知道後都拍手稱快。有人提議說,不如請個畫匠把他們畫下來,貼在每家灶旁牆上。大夥聽了很贊成,就這樣辦了。
不久,這事讓皇上知道了。他很生氣,卻又不敢找張大巴掌問罪,生怕張大巴掌把他也打在牆上。怎麼辦呢?為了面子,他就寫了個告示貼出去。告示上說:州官兩口子生前是皇上的「御膳廚子」,侍候皇上有功,死後封他兩口子為灶王爺、灶王奶奶,家家戶戶都要把他們畫成像,貼在灶旁的牆上,流芳千古。
從那時起,關於灶王爺的傳說就有了兩種:一種說,灶王爺是被張大巴掌打在牆上的州官;一種說,灶王爺是皇上的「御膳廚子」,死後受了「皇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