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組屋區模型。
組屋內設置的老人生活輔助設施。
組屋內設置的一些老人生活輔助設施。
組屋內設置的一些老人生活輔助設施。
南都訊 老齡化是許多國家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2.41億,占總人口17.3%,中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新加坡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在應對過程中,新加坡政府和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探尋出了政府組屋、較健康飲食計劃等適合當地的方法,並嘗試將新加坡的一些經驗通過基金會的合作與中國進行交流。前不久,南都記者走訪新加坡探尋其養老經驗。
樂屋≠老人村
新加坡將老人稱爲“樂齡人”。55周歲以上且沒有私人住宅的老人可以通過比較低廉的價格(10年30萬)搬進政府組屋。
在兀蘭的海軍部村莊,就有這樣一個專門爲樂齡人士設計的組屋區。南都記者通過實際走訪看到,組屋區配備了超級市場、醫療中心、社區花園、托兒所以及熟食中心等多個便民設施,在屋內,還針對樂齡人群生活需要安裝了扶手、防滑地磚、應急系統等設備。
當地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他們並不會將樂屋定義爲老人村或是退休村,而是希望提供場所借以帶來各階層的人氣。
比如,這些樂齡人的孩子住在組屋區附近,每天早上父母會將孫子送到這裏的托兒所,過後再由祖父母接他們回家,期間也可以帶孫子去熟食中心吃東西、去遊樂場玩耍或是去祖父母家午睡等。父母若有購物需求也可以來組屋區的超市購買等等。
除了免費的護理,組屋區還設置了需要一定收費但是服務更加全面的日間中心,用以滿足不同樂齡人士的需求。在日間中心會有專門的護士看護,同時還設置有手工藝、畫畫、縫紉等課程,滿足樂齡人的娛樂需求。
不難看出,在海軍部村莊這樣一個組屋區,樂齡人的生活和娛樂需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滿足,而且也並未隔斷與子女、孫子女的交流,反而也可以吸引他們來樂齡中心活動、消費。
健康食品並不代表高檔、高價
南都記者注意到,不僅是在組屋的熟食中心販賣的許多食品上,在普通超市,都會看到許多食物會被貼有低卡路裏、全谷類、少糖等較健康食物的標志。
在新加坡,南都記者了解到,肥胖已經被公認爲慢性疾病,當地政府通過食品和體力活動兩大策略改善這一情況。
具體到食品策略,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他們設定了兩個計劃,包括:較健康飲食計劃,鼓勵新加坡人在外出用餐的時候注意減少熱量的攝入;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推動食品制造商研發較健康的主食,多生産類似全麥面條等主食。
比如,新加坡保健促進局與麥當勞進行合作。現在新加坡的麥當勞選用了較健康的油,並用全麥制作早餐的松餅與面包。除此之外,麥當勞還遵守了低熱量守則,例如他們用玉米條代替薯條,用水來代替汽水。在健康食物的旁邊,也會寫上“請選擇我”或“我比較健康”的標語。
上述規範健康飲食的措施不僅能對老人産生幫助,還能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培養人們的健康飲食習慣。
工作人員表示,針對老年人特有的健康問題他們也有針對性的項目。比如,針對老年人容易跌倒的項目,會教育其家屬,讓他們對老年人的日常行動更加留意,並在物質上保障安全;老年人運動的要求和青年人不同,保健促進局能夠幫助老年人提升肌肉力量、平衡,降低他們患有骨質疏松的概率,同時也推出了針對老年人的運動課程且不收取任何費用;基于老年人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更多的營養,要求制造商在豆類食物中加入鈣類,幫助老年人補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較健康食品在市場的占有率達到30%,會不會引起物價的上漲?
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局長徐永剛表示,人們的固有思維裏認爲較健康的東西就是貴的東西,很多人會說“我是窮人,我沒有錢吃更健康的東西”,這樣的想法非常普遍,但這其實是赤裸裸的騙局,是商家將較健康的東西定位爲貴的、高檔的東西。但實際上健康食品並不代表高檔、高價。
徐永剛稱:“我們要在新加坡將較健康食品普及化,如果他的定位是高檔的,是昂貴的,那就沒有可能在市場上享有30%的占有率。我們希望帶動全國人民更健康地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帶動有錢人健康地生活”。
培訓120名雲南醫務工作領域的骨幹師資
不僅如此,一些來自新加坡的老年人口醫療服務理念和技能也通過不同形式與中國進行交流傳播。舉例來看,近年來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就組織一批志願者團隊赴雲南,培訓醫務工作領域的骨幹師資,從而致力于提升雲南省老齡化人口的醫療服務標准。
今年是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在華25周年。南都記者了解到,2015-2018年,新加坡國際基金會推動一組由28名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和聖路加醫院的SIF志願者團隊,對120名來自雲南省醫療、護理和相關醫務工作領域的骨幹師資提供七項培訓。
據了解,這120名接受培訓的骨幹教師均來自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及雲南省其他重點醫療機構。培訓的內容聚焦老年人口醫療服務的兩個重要方面:康複醫療與慢性疾病管理。
新加坡國立大學康複醫學主任醫師周瑜斐告訴南都記者,這批志願者團隊幾乎每人都去雲南6-10次,平均每次3-4天。通過以病例爲導向的方式,一個病例,四科教課。也就是說,會展示很全面的治療過程,包括從病人進醫院到減緩病情,再到治療。“不是跟著照本宣科,我們專注病人情況的評估”,周瑜斐說。三天培訓之後,會讓骨幹導師示範概念,規範化落實,模擬病人情況,示範治療概念。
新家坡國立大學醫院護士長余麗婷認爲,病人是中心,護理和醫生需要溝通和共同的目標。通過學習,護理不會覺得只是需要聽醫生的,而是嘗試個人化的護理。培訓人員也自己准備一些教材,通過對保持健康等方面的教學,給護理人員和他的家人一些支持。
尤其是新加入的家庭會議,醫患雙方發現目標不一樣就會開展家庭會議。
余麗婷對南都記者表示,以前是沒有跨學科的交流教學和家庭會議的。現在護士長采用家庭會議的方法後,讓看護者參與進整個的治療中,能看到方法的目的是什麽、技術有多高、讓家屬能理解患者的困難、甚至懂得怎樣協助患者。“患者出院後反饋效果不錯,健康教育和技能鍛煉的教學也減少了患者尿路感染反複入院的情況”,她說。
采寫:南都記者蔔羽勤 發自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