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日下午,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2018 PISA測試結果,在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以閱讀555分、數學591分,科學素養590分,包攬了三項第一。上一次測試(2015 PISA)的總分第一新加坡緊隨其後,獲得三項第二名。中國澳門獲得數學和科學項目的第三名。有7個國家在所有三個主題的平均表現都在下降:澳大利亞,芬蘭,冰島,韓國,荷蘭,新西蘭和斯洛伐克(如下圖所示)。
▲圖說:測試結果 來源/OECD網
與此同時,數據也顯示,中國學生用于學習上的時間也最多,約爲57小時,OECD平均用時爲44小時。
業內人士分析,從2009年、2012年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到2015年的排名第十,再到如今的回歸第一,對于中國教育界人士來說,這份報告具有特別的意義。
本輪PISA測試中,有一個數據值得深思,中國四省市學生中僅有55.6%具有成長心態,即他們相信自身才華是可以隨著努力而改變的。
▲中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地PISA 2018成績問鼎全球
最弱勢的學生閱讀能力
超過OECD國家學生平均水平
PISA,即“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每三年進行一次,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其中,閱讀素養被定義爲學生理解、使用、評估和反思文本的能力,以便實現目標,發展知識水平、激發潛力並參與社會活動。數學素養是指學生在各種情況下制定,運用和解釋數學的能力。包括數學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念、過程、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和預測某一個現象。科學素養被定義爲處理與科學有關的問題和科學觀念的能力,是一種反思能力,具有科學知識的人願意就科學和技術進行理性的論述,需要能夠科學查詢以及分析數據和證據。
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爲三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在PISA2018測試中,測試重點放在了學生在數字環境下的閱讀能力,同時將閱讀素養定義爲對文本的理解、使用、評估、反思和參與,以實現目標,擴大知識面,發掘潛力並參與社會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聯合體中,成績靠後10%的學生也顯示出比OECD平均水平更好的閱讀能力。“PISA測試之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長Andreas Schleicher表示,雖然來自中國東部地區的四個省市遠不能代表整個中國,但每個省市的規模相當于或者超過了一個典型的經合組織國家,四省市加起來的總人口超過1.8億,而這四個中國地區的平均收入水平則低于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
比對數據,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PISA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湖濱分析,從學生閱讀上的精熟度水平看,四省市低表現(2級以下)學生的比例爲5.2%、高表現(5級和6級)學生比例爲21.7%,其中6級學生比例爲4.2%。“在所有參與的國家和地區中,四省市的低表現學生比例是最低的。”王湖濱表示,這意味著,即使是代表中國大陸參與測試的這四個省市中最弱勢的學生,其閱讀能力都超過了OECD國家/地區的平均學生水平。
爲何中國四省市學生能在此輪PISA中表現如此優異?王湖濱認爲,這與中國近幾年持續推進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發展不無關系。
中國學生積極的成長心態亟待培育
與上一輪PISA相比,本輪PISA測試新增了學生全球勝任力測試;新增了全面、多維度了解學生身心健康,主觀幸福感狀況的學生問卷,包括身體的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和諧等。
有一個數據值得深思,中國四省市學生中僅有55.6%具有成長心態,即他們相信自身才華是可以隨著努力而改變的。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朱雁認爲,成長心態不僅與學科素養成就有關,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學生完成複雜任務的動機,他們對教育的重視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期望等。“因此,我們也應當鼓勵更多學生擁有積極的成長心態”。
朱雁的觀點也與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裏亞不謀而合。他表示,積極的成長心態能讓學生認識到只要通過努力,他們是可以提高自身智力的。“我們應當幫助學生將挫折視爲學習和成長的自然組成部分,並建設性地其視爲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嘗試新事物並從經驗進行學習,從而爲他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提供更好的准備”。
張民選表示,2021年的PISA測試會增加創新能力測試,中國學生能否拔得頭籌,值得期待。
對于此次中國四省市學生獲得的好成績,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在與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徐瑾劼交流時,誇贊道,中國四省市向全世界展示了教育質量和均衡是可以兼得的。學生的卓越表現得益于中國政府實施的有效教育政策,尤其是在打造卓越師資隊伍上,中國上海地區堪稱實踐典範。
“上海利用各種途徑吸引優秀的青年加入教師隊伍,鼓勵優秀教師或校長到最具挑戰的學校,通過師資流動、委托管理和學校結對等機制實現教師資源的均衡發展。”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表示,表現最好的教育制度,不在班級規模而是教師質量,上海正致力于培養具有高質量和奉獻精神與熱情的師資隊伍。
作者 | 文彙報記者李晨琰、新民晚報記者陸梓華
編輯| 江遠
圖片來源| 攝圖網
內容來源| 文彙報、新民晚報;“京城教育圈”進行整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