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天香的牡丹,到底能不能當國花?/ 圖蟲創意
牡丹、梅花、菊花、蘭花,誰更有資格當國花?吵了一千多年,也該有個說法了。
79.71%的人將“牡丹”選爲中國國花。
最近,中國花卉協會發起的國花票選有結果了。
36萬人投票,牡丹得到了288747張票,占比近八成,遠遠超過第二名的梅花(12.3%),後面的蘭花、荷花分別只拿到2.48%、1.89%的票數,至于菊花、茶花、桂花、杜鵑花等連1%都沒過。
在科普博主“科學未來人”發起的微博投票中,6萬人投票,也有42%的人選了牡丹,30%的人選了“牡丹、梅花雙國花”,只有21%的人選了梅花。
7月23日,牡丹在國花網絡投票中排名第一。
看來,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寫于1000多年前的詩,至今依然是中國人對國花的想象。
很多網友看到票選還很驚訝,難道牡丹不是國花?
是的,我們至今都沒有官方選定的國花。牡丹的民間聲望雖然很高,但它冠軍地位也不是那麽牢固。
1986年,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上海文化出版社聯合發起了“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
經過曆時一年多的征集,全國各地共有149018張選票(有效票144334張),最後得分排名第一的是梅花,牡丹只能屈居第二。
1987年,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公布。/維基
但當年參與投票的人不到15萬,怎麽能代表當時的十億中國人民?梅花排名第一,肯定不能服衆。
基于同樣的理由,牡丹在今年花協的投票中有28.8萬人支持,也代表不了14億國人的選擇。
更何況,這次中國花協發起的國花投票,其本身就是有立場的,開篇明義只是“征求社會對推薦牡丹爲我國國花的意見”,因此投票鏈接前面有大段文字陳述牡丹應該是國花的理由,壓根就沒給其他選手說話的機會。
而在投牡丹一票的28.8萬人裏,來自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的網友又有多少呢?
洛陽與菏澤一直在爭“牡丹之都”,但這次,兩地媒體同心協力爲牡丹拉票。
牡丹和梅花,誰也不服誰
毫無疑問,牡丹是最有資格競選國花的花植之一。
讀過中學語文課本的人,應該都記得周敦頤《愛蓮說》裏面的那句話:“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從中唐開始,武則天將牡丹引入宮廷栽植,這種原産于中國的花就成了唐代詩人口中的“國色天香”。
2008年,河南洛陽國家牡丹園內舉行“武皇賞花”大型藝術表演。/ 圖蟲創意
到唐玄宗時,牡丹的地位一如楊貴妃,人人爲之癡狂。
據唐人李濬撰寫的筆記《松窗雜錄》,前年因《妖貓傳》火遍互聯網的李白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賞牡丹時,命李白作的詩。
天寶年間,白居易的詩中也有記載,花開時節,長安和洛陽民衆爭相賞花,“一城之人皆若狂”。
當時在花市中,一朵上等的深色牡丹花,價格相當于“十戶中人賦”——用今天的話來說即十個中産階層家庭的賦稅。
牡丹成了盛唐的象征,當盛唐成爲過眼雲煙,牡丹的地位亦隨之衰落。到南宋時,詩詞中最多人吟誦的花,變成了梅花。
杭州靈峰山下青芝塢因梅聞名。/圖蟲創意
由于南宋國都移至江南,偏安一隅,而本地的梅花不懼風雪,年年先于牡丹開放,越是寒冷,越顯傲骨,自然就成了南渡文人寄托家國情懷的象征。
被後世譽爲“愛國詩人”的陸遊,一生中寫了上萬首詩,其中寫梅花的詩詞至少有125首。
其中有北望中原的哀愁,“渡口耐寒窺淨綠,橋邊凝怨立昏黃。與卿俱是江南客,剩欲樽前說故鄉”;也有力挽狂瀾的豪放,如“了知一氣環無盡,坐笑千林凍欲僵。力量世間誰得似,挽回歲律放春陽”。
更多的時候,梅花是士大夫個人審美與修養的象征。“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的《山園小梅》一出,梅花幾乎成爲了隱士生活的標配。
唐寅《梅花書屋》圖。
蘇轼更提出了“梅格”的說法,梅花在他的筆下,表面上雖有“小紅桃杏色”,本質上卻是“孤瘦雪霜姿”的不俗女子。對“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轼來說,梅花可以說是他的知己了。
如此說來,梅花最適合作爲國花?也不盡然。
蘇轼的詩就透露了梅花當選國花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梅花的外觀和桃杏相似,辨識度不高。
博物學者張辰亮也指出,梅花和櫻花都屬于薔薇科,形成圖案之後,不熟悉兩者特征的人很容易混淆。
梅花是幾乎沒有花柄的。
在這一點上,特征更鮮明的牡丹可以扳回一城。但牡丹作爲國花,也並非沒有“汙點”。
洛陽本地學者扈耕田在他的論文中指出,大約從元代開始,開花時豔麗、奔放、千姿百態的牡丹,開始成爲個人世俗情欲的象征。
所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元雜劇中有不少台詞和劇情都可作爲明證。如此說來,牡丹作爲國花,似乎也不是很得體。
由于這些曆史紛爭,在上千年的時間裏,牡丹和梅花孰優孰劣,一直爭論不休。
2012年,山東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圖蟲創意
據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程傑教授指出,元代馬致遠寫雜劇《踏雪尋梅》時,讓不同年代的孟浩然、李白、賈島、羅隱四人在劇中爭論過一番。
最終也是誰都說服不了誰,只能由晚唐的賈島、羅隱和稀泥,將牡丹和梅花並列第一,“亦無高而無卑”。
即使如此,牡丹和梅花也還不能坐穩國花的位置,還有一大波競爭對手等著踢館。
故宮的梅花。/ 圖蟲創意
第三名到底是什麽花?
正如中國高校前兩名永遠是北大和清華,第三名則有不下于五家,中國國花的種子選手裏,有信心說自己是探花的,也有不少。
首先要說明的是,“國花”二字,是明代中期才出現的。
程傑指出,當時所謂的“國花”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花,只不過是出類拔萃的意思,跟“國士”“國色”“國香”一樣,在政治和文化意義上代表一個國家的“國花”,是民國初年才出現的。
第一個被提出來代表中國的花,是稻花。
《生命世界》雜志刊文
1912年,《少年》雜志上有一篇無名氏的文章《民國花》提到,北洋政府“嘉禾勳章”上的稻花體現了重農和平等的思想,可稱爲“民國花”。
這一建議雖然沒有得到多大重視,但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念念不忘。
2015年,中國水稻研究所刊物《中國稻米》的主編龐乾林在《生命世界》雜志發表文章《稻花,可以做國花嗎?》,重提“稻花作爲國花”的建議。
最後,龐文還把牡丹和梅花批判了一番,認爲牡丹地理分布不夠廣泛,而梅花格局太小,都不如餵飽了中國人的稻花。
如果稻花成爲國花,周傑倫粉絲就開心壞了。
此時牡丹和梅花也被作爲“國花”提了出來,理由和宋朝時大同小異。
有意思的是,新文化運動以後,國花競選舞台上橫空殺出了一個骨骼清奇的選手——菊花,贊同者還很多。
據程傑考證,1923年,陳秋水就在《小說新報》上發表了文章《尊菊爲國花議》,認爲牡丹是封建時代的象征,而今共和已立,應該選擇菊花。1925年,詩人胡懷琛進一步歸納了“國花之選,舍菊其誰”的四大理由:
第一,菊花開于晚秋,自甘淡泊,不慕榮華,足征中國文明之特色;
第二,菊花有勁節,傲霜耐冷,不屈不撓,足征中國人民之品性;
第三,菊花以黃爲正色,代表黃種人和黃帝子孫;
第四,盛開于重陽節,與當時的雙十節大致重合,可謂適逢其時。
清代吳昌碩《菊花圖》,現收藏于南京博物館。
論姿色,論品格,論曆史文化,菊花確實可以和梅花、牡丹一戰,且在普及度上還完勝梅花和牡丹。陶淵明、李清照和黃巢歌詠菊花的詩,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但胡懷琛沒能想到,21世紀以後,菊花在中文流行文化的語境裏會變成另外一個不甚雅觀的意思,而且早已被日本皇室搶注爲家徽。這可能是國內的菊花協會最郁悶的地方。
因爲當下的“國花”爭論,很大程度上由各類花協、花會、花植研究所主導,其中聲量最大的當屬中國花協旗下的牡丹芍藥分會和梅花臘梅分會,前文所說的《中國稻米》雜志也想來摻和一腳。
當然,他們很少會像知乎博主,答題前先聲明“利益相關”,常常各自爲戰,吵個不休。
鄭板橋繪蘭花,藏于故宮博物院。
無論如何,尴尬的菊花,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參與論戰的資格。1987年時,菊花還能排全國第三;2019年,菊花跌至第五,票數不值一提,取而代之的是蘭花。
可惜,由于新加坡國花是“卓錦萬代蘭”,蘭花作爲中國國花也缺乏唯一性。
既然單挑不行,那組隊PK可以嗎?牡丹和梅花誰也不服誰,那並列當選總可以了吧?
那更沒完沒了。
2018年12月22日,武漢,“皇家氣象:沈陽故宮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在武漢博物館展出,這是一頂黑緞嵌點翠鳳戲牡丹女帽。/圖蟲創意
爲何非要選國花?
從八十年代至今,人們對于國花應該選什麽,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方案,其中包括不同的雙國花、多國花組合。
2005年,爲了迎接北京奧運會,園林界人士緊鑼密鼓地籌備國花評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愉帶頭發起了《關于盡早確定梅花、牡丹爲我國國花的倡議書》,首次正式提出了“雙國花”的方案。
不過,這個主張引起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反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就提出了牡丹和梅花的排序問題,誰應該排在前面,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陳俊愉作爲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會長,自然將梅花放在前面;而中國花協牡丹芍藥分會副會長秦魁傑幹脆不同意“雙國花”方案,堅持認爲單一國花才是最恰當、最主流的選擇,言外之意,“我們牡丹當仁不讓”。
不同的花往往象征不同性格的人物。/《如懿傳》
雙國花方案,最終又陷入了牡丹和梅花誰更有資格的爭論中。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有人還提出了“一國四花”的主張,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同時列爲國花。
還有人建議,可以加一個C位,以牡丹爲主,配上蘭花、荷花、菊花、梅花,形成“一國五花”。
北京奧運吉祥物有五個,國花選五個,與五星紅旗對應,也順理成章。但這樣一來,本來與牡丹並列的梅花就變成了配角,喜歡梅花的人必然不太樂意。
《步步驚心》中的白雪紅梅。
說到頭,民間機構和專家年年推動“國花”評選,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國花設立以後,相關的旅遊業必然會發展起來,所以地域性更強的名花,往往會更加積極地“申請”國花。
1994年,洛陽市曾設立“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甚至聯合多個省市籌辦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弄得好不熱鬧。
如果牡丹成爲國花,洛陽人自然喜聞樂見,但中國地大物博,民族多元,注定很難找出一種花代表全體國民,讓每個民族、每個地方的人都滿意。
現在各個城市都有市花,各美其美,不也很好?
國花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翻來覆去爭論不休,網友們也看煩了。今年重提舊事,很多人就提出了別出心裁的候選名單,比如“有錢花”。
今日中國,還有什麽花比“有錢花”更受人歡迎?
參考文獻《“國花”投票揭曉,兩座城市杠上了》,每日經濟新聞,2019-07-23《唐代權貴炒牡丹:一城皆若狂,王侯爲之貧》,網易曆史,2018-04-26 《中國國花:曆史選擇與現實借鑒》,程傑《墨梅畫禅與比德寫意:南北宋之際詩、畫、禅之融通》,張高評,中正漢學研究,2012年第一期《朱淑真梅花詩探析──兼論梅花詩發展略述》,呂皓渝,《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三卷第一期,二○一二年十二月,頁 63-89《中國國花溯源》,扈耕田,《民俗研究》,2010年第四期,頁120-131《國花評選引發院士爭議,梅花派、牡丹派針鋒相對》,北京科技報,2008年05月30日
✎作者 | 張家明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