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主題爲“融灣新機遇 美好新生活”的2021軌交新經濟與廣佛TOD高峰對話在佛山舉行。此次高峰對話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中交集團及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重點圍繞佛山地鐵2號線如何激活片區産業動力,TOD開發模式與發展空間新格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協同與軌道交通建設的關系等展開交流和探討。
高峰對話邀請到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廣佛“雙城”生活的全新想象空間,探討軌道交通如何撬動TOD與産業布局新發展,爲廣佛産業融灣帶來新動力。活動中,南方報業與中交城投共建的“智慧融媒體中心”正式啓動並舉行揭牌儀式,未來雙方將通過充分運用融媒體産品,促進品牌共建共享。
地鐵新線開通城市空間迎優化契機
今年年底,佛山地鐵2號線即將開通運行,這條全長32.4公裏的新地鐵線路,串聯起廣州番禺、佛山順德、南海、禅城等地多個片區。同時,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線今年年內也將通車運營,鏈接廣州番禺與佛山順德北滘。兩條新線路將成爲廣佛之間架起的全新橋梁,有望成爲廣佛“雙城”及産業融灣的加速器。
靜待開通運營的佛山地鐵二號線石洲站
大力發展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多層次鐵路網絡,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是各界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共識。爲何要將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在與會專家看來,這與城市空間與産業空間的拓展邏輯變化密切相關。
“從經驗來看,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地區都有中心城市作爲主要平台,重要的特點就是建立了軌道交通網絡。”在主旨分享環節,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指出,過去國內城市發展以空間擴張爲主,但如今邏輯已經轉變爲空間優化。
張國華指出,時至今日,“人跟著産業走”已經轉變爲“産業跟著人才走”,人才則跟著公共服務和市場環境走,這也是城市發展模式從城市空間擴張向城市空間優化轉變的重要原因。“如今産業空間高度集聚的特征,帶來基礎設施共享,並不斷進行著專業化細分,知識信息的集聚也會産生‘化學效應’,”張國華認爲,應當充分重視産業空間集聚所具有的共享、匹配和學習三大效應,並回答好交通及空間與之相應的關系。
“廣佛同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中交城投副總規劃師、中衡置業總經理胡洋認爲,如果將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東京灣區進行比較,會發現廣州和佛山的人口密度高于東京灣區,但大灣區整體人口密度比東京灣區要低,人口密度的差異正是因爲軌道交通的不便利。
胡洋以佛山地鐵2號線爲例,他認爲這條地鐵新線帶來了便利的生活環境,人才的加速流動,更帶動著整體産業和商業片區的重新布局,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各條軌道交通陸續建成,三龍灣片區會極大地融合到大灣區建設中,成爲大灣區創新的重要一環。而粵港澳大灣區將來發展方向,就是通過軌道交通形成一個多重結構的區域。”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提高、個人社會價值的提高,人們的出行時間也越來越珍貴。”張國華認爲,區域經濟新格局的競爭力,關鍵是全要素生産率,體現在産業和空間組織效率的根本提升,産業布局要和運輸體系結合起來,廣佛地區高強度、高密度開發,都應該集中到軌道線沿線進行,這樣城市發展才會有效果,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效率連接發展,要抓住以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協同。
依托軌道打造優質生活圈TOD模式恰逢其時
隨著佛山地鐵2號線通車在即,沿線開發的林嶽西和湖湧兩大TOD項目也進入人們的視野。
所謂TOD,指的是一種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發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指的是火車站、機場、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幹線,然後以公共交通站點爲中心,以400-800米或步行5-10分鍾的路程爲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
TOD不是簡單的建築地標堆砌,而是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爲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區域內居住和工作的群體,在不排斥小汽車的同時,能方便地選用公交、自行車、步行等多種出行方式。
在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看來,TOD的模式正是通過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來協調城市發展過程中産生的交通擁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新的發展方式、模式,來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的解決方案。其模式特征是軌道交通引領、立體交通彙聚,而絕非簡單的“地鐵上蓋”概念。
謝寶劍指出,TOD有著空間集約高效、功能配套齊全、整體性規劃和全過程運營等特征,形成了以人爲中心,土地混合高效開發,交通高效可達,業態良性循環的統一體。通過整體性規劃,全過程運營,開發建設時就已充分明確了商業、項目布局配置,服務客流並將其變成資金流和商業流,這一點非常關鍵。
軌道交通大發展,讓TOD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爲熱詞。
張國華同樣認爲,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和廣佛都市圈而言,TOD來得正是時候,應當依托TOD營造未來社區和優質生活圈,創造多元包容和富有親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間,以15分鍾社區生活圈組織緊湊的社區生活網絡和休閑空間。
展望廣佛TOD,謝寶劍認爲,未來廣佛地區首先會成爲高端服務業聚集區,形成樞紐商務區,其次是形成樞紐型商圈及商旅融合的特色業態,再有就是依托樞紐,把客流轉化成商流,最終廣佛TOD將形成産城人文複合化發展。
張國華則指出,未來圍繞制度創新和軌道發展,一定要考慮如何將生産空間和生活空間組織得更加高效,這才是TOD和軌道上的大灣區應當走的發展路徑,“佛山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未來軌道交通融合産業發展,一定會爲佛山帶來産業轉型升級和中高端産業的巨大突破”。
◎觀點
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
應圍繞軌道站點配置集中公共服務資源
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
軌道引領大灣區新經濟,取決于什麽?先看看國際經驗,德國萊茵—魯爾爲多組專業化服務業中心體系建設相適應的多樞紐結構與多層次軌道系統。新加坡在“軌道交通+快速路”的雙快交通廊道模式支撐下,實現新城綜合開發和老城中心功能更新與人口疏解。東京以軌道站爲中心構建綜合體,公共服務業與服務業交織,人口與就業同步疏解,新城有活力、中心城功能疏解。
但是在國內一些城市,公共服務業集中在中心城區,外圍新城以居住爲主,配套服務業沒有隨人口遷移,新城缺少就業崗位,成爲臥城,早晚高峰的潮汐交通成爲頑疾,這是大城市病的病根所在。這就需要轉變過去以住宅開發爲核心的思維,公共服務、服務業不是配套,是真正的價值配置杠杆。而軌道站點就是新城公共服務業的依托,需要圍繞軌道站點配置集中公共服務和服務業資源,促進産城融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
未來“廣佛人”將更有幸福感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
未來的TOD項目將以人爲中心,例如佛山三龍灣的TOD項目,在整個體系中就形成了很好的産業空間格局。TOD未來的産業,應該是生産性服務業跟高端的制造業,跟商務的完美匹配和融合的形態,可以形成産業集聚,可以大大縮短“時間差”,用優質的産業和優質配套形成産、城、人的協同,構建起相對獨立創新的産業鏈,延伸至上下遊。
廣佛的城際軌道密度是非常高,生活空間上帶來了極大拓展,也讓業態發展的選擇更加豐富,爲生活與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更新、更大的平台。軌道交通讓佛山更好地融入廣州,廣州更好地帶動佛山,令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未來“廣佛人”將會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超越了廣州人和佛山人的生活,這也是對大灣區構建優質生活的期待。
中交城投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方嘉煊:
TOD重新定義城市發展
中交城投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方嘉煊
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化方興未艾,從中交城投近年來TOD模式的探索實踐中可以得出這麽一個經驗:即未來的城市化將不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而是要在産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城”的價值蝶變。
TOD在激發城市活力、構造美好生活的同時,也重新定義了城市的發展。中交城投將繼續積極參與交通樞紐的大型綜合體項目開發運營,通過打造TOD項目助力實現城、站、人的有機融合,助力大灣區的發展。
廣州市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柳立子:
建設TOD需要公共服務先行
廣州市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柳立子
許多TOD建設方雖然知道公共服務的重要性,但由于建設難度大,且需要一定周期,所以連通性和公共服務等往往做得不到位,這也導致一些TOD看起來不像TOD。因而建設TOD需要公共服務先行。
一些做得比較好的TOD,比如在日本東京,可以把消防局,甚至政府辦事大廳都放到TOD裏面,將通勤客流和平時政府辦事客流均勻運作,也可以把這些有大量人需要去集中辦事的空間,放到特別便利的地方。
TOD應該是有機互聯的立體都市,也應該是城市人文的主題公園,還應該是一個高效開放的資源網絡,有很多的城市資源要素都應該進入這個連通體系。另外我們也希望它是時尚的生活空間,其實現在很多時尚的品牌都願意進入TOD的商場。如果說這四個方面都能構建起來,TOD的一些成功的樣板或許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佛山市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副主任、二級調研員何小堅:
廣佛同城進入新階段
佛山市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副主任、二級調研員何小堅
TOD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從簡單的“地鐵上蓋”變成綜合開發。廣佛線開通後每天客流量達50多萬人次。如今第二條軌道即將開通,可以說廣佛同城進入新階段。
軌道建設方面,三龍灣是非常重視的,目前來說在三龍灣有12條軌道線路,有8條地鐵,1條是有軌電車,還有3條是輕軌。未來的軌道交通肯定不是單線的,肯定是成網的。作爲一個很好的紐帶,未來軌道將更好地促進兩地交流,更好地服務群衆。
對三龍灣來說,作爲廣佛極點,需要做高品質建設。未來有幾個建設層次,一是加強與廣州合作,發揮1+1>2效應,建設産業集群,加快要素流動;二是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爲港澳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支撐,同時利用港澳來發展佛山;三是強化國際合作理念;四是三龍灣的四大定位裏面,先進制造業的創新高地,有珠江西岸的改革開放的標杆。
這些定位都是需要跟周邊的城市和區域更加廣泛地開展合作,所以說這樣的軌道交通,會形成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相關
著力打造佛山地鐵2號線沿線兩大項目
中交城投深化TOD建設模式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區域人口的持續增長,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與逐漸蔓延的“大城市病”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之下,圍繞大運量公共交通(包括軌道交通)引導的城市土地開發、改造模式——TOD應運而生。
2014年,中國交建就前瞻性地布局“大城市、大交通”領域。在此背景之下,佛山城市軌道2號線的規劃建設、運營及投融資就由中交佛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獲得。
而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對TOD建設模式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了集價值策劃、産業引入、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服務“七位一體”的全産業鏈,充分體現了由價值策劃到城市開發運營全産業鏈的綜合能力。
從參加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國家新區開發建設起步,中交城投的業務至今已布局到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等多個城市群,爲片區經濟發展及價值崛起賦予了新活力,爲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提供“價值策劃——價值實現——價值提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中,在推進佛山地鐵2號線的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同時,中交城投還充分發揮一、二級聯動開發的優勢,打造了林嶽西TOD和湖湧TOD兩大項目。
其中,佛山林嶽西TOD項目(中交·泷灣雲城)是中交城投第一個軌道建設及運營、一級土地開發聯動的項目,項目位于佛山地鐵2號線和南海有軌電車1號線雙軌交彙處,軌道開通運營後可實現雙島四線換乘,2站可達廣州南站,最大程度地將佛山大動脈融入廣佛同城。
在承接産業發展方面,林嶽西TOD也具有顯著優勢,三龍灣是佛山舉全市之力重點打造的高端創新集聚區,目前正發展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總部經濟、工業會展等創新及現代服務産業,已相繼引入一批優質大項目,爲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注入蓬勃動力,林嶽西TOD在此打造的生活大城也將起到高素質人才圈層彙聚的作用,進一步助力形成廣佛同城新名片。
在林嶽西TOD之前,中交城投就已和保利華南合力打造了佛山2號線首個TOD項目——湖湧TOD。該項目位于佛山市禅城區西側綠島湖片區,與佛山地鐵2號線湖湧站無縫接駁,15站直通廣州南站,該TOD項目正引領著佛山城市形態、品質功能、空間格局的升級革新。
據了解,林嶽西TOD以及湖湧TOD的規劃、開發建設與佛山地鐵2號線的規劃、開發建設同步,因此公共交通站點與周邊地區土地開發形成了良性互動。
這種良性互動也産生了其他TOD項目無法比擬的顯著效應:一方面,軌道交通帶來大量客流,帶動沿線的産業發展和物業增值;另一方面,沿線地區的發展反過來會增加軌道交通的客流,爲軌道交通提供穩定或不斷增長的票務及資源開發經營收入。
由此可見,在TOD共贏模式中,最大的贏家是城市,不僅實現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結構,更有利于實現美好生活。中交城投在佛山的兩個TOD項目足以證明,TOD在重新煥發城市活力、重新塑造社會生活秩序的同時,也重新定義了城市的發展。
【撰文】葛政涵 周中雨 廖銀潔 楊靜
【攝影】孔劍鋒 張河飛 付宗亮
【統籌】馮善書 甘韻矶
【作者】 葛政涵;周中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