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勝指出,樹木管理計劃數碼化有助于改善實際操作和工作流程,也提升了樹木風險管理的成效。“這讓公園局得以管理好逐漸壯大的樹群,也緩解涉及樹木的事故風險,尤其是當天氣隨著氣候變化而變得更惡劣。”
樹木管理計劃數碼化 助改善實際操作和流程
遠程樹木測量系統則通過激光雷達掃描,自動獲取樹木的地理空間位置和高度、樹圍等,在樹木登記系統中更新相關信息,以確保能更准確評估樹木的結構狀況。
本地近日潮濕多雨,過去一個月裏,烏節林蔭道和裕廊西1道等處都有樹木倒下,烏魯班丹民衆俱樂部8月20日傍晚一棵老樹雨後倒下,還造成三人受傷。
2012年,公園局實行計劃,在惡劣天氣到來前修剪樹冠,減少冠層承受的風阻,使樹木管理得到提升。
公園局目前管理分布在全島的公園、公園連道、國有土地及道路兩側的逾200萬棵樹木。
公園局已把樹木登記系統擴大至其他機構,以方便管理市區的樹木,包括由市鎮理事會管理的組屋區。
“這有助公園局在必要時向有關機構建議合適的樹木護理措施,包括替換樹種,以及落實針對性修剪管理,以緩解惡劣天氣的影響。這樣一來,市鎮會園藝人員也能借助樹木登記系統,指引和改進樹木管理的做法。”
公園局道路景觀處高級署長胡朝勝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這些年來加強樹木管理制度後,樹倒或樹枝斷裂等事故已從2001年的約3100起,減至去年的470起。據當局透露,2020年和2019年分別有約340起和420起。
國家公園局已把樹木登記系統擴大至其他機構,以方便管理市區的樹木,包括由市鎮理事會管理的組屋區。這些樹木在地理空間地圖上標出後,管理機構能夠全覽樹群的整體情況,例如樹種和大小分布等,也能辨識須采取的管理措施。
胡朝勝說,爲加強檢查和維護樹木健康,公園局積極采用科技方案。例如,當局開發出的樹木結構模型能夠更好地判斷強風對樹木穩固度的影響,便于職員適時采取措施如修剪等。
我國2020年4月推出“百萬樹木運動”,目標是10年內在全島多種100萬棵樹,即從當時的約700萬棵增至超過800萬棵。
公園局一般每隔六個月至24個月檢查樹木,有些樹木需要較頻密的檢查,視地區和樹齡而定。2016年起,當局對樹圍超過四公尺的樹木進行更仔細的檢查。
隨著本地樹群“老齡化”,自然保育專家也強調更頻密檢修樹木的重要。新加坡自然學會會長林肖恩博士受訪時說,與森林裏能生長數百年的樹木不同,街邊樹木的壽命比較短。“熟悉每個樹種的特點至關重要,樹木達到三四十年或更大的樹齡後,需要更頻繁的樹木檢查和積極管理,才能確保健康、形狀良好而穩固。”
國家公園局定期對所管理的樹木進行檢查和修剪,惡劣天氣期間會加大檢修力度,以減低樹倒的風險。去年發生了約470起樹倒或樹枝斷裂等事故,這雖然比前年多,但同20年前相比大幅減少逾八成。
胡朝勝說,這些樹木在地理空間地圖上標出後,管理機構能夠全覽樹群的整體情況,例如樹種和大小分布等,也能辨識須采取的管理措施。
自2003年來,公園局也一直在連接道路的林地更換生病、自然生長,以及容易受暴風雨破壞的樹種,例如南洋楹(Albizia)、銀合歡(Leucaena leucocephala)和大葉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取而代之的是比較適應本地天氣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