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4475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 水姐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4月,一批批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被列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預摘牌名單。中美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僅直接體現在市值上,而且更體現在發展的機會、風險、不確定性以及持續健康發展的希望感上。絕望之谷觸達谷底。
我想起我經常研究的蘇東坡,他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候是怎麽尋找希望的?在被貶黃州時,在一片荒廢的軍營地裏,他和童仆找到了一口暗井,並發現其水源來自遠處山上的一片雲。“自昔有微泉,來從遠嶺背。……昨夜南山雲,雨到一犁外。”找到了水源就有了新的希望。
原來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是快速複制學習、應用創新的機會驅動模式,呈現的是脈沖式的發展,它有過自己的黃金發展期。而最近幾年,因貿易摩擦、芯片等科技卡脖子、監管風險等等,使得它迅速面臨絕望之谷的局面,它如何找到新的水源?
未來,它必然要追求的是一種克服艱難困境,使命驅動的系統式發展、可持續發展。希望和契機在哪裏?
被低估的中國雲
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熱度、話題熱度上,元宇宙被高估了,但雲計算確實被低估了。我們的芯片被卡脖子,幸好,雲計算在國內誕生得夠早(2008年),與微軟同一年,比亞馬遜晚兩年,技術完全原創,至今沒有落後,沒有被卡脖子。
雲的發展,在中國是有序的、持續的、穩定的、內涵式發展的序列,沒有被外部環境幹擾,14年來,保持著從容笃定的發展步伐。
在雲計算之前,最具有規模計算能力的産品是大型機,一台Z大型機價值上千萬,一度供不應求。雲計算沒有在原有的道路上追逐,而是通過計算體系的革命,讓大型機這樣依靠單一硬件來擴大計算規模的方式,慢慢成爲曆史。芯片的發展,其實也是單一硬件的發展邏輯。現在雲計算領域,反而成爲芯片需求的提出者、集成者,成爲芯片發展的上遊。
新舊技術轉換的窗口期裏,中國雲抓住了曆史機遇,建立了自主研發的雲計算技術體系,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如今的全球雲計算市場,最大的六朵雲之中,有三朵中國的雲,它是否能成爲中美互聯網競爭的絕望之谷裏的希望新水源?
過去十年,中國雲憑借超高增速,逐漸縮小與國際領頭羊的差距。亞馬遜在國際雲計算市場具有領導地位,近年來受到微軟、阿裏、谷歌等後來者的追趕,份額逐漸縮小。華爲、騰訊也進入了榜單排名的第五、第六位。
在傳統技術體系中,中國企業至今未能在大型機這類單一部件的技術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雲計算作爲新一代的算力基礎設施,中國雲已經占據了有利地位。
但有另外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中美科技企業的雲收入差距依然很大,顯示出,雖然我國的雲計算並不落後,但因爲不夠重視,低估雲計算的作用,使得優勢杠杆不夠強大到能夠改變競爭格局。
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亞馬遜AWS收入622億美元,同比增長37%;微軟智能雲收入600億美元,增長24%;谷歌雲收入192億美元,增長47%。
同期,阿裏雲收入724億元(111億美元),同比增長30%;騰訊雲市場預估數據爲340億元(52.3億美元),同比增長30%;華爲雲收入201億元(32.3億美元),同比增長34%。
可見,中美數字化市場差異巨大,中國雲面對一個數字化程度不高、技術能力較弱的市場,數字化進程必然拉長周期。市場仍需要更多耐心。
中國雲,能成爲中國互聯網絕望之谷裏的希望嗎?至少在技術壁壘和用戶價值兩項核心要素上,我們應該保持樂觀。中國雲在核心技術領域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技術體系,並創造出引領雲計算行業的技術創新,它不應該被低估,它應該被重視起來,形成一種類似芯片般普及的公衆意識,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改造中,那麽希望之春,可能就會來臨。
技術壁壘
毫無疑問,雲計算競爭的核心不是銷售策略,而是技術壁壘。人們在討論雲計算的時候,談了太多的雲,而談了太少的計算。雲計算的核心壁壘是把數百萬台服務器變成一台超級計算機的技術體系。
2019年,歐洲爲了建立自己獨立的雲計算技術體系,曾經發起過一項雲計算的登月計劃,名爲蓋亞-X(Gaia-X)雲計算計劃。發起的理由就是“我們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世界上應該有一朵歐洲的雲。
但回溯雲計算曆史,歐洲錯失時間窗口,而中國雲在關鍵節點和技術上,對美國玩家亦具有超越之勢。
2008年,已經起跑兩年多的亞馬遜AWS快速崛起,微軟由納德拉帶隊開始探索雲業務,阿裏巴巴開始籌建一個能夠管控服務器集群的超級系統,第二年阿裏雲成立,開始自研雲操作系統飛天。
2014年,微軟確立“雲優先”戰略,阿裏雲則實現核心技術突破,飛天管控集群超過5000台,成爲全球第三家具有雲操作系統自研技術的公司。亞馬遜在這一年開始披露雲計算收入,利潤率一直維持在20%的高位。
微軟雲逐季高速增長,2018年超過Office成爲其最大業務。2021年,雲成爲微軟最大收入來源,占33.8%。微軟靠著“雲優先”完成了重新崛起、重回巅峰的曆程,成爲全球商業史的奇迹案例,足夠令世人矚目,産生了持續的關注度、影響力和公衆品牌認知。阿裏雲則經曆數年的高增長,成爲全球三朵雲之一。亞馬遜堅守技術壁壘,但市場份額也遭遇蠶食。
亞馬遜、微軟和阿裏雲建立了自研的雲計算技術體系,這是市場的選擇,也是競爭的需要。阿裏雲在研發飛天雲操作系統期間,曾遭遇過激烈質疑,爲何不用現成的開源技術來改裝,要投入巨大資源自研技術?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雲操作系統的研發投入巨大,測試環境就需要數千或者上萬台服務器,成本數億元,這決定了雲操作系統缺乏技術社區屬性,只有科技巨頭才有能力開發和改進。
其次,雲操作系統決定了提供計算服務的效率、規模和安全,這是保障用戶利益的根基,也是核心技術壁壘,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
以飛天雲操作系統爲例,整個系統設計首先有一個名爲“天基”的系統對數據中心物理資源進行抽象和管理,並由“伏羲”系統進行資源調度,以此實現存算分離的計算資源池化。
在此基礎上還建設有“神龍計算平台”“盤古存儲平台”和“洛神網絡平台”,提供計算系統三大件服務計算、存儲和網絡。到了2016年,飛天的單集群就可達1萬台規模,10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
2018年,中國電子學會把15年來首個特等獎頒給了阿裏雲主導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産業化”項目。第二年,因爲主持研發了中國唯一自研的雲操作系統飛天,阿裏雲創始人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亞馬遜、微軟和阿裏掌握了各自的自研操作系統,才能在整個技術體系中爆發出技術創新影響力。
在過去的十年間,這三朵雲有多項令人矚目的創新。例如,爲了推動軟件硬件化潮流,釋放更大的計算能力,2017年,阿裏雲發布神龍雲服務器,以硬件化的MOC卡統一支持網絡,IO、存儲和外設的虛擬化;2018年,亞馬遜發布硬件虛擬化技術Nitro,選擇了同樣的技術路徑,並采用輕量化Hypervisor+定制化硬件的舉措,釋放出CPU的30%資源。
同時,亞馬遜和阿裏均投入了自研芯片。2018年,亞馬遜率先發布自研的ARM芯片Graviton,並鼓勵開發者把工作負載遷移到Graviton實例上,包括VMware等知名企業都參與其中,Linux生態也都響應了Graviton生態。
2021年,阿裏發布自研的雲芯片倚天710,這是一顆128核的ARM芯片,性能強勁,專爲雲計算設計,特別適用于高並發場景。
阿裏雲自研服務器芯片,結合了諸多長中短期內外形勢考慮,是阿裏雲“一雲多芯”策略,以及“做深基礎”既定戰略的延伸與落地。
隨著上雲成爲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選項,不同企業的計算需求也正在變得多樣化。一些雲計算客戶既想要英偉達、ARM芯片的AI推理能力,也想要X86芯片的安全計算能力,還希望雲成本能進一步降低。幸好,中國雲都接得住隨時更新的要求,它有極高的技術自律和長期主義精神。
界面革命
無需低估中國雲計算的前景,但也不能低估當先面對的困難。
在雲計算高歌猛進的十年裏,有兩項獨一的價值:
第一,雲計算的崛起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幾乎是一體兩面。移動互聯網的熱潮起始于2009年左右,中美基本同時起步。中國有騰訊、阿裏、字節、美團、拼多多等不同代際的互聯網企業,美國則有Facebook、亞馬遜、Twitter、Google等一樣有代際差異但體量都不小的互聯網公司。
同期,亞馬遜、微軟、阿裏的雲都實現了大幅增長。Netflix從創立開始就建立在亞馬遜雲之上,以數據來決定內容支撐了Netflix的股價邏輯。字節等中國大部分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基本在阿裏雲上長大,也支撐了12306這樣的國民級應用。
第二,計算規模創造新價值。哪怕不惜成本,任何一個超級硬件的數據處理規模都無法超越雲計算。杭州提出“城市大腦”概念的時候說,在雲計算平台上,電線杆上的攝像頭和紅綠燈終于發生了關系。後來,南昌成爲全國第一個取消限行的城市,因爲它終于數清楚了路上實時有多少車,早晚高峰的擁堵不是被限行的車輛造成的。
新加坡曾經也嘗試過智慧城市,最終敗在計算成本上。當時新加坡聯合IBM打造智慧城市的世界標杆,要用智能對城市資源進行調度。這樣性感的概念背後是龐大的IBM小型機采購成本,遠高于新加坡當時的財政預算。
雲計算的一個特點就是計算成本。過去10年,1TB數據的計算成本下降了接近150倍。這背後是計算體系革命,計算能力從依靠單一部件到雲計算轉移,雲廠商通過大規模、分布式系統,將晶體管變成了計算的公共服務。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計算對經濟的影響還在加大。全球算力以每年20%速度上升,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將帶動著3~4元的經濟産出。具有規模、成本普惠的計算能力將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決勝力量。
但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界面革命。與美國相比,中國傳統企業整體數字化水平偏弱,需要一個更易用的界面來安裝雲計算。
市場層面的差異在于,歐美市場經曆過完整的傳統IT數字化階段。在市場上遊有IBM、微軟這樣的龍頭企業,在中遊有埃森哲、畢馬威這樣的IT咨詢和服務企業,完整的産業生態讓傳統企業從二戰後重建階段就開始大力投入IT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企業大多得益于規模增長帶來的紅利,對IT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才剛剛起步,自身的技術能力較弱,直接使用雲計算産品有很大困難。
對比亞馬遜的收入結構就能發現,亞馬遜AWS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直接銷售雲計算産品,如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等基礎産品,而非行業級解決方案。但在中國市場,傳統企業對差異化的解決方案要求較高,只有貼身服務才能實現雲計算在算力普惠和計算規模方向的價值。
中信證券認爲,中國傳統企業數字化水平偏低,較難接受單一的産品和模塊,拖累了市場雲化的進程。而反觀亞馬遜接近80%的收入仍來自于單一産品或模塊的 IaaS業務。
爲此,中國雲需要創造一個安裝雲計算的圖形界面。就如最早電腦使用DOS系統,要程序員輸入特定指令才能運行,而微軟發明了Windows圖形界面,電腦才走進千家萬戶。中國雲需要給企業一個使用雲計算的圖形界面,否則難以走進千行百業。
2019年,阿裏雲提出“雲釘一體”,嘗試將釘釘改造成各行各業使用雲計算的界面,倡導低代碼技術,希望降低傳統企業使用雲計算搭建應用系統的難度。
這一嘗試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制造類企業在釘釘上的自建應用同比增長近300%,此外,有超過50%專精特新“小巨人”在使用釘釘。
如柳鋼集團冷軋廠率先將100%的業務搬上釘釘,並使用低代碼平台開發了上百個應用,任何設備異常可以自動通知到人,所有鋼卷的産品信息都可以掃碼獲得,實現了“透明工廠”的全鏈路數字化。
這或許能夠縮短中國傳統企業上雲的進程,但確實需要一些耐心。電力從發明電、到建設電網、到電氣時代真正到來,走過了百年的曆史進程。如果我們相信數字經濟會是下一個電氣時代,那我們剛剛走到這個進程的初期。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江小涓在“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中提到:“十四五”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這個題目應該是我們下一步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如果沒有數字經濟出現,中國發展階段進入中速就是常態。她認爲,到“十四五”末期,數字經濟是經濟的半壁江山,數字經濟帶來的增長是增長的第一位因素。
數字經濟最基礎的産業是雲計算系統架構能力,提供算法算力,再加上一個新型的界面,以及産業生態、開發者人才隊伍和數字化服務企業匹配,共同構成數字化産業服務體系。
這兩年,中美互聯網競爭格局在發生深刻變化。中美互聯網領域的多重差距明顯化,在曆史進程中的中概股,更是在經曆絕望之谷到開悟之坡的艱難探索中。
于互聯網巨頭而言,它們更重視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硬科技硬實力的提升,形成對數字經濟的堅實力量。
根據IDC預測,雲計算是目前科技領域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7066億美元擴大到2025年的1.3萬億美元。于國家而言,作爲中國科技“長版”的雲計算,是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賽的一張王牌。
算力指數每增長1點對GDP的推動在中國達到3倍,算力對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由清華大學和IDC聯合發布的《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對全球15個主要經濟體的計算能力、計算效率、應用水平和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評估,顯示中國增幅最大,以總分70分進入全球領跑者行列。
當前,全球算力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成爲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數據中心規模達到500萬標准機架,算力達到每秒一萬三千億次浮點計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中國已經成爲數字經濟大國,成爲數字經濟最爲活躍、最具潛力、環境最優的國家之一。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競爭,誰擁有先進算力,誰就能占領發展制高點、掌握發展主動權。
-
作者:秦朔朋友圈創始主編。個人同名微信公衆號:水姐(id:shuijie00000)。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