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我刷到了北京首家Bake cheese tart開業的消息。
(圖源網絡)
這不禁讓我想到2016年時,剛來到魔都的BAKE芝士撻,僅一周時間就達成20000個的銷售量。
不過可惜的是,上海店鋪目前已關閉,現如今廣州、深圳、北京各一家店。
這都不算它最輝煌的成績,“一年銷售3000萬個”、“平均一秒就賣出一個”是它的最新戰況。
如此惹眼的熱銷記錄,靠的就是一款芝士撻。爲此,BAKE還成功被冠以“亞洲最知名的芝士蛋撻品牌”。是流心芝士撻的鼻祖。
它帶來的極致單品營銷思路,深深震撼了整個烘焙圈。
縮減産品線,占據芝士撻賽道
是什麽帶動了「芝士」成爲行業內的大熱單品?
當然是,芝士自帶的高價值屬性。營養百搭兼具獨特口感,成功俘獲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
但事實上,最初BAKE售賣著芝士蛋糕、芝士撻等多款芝士産品,銷量卻並沒有達到理想預期。
經過內部員工的調研決出最受喜愛的芝士産品,然後經由縮減産品線,將精力聚焦于現烤芝士撻上,才成功逆襲。
那這款備受認可的芝士撻究竟有何特點呢?
只能這麽說,各個環節都在用心。
從産品角度來說:
①使用3重高品質的芝士原料搭配出最佳比例,與牛奶混合後,口口細膩嫩滑,回味幽香。
②“二重燒”(撻皮烘烤後注入芝士芯再次烘烤)的特別烘烤方式,讓撻皮更加酥脆可口。
③烘烤前刷上蛋液,令烤色更加金黃誘人,充滿食欲。
④流心質地、飽滿高于撻皮的餡芯,奪人眼球,突破了原有蛋撻的軟Q特點,更加吸睛且有記憶點。
⑤可以挖著吃的芝士餡內搭富有咀嚼感的多層次組合,成爲差異化芝士撻的一個關鍵標簽。
⑥小巧精致,適合多個搭配成禮盒售賣,豐富了食用場景,在普遍厚重且大塊的甜點之中,能夠脫穎而出。
就是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複的測試調整中,才有了這麽多的好評回饋。與此同時,也讓Bake芝士撻從日本走向全球。
(圖源微博)
光是看ins上建立的賬號,就包含了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韓國等。
2018年時,還進軍了美國市場,可見這款單品做到了衆人皆愛。
極致單品,多種口味覆蓋
既然將重心全面押寶在芝士撻上,除了本身的品質優勢之外,多口味的覆蓋也是能夠吸引消費者的一大關鍵。
除卻清爽不膩的經典原味之外,通過味道上的多樣性來吸引不同口味偏好的人群,通過撻頂上的點綴來提升視覺效果。
// 人氣NO.1——抹茶芝士撻
抹茶芝士撻自2018年5月推出以來,受到衆多顧客的好評,是Bake cheese tart官方Instagram上最受歡迎的口味産品。
優雅的苦味與清新的香氣,搭配治愈系的綠色,分外迷人,入口順滑,清甜不膩。
今年,還重磅升級了一款“馬斯卡彭香濃抹茶芝士撻”,除了提升抹茶原有的香氣之外,將馬斯卡彭奶酪與北海道産的奶油奶酪均衡地混合在一起,從奶酪慕斯本身改進了它。
此外,在內餡及撻頂都彙入了紅豆元素來加強口感與裝飾性。
// 打響翻身仗——藍莓芝士撻
藍莓芝士撻有一個故事:
在新加坡舉行的北海道物産博覽會上,藍莓芝士撻由于一次包裝盒采購失誤,只能將其放在烤盤上銷售,卻反而命中了消費者喜愛“現烤新鮮”的心理,爲此銷量從原本的50暴增至1000。
而這也爲之後Bake的經營思路埋下了伏筆。
這款是加量了藍莓果泥的再版。使用北海道余市産藍莓制成的原漿與奶酪慕斯混合,填充在奶酪慕斯的中心。從放入口中的那一刻起,就可以享受到藍莓的酸甜醇厚的香味。
// 夏日風味——檸檬芝士撻
選用濑戶內檸檬搭配伊豆大島的傳統海鹽,制造出清爽的酸度,與微鹹的味道,配合濃郁的芝士,打造出符合夏日口味的輕盈“檸檬芝士慕斯”。
此外,通過在頂部撒上開心果碎,爲外觀和質地增添了華麗感。
// 酸甜盛宴——覆盆子芝士撻
芝士慕斯是由覆盆子果醬和果泥混合而成的原創“覆盆子芝士慕斯”,酸甜宜人搭配濃郁的芝士,爽口程度剛剛好。
熱情的紅色,令其在衆多芝士撻中格外出挑。
還有諸如焦糖蘋果奶酪餡、櫻花草莓風味、巧克力、柑橘、栗子、堅果……每一款風味都平衡得很好。
壘高高各色堅果、果幹等搭載著獨創的醬料粘合設計,也讓顔值大提升。
Bake不僅配備專門的研發實驗室,其實它每一次的口味創新,也都是基于大量消費者調研滿意的情況下進行,精雕細琢之後推出的新品才能收獲滿意的答卷。
工廠即店鋪的運營模式
産品做好了,接下去就到了重要的售賣環節。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藍莓芝士撻帶來的靈感嗎?消費者喜愛現烤産品帶來第一眼的視覺沖擊。
爲此,在回國之後,Bake立馬進行了“工坊一體型”模式以保證芝士撻的新鮮口感。同時,爲了放大這種現烤的視覺效果,還將店面打造成極具個性化特點,帶有濃濃科技未來感的工廠風。
在曾任無印良品設計師Yota Kakuda的親自操刀下,通過灰色的鑄鋁瓦片覆蓋整個店鋪空間,搭配明黃色的牆面制造反差感。
內嵌式的烤箱、收銀台以及成堆擺放的新鮮芝士撻,你都可以通過玻璃立面清晰看到。
極簡的設計理念反而營造了新穎的視覺感,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目。
每家店鋪的設計其實各有特色,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可以碰撞出獨特的趣味性。
在日本,很多時候Bake都會選擇相對偏僻的位置,希望透過亮眼的設計來盤活城市空間中的低效資産,是非常值得參考的店鋪設計範本。
不過它們都有個共同點,便是一字排開的芝士撻展台以及運用玻璃內觀制造的通透化與可視化帶來的強烈品質保障感,以及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此外,搭配同樣具備極簡風格的包裝,統一化帶來的強記憶點,宣示著品牌的調性。
內化于産品,外化于品牌。這一切的做法,也都將這款單品成功展現在了大衆的視線範圍內。
單品極致適合中國市場嗎?
很難說,我本人不太看好BAKE,門檻太低。
目前BAKE在日本走的是多品牌的單品極致路線,對于整體産品有一套成熟的打法,而且日本習慣甜食。
芝士這個品類沒有問題,但是僅憑一款芝士撻,很難形成高複購,一般消費者買到2-3次後就不會有繼續回購的欲望了,因爲它就是一個零食,且産品單一化。
和我們的蛋撻店一樣,純蛋撻店的店目前幾乎沒有,就算有1-2家開著生意不錯的,但是很難規模化,而且在我認知範圍內,真的沒有。
況且,市場上複制它的速度遠高于它自己開店的速度,品類已被中國同行拿下。
從大衆點評北京的食客評價得知,Bake剛開排隊很厲害,過了一段時間後,現在幾乎不需要怎樣排隊,且上海的店已經關閉。
寫在最後:
這麽多年來,BAKE始終清晰洞察消費者的訴求才是第一生産力,爲此通過調研消費者口味,建立與消費者的互動來進行良好的鏈接。
在求差異化精品的過程中,最大化地配合口碑分享、營銷策略、包裝設計等將品牌力推廣出去,讓産品更有發展的空間。
但對于我們來說,想要通過極致單品塑造爆品,希望在傳統的市場中鎖定增量,具體實施依然有不少的困難,希望今天的Bake芝士撻在某些角度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啓發。
此外,BAKE不僅只有芝士撻,還塑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子品牌,也都貫徹著極致單品的模式。
篇幅的關系,找個時間再來和大家詳談吧~
(圖片來源: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