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澳頭村,曾是閩南著名的古渡口,據史料記載,公元1821年,有澳頭人駕船從廈門港直達新加坡,成爲我國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貨船和新加坡開埠的第一條商船。
如今的澳頭村已經舊貌換新顔,位于社區中心的懷遠湖、雙清橋,夜幕降臨,從古厝往外看,清麗而幽靜。
自從翔安隧道開通以來,湖邊林林立立的海鮮餐廳,吸引著衆多食客自駕車到澳頭吃海鮮,餐廳門口停滿了島內車牌的汽車,早已是常態了。
村口道路的盡頭,有一株古榕樹,名爲“許願樹”,樹皮呈灰白色,奇形怪狀的,樹下和藹的阿婆主動向我們介紹了此樹的神奇之處。
這裏形似傲然回首的“小青龍”。
這裏又像一只尋找水源的“蜥蜴”。
擡頭看,貌似有只孫猴子正在眺望遠處。
今年龍眼大豐收,房前屋後,碩果累累。
穿過木棧道,就是六和居海鮮食府。
由古宅改建而來,臨湖而居,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六和居”的名號還真是名副其實。
古香古色的包間,斑駁的木牆,古舊的匾額,擺放著的老物件,獎狀、縫紉機,感覺是到鄉村別墅做客一樣。
當然最吸引我們的,還是這裏新鮮又大碗的各類海鮮啦!
海鮮池有一面牆那麽大,禁不住要多點幾樣了。
白灼土蝦,聽說土蝦對水質要求較高,肉質脆而甜。
白灼蝦蛄,雖然不是蝦蛄最好的時候,但大多還有軟軟的蝦膏,新鮮的蝦蛄肉質鮮美飽滿,令人不禁要多吃幾只了。
本地小管,個頭雖不大,但勝在新鮮,白灼最原汁原味,一口一個,爽啊!
油淋小管,這款小管個頭就比較大了,裏面還有白膏呢。
撈汁螺片,螺片的火候恰好,脆嫩脆嫩的,湯汁酸辣適口,鹹鮮入味。
粉蒸青蟹,青蟹滋補強身,鮮美味甜,雖然膏不多,但肉很鮮嫩,底下鋪層的粉絲更是因爲浸染了蟹味,非常好味。
海鮮吃得過瘾,也要來一道煎鴨,幹香耐嚼,大快朵頤。
海蛎炸,廈門特色小吃,基本是每桌必點。不僅海蛎新鮮,炸制的火候也很關鍵,才能有這酥脆又清甜的美味。
沙拉脆香柳,用菜葉托起一薄片外酥裏嫩、肥而不膩的五花肉,咬一口,脂香濃郁,對于最近有些發福的我,滿滿的負罪感啊!
地瓜粉條,別看其貌不揚,但這碗地瓜粉條已曆經四百年的曆史,聽說翔安用水煮,同安用油煎,安溪用清蒸,不管怎麽煮,都一樣Q彈爽滑,加入海蛎、蝦仁,就更甜美了。
所謂“無魚不成席”,一條清蒸包公魚適時出現,肉質肥厚,魚刺又少,老少皆宜。
紫菜海蛎煲,紫菜加海蛎,鮮上加鮮,絕佳拍檔,再加些肥瘦相間的三層肉,普通又好吃的漁家菜。
炒紅苋菜,據說“苋”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可見中國人食用苋菜的曆史也是相當悠久的。紅苋菜很軟滑,湯汁紅紅的,有潤腸清熱的功效。
象拔蚌蘿蔔湯,就是一個字,鮮!
最後的甜品很中式,鹹蛋黃炸芋泥條拼炸地瓜條,都是酥香甜軟的口感,雖然已經很飽了,還是忍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