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中心在功能和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首先是因爲不同的本地與區域經濟、特殊的空間嵌入和文化因素,其次是政府的監管制度和環境有很大差異,這點可以通過香港和新加坡的發展模式來說明。
亞太的兩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 比如充滿活力的本地經濟
- 政治相對保持穩定
- 良好的海陸空交通網絡
- 一個勤奮,精通英語的智力團隊和人才儲備庫
- 良好的通訊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發達的法律、會計、保險和航運金融服務
- 高效率低腐敗的公務員隊伍。
新加坡VS香港
發展模式的差異
但是通過仔細研究,香港和新加坡在發展模式上有很大不同。
新加坡地域優勢
首先,在地域方面,新加坡的所在的時區和亞太地區主要的金融中心,如東京和悉尼,以及歐洲的中心,如倫敦和蘇黎世,存在重疊工作時間的時區優勢,這一點香港不具備。
這種優勢有助于新加坡發展比香港更活躍的國際貨幣市場交易活動。在新加坡,外彙和衍生品交易已非常廣泛和複雜,使亞太地區與歐洲市場連接在同一天的交易之內。
香港地域優勢
但是,香港的地理位置優勢非常明顯,它的周圍遍布充滿活力和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如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中國台灣,這使得它的縱深金融腹地遠比新加坡廣闊。
國際銀行業務,就像如酒店商務業一樣,基本上是受位置限制的。香港的自由工作許可,讓國際金融專業人士很容易遷移到香港工作定居。
從1970年代末開始,香港政府通過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措施,推動香港成爲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例如,宣布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取消外幣存款利息收入的預扣稅,廢除其它各種關于利息收入的稅收。
香港作爲中國大陸的金融樞紐的作用在1997年回歸之後並沒有下降,反而在中國大陸入世之後不斷強化。
事實上,珠三角地區與香港的融合已經顯著幫助香港的産業升級,從原來的制造業爲導向的經濟升級爲經濟向多元化,現代化,和以金融,物流,貿易,法律和會計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爲主體的經濟。
政府的政策的影響
因此,人們可以很容易察覺到兩個中心在國際金融功能上的專業化分工。這種專業化的結果不僅因爲兩個中心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時也由于政府的政策。
香港的金融政策
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模式,顯著不同于新加坡,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私營部門的舉措,較小的依賴政府的控制或激勵措施。政府一直滿足于只提供基本框架,避免以其他方式直接刺激香港作爲一個金融中心的發展。
新加坡的金融政策
新加坡政府在促進新加坡成爲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道路上,發揮了更積極主動的作用。
新加坡國內大學的經濟地理學家Henry Yeung認爲,這是成爲“全球城市的不同的發展路徑(不同于倫敦與紐約模式)”。新加坡的兩家主權財富基金 Temasek Holdings (成立于1974年)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成立于1981年),對增強新加坡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彙市場
新加坡的外彙市場
新加坡有一個蓬勃發展的外彙交易市場,是名列倫敦,紐約和東京之後的世界第四個最活躍的外彙交易中心。同時新加坡也是亞洲首要的財富管理中心,通過衆多世界級金融機構的在新加坡的分支機構提供一系列的服務。
500多家當地和外國金融機構提供廣泛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包括貿易融資,外彙交易,衍生産品,資本市場活動,銀行財團貸款,證券承銷,並購服務,資産管理,財務咨詢服務,以及專業化的保險服務。
香港的外彙市場
然後,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香港已成爲全球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占全球交易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遠遠超過新加坡和倫敦的比重,鑒于未來中國在亞太地區中的主導地位,香港的外彙市場將進一步走強。
事實上,許多研究察覺和發現在其它的國際金融中心存在類似功能的專業化和互補的模式,它們的互補和專業化可以通過自己的區位和監管、制度方面的差異來解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介紹啦,如果您對新加坡留學感興趣,或者在擇校和專業方面有任何疑問,歡迎咨詢意騰留www.eistudy.com或者關注官微《新加坡留學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