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一條泰國想修卻又不敢修的運河。
克拉運河修建的緣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東亞成爲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輪船約10萬艘。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憑借地理上的優勢地位,大力發展轉口貿易,成爲世界性大型港口,馬六甲海峽每年爲新加坡帶來了巨量利潤。
話說海船爲什麽要經停新加坡呢?海上航線就像一條高速公路,長時間的航行之後,遇到一個大型的“停泊場”,來到休息區放放水、加加油、加加餐,買買土特産,這是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情,而新加坡的“停泊場”各種設施一應俱全,不僅有深水港能停大型輪船,還能進行中轉,重新裝配向世界各地運輸,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海上公認的最佳“停泊”處了。
新加坡的這種優勢並非不可破,只是周邊的馬來西亞、印尼國家能力跟不上,配套設施不完善,自然做不過新加坡。不過經新加坡的輪船大多是從東亞的中日韓三國發出或者發往這三個國家,也就是說如果從印度洋來的輪船要想來到東亞,得從馬六甲海峽的北口進入,然後向南行駛,經南中國海北上,其實繞了1000多公裏的路。1000多公裏,就要多走好幾天,多燒好幾天的油,那能不能節省一點呢?
從地圖可以看到,在泰國南部有一條狹窄的地峽——克拉地峽,所謂地峽就是連接兩塊較大陸地的狹窄地帶。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裏,被形象地稱爲“魔鬼的脖子”,而且分水嶺的海拔也只有75米,修建的工程難度似乎並不大。在這裏開一條運河,輪船可以直接從印度洋向東行駛進入南中國海,節省了大約1200公裏的路程,節省成本30萬美元。按照每年分流馬六甲海峽一半的船只,每艘船收費10萬美元計算,光是過路費都有50億美元,再加上綜合配套娛樂設施,可以極大促進經濟發展。泰國以情色業出名,正好可以讓在大海上饑渴已久的海員放松放松。比如巴拿馬和埃及,每年靠運河的過路費就可以滋潤地活著。
其實修建運河的這種想法,泰國已經想了300多年了。1677年,暹羅國王那萊在位時,西方的一個法國工程師來到這裏就曾向他提議在南部開通運河,只是300多年前的技術根本不具備修建運河的條件,只能作罷。100多年前,雄心勃勃的拉瑪五世再次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想法,然而除了技術和經濟原因之外,泰國還擔心法國趁機入侵這個想法只能“流于口頭”,沒有進入實質性的步驟。當然泰國運河的想法一直很濃厚,國際社會對克拉運河也非常感興趣,比如英法兩國,英國東印度公司曾實地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地形複雜開鑿費用太高,于是放棄了這個開鑿運河的想法。而法國則因爲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存在想開鑿除了馬六甲之外的另一條通道,而且法國對運河的修建十分熱衷,比如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法國都摻和過。
二戰時期,日本橫掃東南亞,提出了開鑿克拉運河的構想,日本有學者將這個項目稱之爲“日本在亞洲的蘇伊士運河”。但日本很快就戰敗,克拉運河還沒規劃就結束了。
二戰結束後,克拉運河重新被提出,2004年,時任泰國總理的他信提出開鑿運河,吸引國際石化巨頭進駐,把泰國打造成爲亞洲石油中心的構想,從而推動泰國經濟的發展。但是泰國政壇風雲變幻,隨著他信的下台,構想也就成了幻想了。
近十年來克拉運河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在中國,將之視爲打破馬六甲困局的重要手段,甚至在2015年傳出中泰兩國簽署了克拉運河的合作備忘錄,當然最後外交部澄清:“沒有聽說中國政府參與該項目計劃。”
克拉運河的熱度一直有增無減,那爲什麽這條黃金運河一直沒有修建呢?
技術不過關?巴拿馬運河也是類似的地形,在100年前也被修建了出來,100年後的今天技術更進步,連南海吹沙填島都可以實現,對于修建幾十公裏的運河不是什麽難事。
缺乏資金?根據2015年傳出的備忘錄,工程耗費10年,需要資金280億美元,並不算很多,而且國家上的投資機構對那麽多看似不靠譜的項目都願意投資,對于這種項目肯定不乏願意投資的機構。
擔心南部分裂?克拉地峽位于泰國南部,主要是穆斯林聚居區,南部的馬來人建立的穆斯林國家北大年王國,于1902年被泰王國兼並,被一分爲五府,但是馬來人的獨立運動一直進行,而馬來西亞的獨立更是鼓舞了泰國南部的穆斯林,目前南部五府的沖突短期內看不到和平的迹象。開通運河會加劇分裂?恐怕未必,運河如果經營良好,會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會有人搞分裂?美國50州,有人真心想脫離聯邦獨立?以一隅,敵一國,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麽到底是什麽阻礙了克拉運河的修建?
其實這是小國的悲哀所在,埃及和哥倫比亞的前車之鑒,才是讓泰國最擔憂的所在。
埃及,爲了蘇伊士運河,英法不惜挑動第二次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在此運河修建之前,亞歐船只需要繞道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開通後,節省了8000公裏的航程。對于這條運河,西方帝國主義國家觊觎已久,埃及被法國占領時期,拿破侖曾經研究過古埃及修建的運河遺址。而在拿破侖戰爭中失敗的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由于同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競爭中失利,轉而將目光投向了東方。法國人于1854年取得了蘇伊士運河的修築權,並于1859年動工修建,1869年正式通航。
然而迫于外債壓力,英國首相甚至不經過議會討論,直接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借了一億法郎,搶先出手低價買下了埃及統治者手裏44%的運河股份。
盡管成爲了運河第一大股東,但英國人仍不安心,因爲蘇伊士運河溝通本土和印度,印度作爲自己最重要的殖民地不容有失,于是英國在7年後直接占領了埃及。1914年,將埃及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
盡管1922年,英國承認了埃及的獨立,可是在1936年的《英埃條約》中仍保留了1萬人的駐軍權,也就保留了對運河的控制。
1952年,阿拉伯的英雄納賽爾推翻了埃及法魯克王朝,英國軍隊不得已于1956年6月,全部撤離了蘇伊士運河,賊心不死的英法兩國,爲了控制蘇伊士運河,在英軍撤離運河區4個月後,夥同以色列發動了蘇伊士運河戰爭(即第二次中東戰爭)。
由此可見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多麽喪心病狂。
盡管英法兩國在美蘇及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最終撤離了埃及,埃及也完成了運河的國有化,但是在軍事上埃及徹底失敗,埃軍最終以陣亡1600人,損失飛機210余架結束了戰爭。
但是自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以來,直到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結束,埃及都再也沒能逃離英法兩國的魔爪。
哥倫比亞,因爲巴拿馬運河,失去了巴拿馬。
1808年,當拿破侖入侵了西班牙的消息傳到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後,西屬美洲殖民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地拉丁美洲獨立戰爭。1819年,包括現在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巴拿馬在內的四個國家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盡管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先後在1829年、1830年退出了“大哥倫比亞”,但巴拿馬一直對“大哥倫比亞”不離不棄,直到1903年,因爲這條巴拿馬運河,“大哥倫比亞”失去了巴拿馬。
當西班牙人到達中美洲後,發現這裏東西是如此的狹窄,便計劃在此建造一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不過當西班牙准備將修建運河付諸行動的時候,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爆發了。
1823年,美國門羅總統正式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門羅主義”,同年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向美國提出了援建運河的請求,盡管美國此時還不是瀕臨東西兩大洋的國家,但是對修建中美洲運河的計劃是非常熱心的,畢竟這是控制美洲的大好機會。在四條運河線路中(巴拿馬地峽、尼加拉瓜地峽、墨西哥南部特瓦特佩克地峽以及哥倫比亞北部阿特拉托河附近),巴拿馬地峽以距離最窄,尼加拉瓜地峽有尼加拉瓜湖和聖胡安可河利用,成爲衆望所歸的線路。
爲了得到修築運河的權利,1835年,美國參議院授權總統可以同中美洲聯邦或者新格拉納達(大哥倫比亞解體後,巴拿馬同哥倫比亞組建)洽談運河事宜,然而當美國進行實地測量後,估算修築運河費用需要2500美元,美國的投資家們認爲風險太高而作罷。
美墨戰爭後,美國成爲瀕臨東西兩大洋的國家,對運河的需求愈來愈大,但新格拉納達對美國不太感冒。1845年,美國甚至挑撥巴拿馬人民獨立,以鞏固自己在巴拿馬地區的利益。
1879年,哥倫比亞(新格拉納達改名)不甘心美國在巴拿馬擴大影響力,于是將巴拿馬運河修築權給了法國公司,畢竟法國人有修築蘇伊士運河的經驗在先嘛,然而法國人低估了運河的修築難度。10年過去,准備的錢花完了,但是工程只完成了三分之一,運河公司破産,1898年工程全部停止。
幸災樂禍的美國人,屁顛屁顛地來到了哥倫比亞想要買下運河修築權,可是哥倫比亞議會不批准同美國出售巴拿馬運河修築權的條約,因爲條約中,哥倫比亞需要將10英裏寬的運河區租給美國(後美國要求變爲50英裏),運河美國在運河兩端駐軍,允許美國人管理運河,實際上把10英裏寬的巴拿馬運河變成了哥倫比亞的國中之國。哥倫比亞的拒絕,讓美國的願望落空。
1902年的美國,工業實力已經冠絕全球,1898年更是拿了沒落的西班牙殖民帝國練手,打了一場美西戰爭,哥倫比亞又怎麽能阻擋美國的決心呢?要知道,美國可是無恥地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海岸線的一部分”。
面對哥倫比亞的拒絕,美國人想了兩個辦法:一是武力占領巴拿馬,將之變成美洲的一個州;二是讓巴拿馬人民搞“獨立運動”,然後扶植一個傀儡政權。時任美國總統的老羅斯福總統就曾說:“如果巴拿馬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者現在它成爲一個獨立國家,那我一定高興。”如果巴拿馬沒有“起義”,那麽“我准備建議國會立刻采用一切手段,占領地峽並修築運河”。
可以說,美國對巴拿馬運河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當1903年,哥倫比亞拒絕美國的條約後,美國已經准備行動了,美國說“我們可以不同哥倫比亞,而同巴拿馬簽訂新的條約”。
就這樣在美國的支持下,巴拿馬于1903年11月3日發動了“叛亂”,11月4日宣布巴拿馬獨立,而美國主子第一時間就承認了巴拿馬獨立,派出了8艘軍艦抵達巴拿馬地峽兩端,以保護這個“獨立”的國家。
11月18日美國就同巴拿馬達成了新條約,美國以保證巴拿馬“獨立”的條件,獲得了運河區1432平方公裏永久的絕對控制權,付出的租金僅是一次性付清的1000萬美元以及後續的每年25萬美元,此時的運河區與其說是巴拿馬領土,不過說是美國的海外領地更確切,運河區連司法行政權都歸美國。
得到了巴拿馬地峽的美國隨即重新開工,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美國在接下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都控制了這條黃金水道。
自1920年代至80年代,60年中,美國人賺了450億美元,而巴拿馬只獲得了11億美元,直到1999年,巴拿馬運河才徹底歸巴拿馬所有。
然而事實上,美國從沒放松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因爲拉美一直被美國視爲其禁脔。
埃及和哥倫比亞的慘痛教訓,無疑讓泰國心驚膽戰,這是一個小國的悲哀,無法在國際局勢中置身事外,克拉運河一旦修建必然引來大國的競爭,本就“紅杉軍”“黃衫軍”亂戰不斷的泰國政局可想而知,更加混亂不堪。而在競爭中失敗的大國自然不甘心,想方設法地從中作梗,甚至效仿哥倫比亞搞南部獨立。
而且克拉運河的修建,必然是搶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的生意,尤其是新加坡,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他是最不想見到克拉運河修成的國家,肯定會使出各種招數。
不少網友以爲修建克拉運河可以打破馬六甲海峽困局,但真能如此嗎?克拉運河距離馬六甲海峽不過數百公裏,那些能封鎖馬六甲海峽的大國就控制不住克拉運河嗎?
所以說,我們破解之道還要另謀出路,一是自身實力的壯大,二是發展中緬通道、建設中巴經濟走廊,中歐陸上大通道。
大家以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