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
訪問期間,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問鄧小平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我出生在中國,會怎麽樣?我敢肯定你將會成爲新加坡的領導人。但如果我在中國,我很有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開了,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錯了。”
這句話是李光耀的自謙,同時也是對鄧小平政治能力的一種肯定。而類似的對話,在鄧小平1978年的訪問新加坡之行中還有很多….
李光耀曾在《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一書中,著重描寫了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的全部經過。今天,我們就從李光耀的視角,來回憶這次改變東亞未來的一次訪問。
【李光耀對鄧小平使用“激將法”】
2009年,當記者問到李光耀,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他的感受時,年邁的李光耀依然用“記憶猶新”來形容。他永遠忘不了1978年11月,一位74歲高齡的老者,從巴耶利巴機場的一架波音707客機上走下來。他腳步輕快,5英尺不到的身高掩蓋不住他的氣場與精神。
這一幕讓李光耀印象頗深。
而鄧小平與李光耀的此次會面,與其說是領導人會面,倒更像是闊別多年的老友。
早在1976年,李光耀就曾在中國與鄧小平有過簡短的交談,從那時起,李光耀就將鄧小平視爲偶像,他由衷希望鄧小平有朝一日能夠來到新加坡。兩年後,鄧小平如約而至,李光耀親自接機,迎上前來于小平同志鄭重地握手。
雖然1978年中國與新加坡尚未建交,但新加坡拿出了最高級別的外交禮儀迎接鄧小平。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得到了新加坡總理級別的接待,可謂是誠意滿滿,這在世界外交曆史上也是極爲罕見的。
在檢閱完儀仗隊之後,鄧小平同李光耀乘車到總統府賓館去了,那裏有專門爲他准備的迎賓別墅,只有國際上知名的領導人,才能住到這裏。
隨後,李光耀在總理辦公室與鄧小平展開三個小時左右的會談。
雖然已經是11月,但新加坡的總理辦公室依然需要開冷氣。李光耀曾規定,冷氣房內不允許吸煙,但今天李光耀卻破了例,他將煙灰缸和痰盂擺到鄧小平面前,示意可以在這裏吸煙。
然而直到會談結束,煙灰缸裏依舊空空如也。會談結束前李光耀問鄧小平,你煙瘾那麽大,爲什麽沒有吸煙?能憋得住嗎?
鄧小平只是笑呵呵地回答說,上年紀了,自己的夫人與醫生都建議我少抽一點煙,我聽聞李先生對香煙的味道很敏感,索性就不抽了。
鄧小平這一小小的舉動,讓李光耀再一次産生敬畏之心。
白天,鄧小平提議想要看一看新加坡的小康家庭,于是李光耀派新加坡外交部長李炯才陪同,與鄧一起前往大巴窯公共居民區。
進入大巴窯後,鄧小平頓時感慨萬千。
50多年前,自己去法國馬賽留學的時候,曾在新加坡中轉過,當時新加坡給他的印象是又破又爛的漁人碼頭,公共環境又髒又差,百姓生活艱苦。而到50年後,新加坡華人居住的公共居民區雖說不算富有,但也著實達到了小康水平。
鄧小平進入一戶人家,打開冰箱,看見肉類、乳制品、蔬菜、水果一應俱全,臉上露出些許驚訝,他說:“爲什麽同樣是華裔,你們卻如此富有,而我們卻還很窮?”
這個深入靈魂的問題,的確是70年代中國的痛點。那時候中國經濟水平不高,工業得不到發展,百姓收入與物質生活比較匮乏。能讓中國人過上物質富足的好日子,是鄧小平夙興夜寐思考的問題。
彼時,改革開放還在雛形階段,但經過大巴窯的參觀,鄧小平下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
晚上,李光耀在總統府賓館備下晚宴。按照外交規矩,兩位領導人應該坐在對面,然而這次,鄧小平選擇帶著翻譯做到李光耀的身旁。
席間,鄧小平回想起白天的所見所聞,面帶微笑地稱贊李光耀,這讓李光耀受寵若驚。
當李光耀問及原因時,鄧小平講述了自己當年留學法國馬賽途經新加坡的時光。李光耀將一個貧瘠的小漁村改變成集服務業、金融、環境優美于一身的花園城市國家,是真的不容易。
此時的李光耀大概能明白鄧小平的心境,也清楚中國未來一定要發展經濟,于是他對鄧公使用了“激將法”。
李光耀說,新加坡是一個小國,這樣的成績只算得上很小的成就。凡是我們能做到的,你們一定能做到,而且會更好。因爲新加坡人大多都是南華農民的後裔,中國有那麽多“狀元”(指知識分子),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有詩人,有藝術家……相比于新加坡人,我們就是目不識丁的務農漢,沒有辦法與中國比較。
這句謙虛話,給鄧小平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誠然,中國幅員遼闊,有土地、有資源、有勞動力,天然良港無數,鐵路交通發達,如果真的要搞經濟的話,還真不能與新加坡看齊,一個漁村尚且能發展到這一地步,按照中國的條件,只能發展得比新加坡更好。
李光耀這招“激將法”,成功激起了鄧小平改革中國經濟的鬥志與決心。
晚宴上,二人還對東南亞政治局勢交換了意見,相談甚歡。期間李光耀頻頻點頭,對鄧小平的局勢分析表示充分認可。
晚宴結束前,鄧小平誠摯邀請李光耀再訪問一次中國,他希望下一次訪問時,能給李光耀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李光耀答應了,他稱自己一定會去。
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的行程只有兩天,這兩天對于李光耀而言是不可忘卻的記憶,尤其是第二天的訪問,李光耀中肯地說,那一天我才知道什麽才是優秀的國家領導人。
- 【洞悉一切的智慧老人】
鄧小平這次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訪問新加坡,爲的就是考察新加坡的經濟模式。新加坡作爲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底氣和驕傲還是有的。
第二天,鄧一行人要參觀新加坡的外資企業,也是這次行程的重頭戲。
新加坡給外人展示的,一直都是環境優美、開放包容的東南亞大都市形象,無數外國資本在新加坡入住,港口貿易與金融服務占新加坡收入的很大比重。即便如此,當時的李光耀心裏還是認爲,中國作爲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想學到新加坡的“精髓”,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在考察期間,鄧小平問了李光耀幾個問題,讓李光耀改變了之前的想法。
在參觀企業時,鄧小平問:新加坡是如何處理外來資本與國內勞動力關系的?同時又問:新加坡勞工在外企的收入能否保證他們自己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外來資本與國內勞動關系中,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
三個問題字字珠玑,讓李光耀驚愕的同時,也對鄧小平深感佩服。
對于中國而言,改革開放是要走的,但怎麽走?以什麽方式走?才是問題的關鍵。在中國全面實行改革開放以前,國際局勢依然在往極端化發展,要麽是蘇聯模式下純粹的社會主義,要麽是歐美模式下純粹的資本主義。
像鄧公那樣,既要保留社會主義體制,又要借鑒市場經濟長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走一條符合中國的“折中路線”,李光耀還是第一次見到。
的確,新加坡真正引以爲傲的,並不是表面上繁華幹淨的都市,而是在于妥善處理好外來資本與國內民生的關系。放眼整個東南亞,既讓人民生活福利提高,又能讓經濟穩步向前的國家,只有新加坡這一個。
鄧小平向李光耀問出的這三個問題,正是新加坡的關鍵,這不得不讓李光耀感到佩服。
後來,李光耀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回憶道,鄧小平是一位高瞻遠矚的老人,他考慮的是中國人民實際需求,削弱了無意義的極端意識形態論戰,將中國的改革讓鄧掌舵,沒有比這更讓人放心的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需要外資引進,但自己相信,中國一定會處理好外資與國內人民的關系。
于是,在第二天的考察接近尾聲的時候,李光耀就向鄧小平問出了文章開頭的問題。雖然李光耀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結束了問話,但這是一位成功的小船船長對另一位大船掌舵人的肯定。
兩天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臨別之際,李光耀親自前往機場告別鄧小平。接機與送機,都有國家總理親自出席,在新加坡的外交史上也是少有的。
1979年,鄧小平將新加坡的所見所聞在一次講話中提了出來:
“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們怎麽利用外資,結果發現新加坡也能從外國人建設的工廠中獲得利潤。第一,外國企業在新獲得的淨利潤有35%的稅額要歸新加坡國家所有;第二,新加坡勞工的收入會完全歸于工人;第三,外國投資帶動了新加坡的服務行業,這些都是國家收入。”
新加坡的底牌,被這位智慧的老人洞悉了。中國對新加坡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新加坡也通過鄧公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 【再會老人】
1980年,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兩次訪問中國。
4月,李光耀訪問武漢,成爲武漢開放後“第一位外國國家級領導人”訪客。
11月,李光耀攜家眷再次訪問中國,這一次他見到了鄧小平。
再次見面,二人鄭重握手,闊別兩年又像老友重逢。由于彼時兩國尚未建交,李光耀這次訪華是以個人名義,他帶著夫人與女兒遊遍了中國。
在武漢,他們看見武漢大學內書生朗朗;在廈門,他們吃到了當地最正宗的薄餅。中國的希望與唇齒間的美味給李光耀的家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月11日上午,鄧小平與李光耀第二次會談中,李光耀由衷感謝鄧小平遵守了當初在新加坡時許下的諾言,他看到了一個正在改變的中國,並對中國四個現代化的成功表示祝賀,這對亞洲及東南亞在新加坡都有好處,中國經濟開放了,其他國家就又多了一個好的貿易夥伴。
鄧小平與李光耀就東南亞局勢充分交換了意見,鄧小平指出:
現在有一部分國家認爲,東南亞最大的威脅是中國。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彼此之間就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中國地大物博,要東南亞的地盤幹什麽?當務之急是擺脫中國的貧困。擺脫中國人的貧困並不只是20世紀末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要花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能達到。中國目前的國策,就是永遠不稱霸。所以還請李光耀先生多做一做東南亞方面的工作,讓他們了解一下真正的中國呀。
李光耀深感同意,並再一次贊歎鄧小平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政治家”。
這次訪問中,他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中國變得更自信了,也變得更堅強了。同時李光耀更加堅信,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一定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 【尾聲】
1997年2月19日,中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中,鄧小平逝世。消息一出,世界震驚。李光耀在第一時間得知鄧小平去世後,立刻走到大使館,對鄧小平的辭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在悼詞中,李光耀這樣寫道:“鄧小平是世界領袖中的巨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拯救了12億人口。”
根據後來的統計,截止至2月22日,每日來到大使館門前悼念鄧小平的人數達到3000多人。對于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而言,已經是不小的數字了。鄧小平不但是中國的掌舵人,也是全球華人的精神領袖。
不久,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表緊急聲明,鄧小平的逝世是世界的損失。聯合國總部降半旗致哀,27日聯合國會議中,參會人員集體爲鄧小平默哀。
2009年,當記者楊瀾詢問李光耀,當年爲何對鄧小平采用“激將法”的時候,年邁的李光耀似乎又將思緒回到了從前,他說自己只不過是隨口一說,沒想到鄧先生真的把我的話聽進去了,對于中國而言,這確實是一個挑戰,但我也相信中國一定能做到。
2010年,應李光耀要求,在新加坡湖畔上,矗立了一座新落成的鄧小平紀念碑,碑上的老人目光深邃,仿佛永遠注視著未來。這是李光耀對鄧小平同志的緬懷,對他成就的認可,對中新兩國友誼的祝福,對華夏民族邁向世界的自信。
一位老人的新加坡之行,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新加坡。鄧小平與李光耀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二人互相勉勵,造就了中國與東南亞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