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2日到13日,美國將在華盛頓舉辦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中國、俄烏沖突以及貿易問題預計將成爲這場會議的關鍵議題。美國一直希望東盟能充當其遏制中國的“棋子”,力促東盟國家在華盛頓“印太戰略”框架下發揮核心作用。拜登政府上台後,更是密集派遣國務卿等高官接連訪問東盟國家。雖然美國挑撥離間,但中國和東盟的關系仍發展順利。《環球時報》近期所做調查更是顯示,九成受訪者認同中國與東盟關系友好,超過3/4的受訪者對未來五年中國與東盟關系的走向持樂觀態度。
超六成受訪者對東盟印象好
今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18至69歲公衆及在校大學生開展“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認知與態度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在線問卷匿名填答方式,公衆調查部分共回收有效問卷2012份,大學生調查共回收1150份有效問卷。
在回答“您對東盟的印象如何?”這個問題時,61.8%的公衆受訪者對東盟有好印象,即選擇“非常好”和“比較好”兩個選項。僅有不到6%的受訪者選擇對東盟印象“比較差”或“非常差”。
調查同時邀請受訪者爲東盟各個方面的印象打分。其中,“東盟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兩個選項在中國公衆心中印象最佳,平均印象分4.1分(滿分5分)。此外,“文化燦爛”“曆史悠久”也得到了4分的高分。
值得注意的是,公衆調查結果顯示,到訪過東盟國家的受訪者對東盟的總體印象和各個方面印象明顯高于未去過東盟國家的受訪者。受訪者學曆越高、年齡越大,對東盟的印象越好。18到29歲受訪者對東盟的總體印象,遜于30歲以上的各個年齡組。
如果橫向比較,中國公衆對東盟的好感度要高于美國、歐盟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組織。調查結果顯示,在1-5分的好感度分中,東盟獲得了3.8分的平均分,排在第二的歐盟爲3.2分。受訪者對美國的好感度最低,僅爲2.4分。
在校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對東盟總體印象較爲正面,尤其對東盟“資源豐富”和“文化燦爛”兩個方面的印象最佳。受訪大學生對東盟的好感度高于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組織。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出,在過去二三十年中,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系建設在整體上非常成功。這一成果和中國對東南亞的外交努力有密切關系,也顯示出即使中國和少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等問題上有分歧,但相關矛盾均在管控中,沒有成爲雙邊關系的主基調。中國公衆對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持支持和信任態度。
超九成受訪者對東盟感興趣
那麽,中國公衆對東盟的了解程度到底有多高呢?調查結果顯示,87.4%的受訪者表示對東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對東盟地理、經濟、文化相對比較了解的受訪者,占比均在50%以上。
在回答“您對東盟是否感興趣”的問題時,超過九成的受訪者給出肯定答複,且表示興趣較高的受訪者占比接近2/3。其中,東盟文化藝術對中國公衆的吸引力最大,對其感興趣的受訪者占比超過一半。此外,東盟經濟商貿、科技、自然、曆史、體育5個方面的吸引力處在第二層級,感興趣的受訪者占比均在四成左右。
在大學生群體中,54.3%的受訪者表示對東盟有了解,比較了解東盟的政治、地理、文化、經濟的受訪大學生均超過50%。同時,大學生調查結果也顯示,他們對東盟國家總體保有較強興趣,選擇“非常感興趣”“比較感興趣”“有些感興趣”的受訪者占比合計達66.7%。
中國公衆對哪個東盟國家最感興趣?答案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所獲興趣分和好感分分別居于第二、第三位。和公衆調查結果一樣,新加坡在受訪大學生中也獲得最高的興趣分和好感分。此外,泰國、馬來西亞所獲興趣分和好感分分別居于第二、第三位。
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受訪者對新加坡的興趣和好感程度最高符合普遍認知。“新加坡作爲以華人爲主體的社會,在許多方面和中國具有相似性。在過去這些年中,新加坡對華態度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呈現出明顯變化,顯示出該國也在不斷根據國際形勢調整外交態度,極力避免成爲美國在亞洲制衡中國的‘棋子’。”
“可以看出,和中國經濟文化往來越多的東盟國家,中國公衆對其的了解就越多,興趣也就越濃。新馬泰旅遊是中國開放出境遊以來經營時間最久的産品,公衆對這三國的興趣和好感最強並不奇怪。”呂祥表示,中國公衆也應更加關注其他東盟國家,相信隨著“一帶一路”項目在東南亞的拓展,中國公衆對東盟其他國家的了解也會加深,印象也會越來越好。
超3/4受訪者樂觀看待中國與東盟未來關系發展
對于“您認爲中國和東盟關系如何”這一問題,90.4%的受訪公衆認爲雙方關系友好。其中,認爲雙方關系“非常友好”和“比較友好”的受訪者占比超過2/3。中國與東盟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也獲得廣泛民意支持。數據顯示,95.7%的受訪公衆支持中國與東盟發展睦鄰友好關系。其中,持“非常支持”和“比較支持”態度的受訪者占比合計達八成。
絕大部分受訪者對中國-東盟關系的未來走向看法十分積極。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4的受訪公衆對此持樂觀態度,僅有不足3%的受訪者持不樂觀態度。相比于未到訪過東盟國家的受訪者,到訪過東盟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與東盟未來五年的關系走向更樂觀。
當前中國和東盟的友好關系在大學生群體中也獲得廣泛認同,近八成受訪大學生認爲雙方關系友好;其中,認爲“非常友好”或“比較友好”的受訪大學生占比超過50%。同時,支持中國與東盟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的受訪大學生也占絕對多數,達94.7%。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述調查數據符合人們對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客觀認知。在中國的周邊外交中,東盟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歐美相比,中國民衆對東盟的好感度與親近度更高。這表明中國和東盟友好關系的發展存在強大內在動力,加強合作和交流將繼續成爲雙邊關系的主流。
美國被認爲是最大幹擾因素
長期以來,南海問題是中國與東盟關系中的關注焦點,也經常成爲美日等國炒作與挑撥中國同東盟矛盾的切入點。但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您認爲中國和東盟國家能否處理南海問題”的問題時,26.9%的受訪者選擇“一直能妥善處理”,另有67.3%的受訪者認爲,“雖有分歧,但總體能妥善處理”。這意味著共有94.2%的受訪者對中國和東盟能妥善處理南海問題持積極樂觀態度。
那麽,什麽被認爲是中國和東盟發展關系的最大障礙?77.8%的受訪公衆認爲美國是中國與東盟關系良好發展的最大幹擾因素,其中30-39歲受訪者中持這一觀點的比例尤其高。60.6%的受訪大學生也認同“美國是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的最大幹擾因素”。
“近年來,美國一方面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撥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所謂的‘印太戰略’施壓東盟國家和中國脫鈎,遏制中國的發展。”許利平表示,對此,無論中國公衆還是東盟國家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次調查也充分顯示出中國公衆對這一態勢有著敏感認知。呂祥表示,截至目前來看,東盟整體一直在避免明確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也符合中國的立場與利益。
雙方加強經濟領域合作獲得最高認同
中國和東盟應該在哪些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調查結果顯示,經濟領域最被看重,有58.9%的受訪者選擇這一選項,排在第二的是公共衛生領域(52.7%)。在新興領域中,受訪者最看重在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方面的合作。
在高校合作方面,當被問及“若本校有與東盟國家大學的交流活動,您是否支持”時,選擇“非常支持”“比較支持”“有些支持”的受訪大學生分別占比39.4%、36.5%、12.5%,合計88.4%。中國和東盟的高校交流,哪些領域可以作爲重點?調查得知,“文化藝術”類大學交流活動最受中國大學生歡迎,提及率達到61.6%;其次是“語言學習”(56.3%)和“學術”(53.3%)。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23次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和東盟再次重申進一步加強合作夥伴關系。會議強調了旨在促進雙邊實質、具有意義和互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部分領域,如通過升級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來加強在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合作。
此外,東盟更高度評價中國持續支持東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包括對東盟抗疫基金等捐贈600萬美元。雙方一致同意加強合作,促進後疫情時代經濟複蘇等。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爲1.35萬億元,東盟再次成爲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分析認爲,這一數據顯示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強大韌性,也顯示出RCEP給中國與東盟帶來的紅利開始顯現。
“東南亞國家對所謂的‘自由’和‘開放’不太感興趣,他們更關心如何滿足本地區的需求以及如何從疫情中恢複經濟發展。”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今年1月曾援引新加坡國際關系學者、前外交官馬凱碩的話稱,美國在東南亞側重所謂“國防安全”的做法可能不是其長期利益的最佳保障。“長遠來看,美國軍費開支越多,在應對更強勁、體量更大的中國經濟方面的效果就越差。”
馬凱碩認爲,在與東南亞的經貿往來方面,中國已超過美國。2020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6850億美元,幾乎是美國與該地區貿易額的兩倍。20年前,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是中國與該地區貿易的3.5倍。“歸根結底,貿易才是最重要的數據。關鍵不是你往本地區派了多少艘潛艇,而是你與該地區有多少貿易。”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