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感染數據和疑似數據連續多日的下降,以及治愈人數的不斷上升,我們似乎看到了疫情拐點的即將來臨。
社交媒體上求助的信息也越來越少,患者、醫院等也進入到正常的救治階段,各地居家隔離、封城封小區帶來的就醫、生活不便等也都漸漸銷聲匿迹。
我們看到的是全國各地的物資、捐助、財政補助紛紛湧流到湖北,也看到各地的醫生、護士削發銘志,趕赴抗疫第一線。各地感人的、動人的故事在媒體傳播,70歲老人捐出一生積蓄爲了抗疫。蒙面年輕人扔上一個紙包就走人,原來裏面是五萬元的捐助。
各地複工複産也漸漸走向正軌,學生也在網絡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餐館也借著外賣開始了新的生存之路。
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生活即將回歸正軌,日子還是得繼續過,經濟發展、人民幸福、小康社會,2020年將迎來第二個春天。
另一方面,冬天卻在某些地方降臨,特別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這兩個東亞國家的感染人數持續上升,已經進入到了社區傳播的流行階段,前景十分不樂觀。按理說他們有著武漢的借鑒,應該不至于這麽粗心大意,也暴露了他們政府管理的弊端。
這又讓我們開始想到舉國體制的好處來了。所謂舉國體制,從字面意義來說就是舉全國之力,由政府來統一調配資源。更細化一點,就是中央集權,中央政府借助超大的權力,把地方政府、社會團體和個人等各類資源都集中在手裏,運用于某一個單一的 目標。
這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集體主義或者說愛國主義的思想,一種部分服從集體的犧牲,也可以看到國家的強大和主宰。當然一般情況下,舉國體制並不會發生,因爲這往往需要太明顯的犧牲,但是它一直潛伏著,組織和權力都在,隨時可以被喚醒。
比如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就是一次國家安全的緊急狀態,近乎戰爭的到來。這給舉國體制帶來了絕對的正當性。爲了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動用全國的力量來,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舉國體制用的比較多的,也都是能夠惠及比較多人的地方,比如修高鐵的拆遷征收,比如奧運比賽、世博會。高鐵便利大部分人的出行,到今天來看,應該沒有什麽異議。奧運等國際賽事,也能夠長國人的自豪。
很多國家因爲信奉的是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所以很難調動大量私人的、團體的甚至地方政府的資源,他們的政府在社會面前沒有這麽大的權力,或者說必須講究法律,而一旦法律程序啓動起來,就是漫長的打官司。相比之下,中國就沒有那麽多程序,因爲法律系統也是在國家的掌握之下的。日本、韓國目前面臨的也許就是這樣一種狀態,相當于政府的強制性的硬實力,他們只能使用軟實力:向國民發布最新的疫情信息,鼓勵國民自覺自願地在家隔離,主動上報,而不可能向中國這樣強制性地封城、封小區。
要那樣的話,他們基本上就會被趕下台,選舉中會造成特別大的把柄。
當然,舉國體制不能取代日常的生活。個人的權利和需求還是需要得到滿足,集體和國家也要落實到個人身上來。但是也許災難來臨的時候,集體的力量更強大,真的是一個無法回避和拒絕的問題。人們诟病的是日常管理的冷漠和殘酷,而不是緊急狀態下的蠻橫。
而要知道,中國人大部分時候都處于一種焦灼的緊急狀態,都在擔憂生計、生存、發展、溫飽。也許心態放松下來,不再那麽需要奧運冠軍、需要贏在起跑線、需要世界第一,也許舉國體制就會慢慢地被法的運行所取代。
期待那一天能夠更早地到來,也希望災難不再降臨在一個愛好和平而內心不安的國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