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朵媽看了一部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連看四集都沒刹住,內容真實戳心,直擊當代媽媽的痛點,強烈推薦。
既有正在培養奧運冠軍的華人精英媽媽,也有卷到一人打兩份工供娃學琴的新加坡素人媽媽,個個都是人間真實。
01
秀玮,新加坡媽媽,今年35歲,有兩個娃。
她像很多媽媽一樣,一面精力十足地整天忙個不停,一面又眼中略帶疲憊。
她正在給女兒sasa備戰二胡獎學金的考試。如果考上了,孩子整個學琴階段的學費都可以免掉。
而sasa卻說:“我媽媽就是逼我考進,那個不是我的夢想。”
好了,問題來了
媽媽深知學習的重要,可孩子並不理解,這就是現在教育的一大痛點——母子間因爲學習而發生鬥爭,每個家庭都在經曆著。
秀玮和sasa之間的戰鬥總是在每晚練琴時爆發。
秀玮本人是鋼琴老師,所以Sasa一個錯音都逃不過她的耳朵。
剛開始彈錯時,媽媽還做鬼臉提醒女兒,把Sasa逗笑了。那個瞬間我就喜歡上了這位媽媽,因爲她有趣有愛,活生生的。
媽媽規定Sasa每彈錯一次,就必須重來,孩子已經again了十遍還在錯。媽媽開始著急:“我不要聽到錯,怎麽可能十遍了還在錯。”
可是媽媽越生氣,Sasa就越錯,孩子越錯,媽媽就越暴躁。
然後Sasa不肯彈了。
媽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平靜地說:如果不想我發火,那就請你把手放上來。
哈哈哈,這一幕太真實了,還用了“請”字。
這個“請”,既是尊重也是警告,我也會這麽說,做媽媽的都懂。
Sasa感覺到了事態一觸即發,開始哭。哭是孩子最後的武器了,通常這麽一哭,老母親就下不去手了。
果然,秀玮收拾東西離開了,但是她把sasa 關在了琴房,不許她出去。
Sasa 很有個性,她不服從,還把門反鎖了,對媽媽說我把你鎖在外面!
唉,這相愛相殺的一幕,爲什麽忽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房間裏Sasa在堵氣彈琴,房間外秀玮對著鏡頭在反省自己。
這就是媽媽呀,不斷犯錯也不斷反省自己,不斷和孩子對抗也不斷和自己對抗。
媽媽之所以了不起,不是因爲她正確,而是她能反省,能做自我批判,能不斷進步。
接下來,秀玮又說:
她怎麽會知道我的苦心呢,通常是長大以後才知道。
我小時候只知道爹娘很辛苦,下大雨都要去學琴,生病了都要去學琴,可是爲什麽要學,不知道。
長大以後才知道,哦,這是對的。
爲什麽秀玮從小被父母逼著學琴,長大後會明白父母的苦心,可有些孩子長大後就會怨恨父母?
原因很簡單,如果不是從小學鋼琴,秀玮不可能從福建一個小城考上新加坡的藝術院校,後來又留在新加坡,成家定居。
鋼琴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從國內小城市一步跨入國際一流大都市。
那麽她原來吃的苦,受的罪都有了意義,她對父母當年的做法不但理解而且認同,不但認同還會再用到下一代的教育上。
所以孩子長大後是否理解父母,關鍵要看他後來的發展能不能超越上一代人,超越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境遇,去到一個更大的世界,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父母雞娃要想將來不遭孩子埋怨,就要爲他規劃一條往上奔的路,讓他獲得原來生活中沒有的東西。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至少在一方面孩子經曆過從無到有,他長大後才會理解父母的苦心。
否則,一旦雞娃失敗,父母可能要成爲千古罪人,這是非常殘酷的。
02
練過鋼琴後,sasa還要練一個半小時的二胡,鋼琴只是媽媽給她規劃的基礎訓練,二胡才是主攻方向。
9歲拿到獎學金,10歲考上新加坡青年華樂團,這是媽媽給sasa制定的目標。
除了這個目標,正在讀三年級的Sasa,馬上還要迎來人生的第一個關口GEP考試,也就是天才班選拔考試,只有1%的孩子能被選上。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篩選,到了六年級還有一次選拔,學生被分爲三到四個梯隊,前5%的孩子將進入直升高中的直通車。
這兩次分流的意義不亞于高考,競爭前移到小學,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因而新加坡教育被稱爲卷王。
其實,新加坡的卷還在于小學半日制,留出下午的時間鼓勵大家上課外班。
而且在課外班上得分高的孩子小升初還能加分,這也是很多學生上興趣班的原因。
這可真是太卷了,逼著父母對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然而層層篩選的教育體制正是新加坡經濟繁榮的根基。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的精英治國造就了經濟奇迹,成爲亞洲四小龍,而治國的精英就來自于新加坡一直推行的精英教育,通過不斷篩選讓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優先匹配給頂尖學生。
有什麽樣的教育體制就有什麽樣的家庭教育啊,國家把賽道都畫好了,那老百姓肯定是爭先恐後,拼了命的推著孩子往前跑。
普通家長本事再大也只是鑲嵌在社會機器上的一個小零件,在教育上我們其實沒有太多自由,大環境基本上就把人拿捏住了。
我們與其批評虎媽,不如去審視一下社會,如果上升通道能伴隨孩子一生,誰不想讓娃擁有幸福的童年呢?
分流的壓力下,秀玮爲Sasa制定了兼顧音樂和學業的雙路線,還專門爲她請了一個輔導GEP考試的私教。
另外Sasa還要上很多課外班,媽媽甚至還給她報了國內的作文網課。
衆多學業中還是二胡最重要,秀玮的目標十分明確,考上二胡獎學金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長遠的目標是,在小六分流時,考入藝術與學業並重的IB體系名校SOTA,這樣在以後的升學競爭中才可以占據主動。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一家人都要全力以赴,四個大人每人負責一塊, 宛如一個有限責任公司。
秀玮更是挑起了重擔,她身兼數職。
不僅輔導孩子學琴,還要打兩份工。一份是她的全職工作,另一份工是在家開鋼琴補習班,整個周末從早到晚排滿了課。
不然就無法負擔sasa的教育支出。Sasa的老師是新加坡華樂團的知名演奏家,相當于我們請了一位國家交響樂團的老師,這學費肯定是天價。
秀玮真是太強了,不僅親自陪練輔導,還要打兩份工給孩子掙學費,她把一切都獻給了孩子。
這世上也只有當媽的能這麽偉大。不過肯定也會有人diss她,說這個媽媽沒有自我,把孩子當成了全部,這是一種可怕的愛,叭啦叭啦。
我想替秀玮說句公道話,哪個媽媽沒有自我,誰沒有自己喜歡做的事,誰不願意過的輕松舒服?
擁有自我非常容易,隨心所欲,對自己好就是了。而爲了孩子犧牲事業,犧牲青春才是難的,即便是媽媽也不容易做到。
我注意到影片中,秀玮有箍牙,說明她很在意外表,在意自己。絕大多數媽媽不是沒有自我,而是被育兒、家庭、工作擠壓到無法關注自己。
雖然秀玮如此辛苦,但她從不報怨,她念叨的還是孩子。心疼Sasa沒有媽媽陪伴,去哪兒都是外公陪著。
孩子問她爲什麽媽媽不在,總讓外公陪她,秀玮安慰她:“因爲媽媽也沒有時間陪伴外公,你可不可以幫助媽媽,替媽媽陪陪外公?”
Sasa就開心地答應了,懂事的樣子讓人心疼。
看到這裏,不禁唏噓,秀玮活得這麽苦值得嗎?
新加坡雖卷,但當個普通人生活也不差,她本可以過得安逸。
通過秀玮的經曆可以推測出來,她不滿足于現世安穩,希望自己有所成就。
年輕時,秀玮在新加坡學音樂之路因爲經濟原因中斷了,改學了別的專業,然後就是結婚、供房、養兒育女,這一生就和音樂無緣了,這是她人生最大的遺憾。
同時,她也懂得了學業的重要,等走上了社會,你再想從一個文員坐回到鋼琴前,路已經斷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希望活得閃亮一些,精彩一點,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舞台,這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很多被批評雞娃的媽媽其實都是眼裏有光,心裏有火的普通人,不是精英才雞娃,還有更多像秀玮這樣,自己非常努力,但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實現夢想的女性。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媽媽不要雞娃,那社會就應該給女性更多機會,讓她們去實現夢想。
反過來想想,雞娃越厲害越說明這個地方的成年人缺少機會。
03
《了不起的媽媽》還原了一個媽媽最真實的樣子,而不是簡單地給媽媽們貼上虎媽或者佛系的標簽。
影片中的秀玮有對孩子嚴厲的一面,但也展現了她對孩子的理解和鼓勵。
特別是,Sasa後來沒考上獎學金,秀玮第一時間不是埋怨孩子,也不是悲觀失望,她反而笑著鼓勵Sasa :
你第一次去考時才幼兒園,你沒有通過,我很開心。
第二次去考,你沒有通過,我很開心。
第三次去考,你沒有通過,我很開心,因爲你能大膽地拉給別人聽,這就很棒了。
Sasa問,那要是還沒考到呢?
秀玮說,那也沒關系啊,他們會說,哎呀,特裏莎又來了!
然後,母女倆哈哈大笑。
我相信,有這樣的媽媽sasa的內心是幸福的,雖然經曆風雨,她也一定能成長的很好。因爲在媽媽的眼中,努力嘗試比成功更重要。
爲什麽秀玮可以有這麽好的心態,我想是因爲她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普通人必須用盡一生的努力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