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七月半,龜亂竄”,在我國民間,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正因爲這句話,所以又給七月半的日子蒙上一層恐怖的氣氛。
農曆的七月十五,既是民間世俗的“龜節”、七月半,又是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儒、道、釋”三家“各取所需”,實現了“三教一體”和“三流合一。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爲古老傳統節日。
這個節日不僅中國有,東亞很多國家都有,比如: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泰國等,“中元節”是全球華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也是衆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也算是影響力非常大、曆史文化悠久的傳統節日了。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現在隨著人類的進步發展,已經演變成燒汽車紙模、別墅紙模、飛機紙模、手機紙模等“高檔科技貨”了。
民間傳說
在我國民間,人們認爲,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都是G門大開的日子,在這段時間內會有很多G魂在陽間徘徊,還有一些人會主動把自己家已過世的先人給“請回家”暫時供奉著,所以這就又得來一句俗語:“七月半,龜亂竄”。 民間還有說法:農曆的七月開始進入秋季,秋季五行爲金,爲肅殺之氣,而七月十五也正是中元節,也是七月陰氣最重的一天。
七月十五月圓之夜,爲什麽陰氣重呢?在陰陽系統裏,把太陽看做陽,把月亮看做陰。白天爲陽,晚上爲陰。神佛人拜陽,妖,鬼,怪拜陰。這也是在十五的晚上會看到黃大仙拜月的景象。在古代行刑叫秋後問斬,處決犯人要在七月半的說法。
民間禁忌
民間對于這個月份的禁忌是比較多的,比如:
1、八字偏弱的人或老人小孩到傍晚一定要提前回家,不能在晚上叫別人的名字,也不能從後邊拍別人的肩膀。人身上有三把火,一把在頭頂,兩把在肩膀,八字比較弱的人,一叫一拍三把真火容易熄滅,已遭遇災禍。
2、床頭忌挂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G魂”入侵的時刻。
3、忌夜遊,八字輕的人盡量不要夜遊。
4、忌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魂的食物。
5、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忌亂踩。
6、最好別去:醫院、墳場等陰氣重的地方、江河海邊,盡量不去探病問喪、不去遊泳、夜晚不上山、不一人獨行。
還有些地方的民間禁忌就更“奇葩”一些了,比如:夜晚少穿紅衣出門,否則……,還有不能在植物下停留,夜晚不能戴墨鏡,絕不可玩牒仙、筆仙這類東西;夜晚不可吹口哨,不可嬉笑打鬧,不要直呼人名(直呼人名的話,髒東西會記住這個名字)。
以上這些民間忌諱雖然有很大的迷信成份在裏面,但這也反映了古人對先人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一些科學未解之謎的敬畏之心。
就其文化內涵而言,“七月半”節日的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信仰。不管是燒紙錢、捧雛菊、放河燈或者互聯上祭先,活著的起思念過去的,送去對先的祝福,是靈性的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同時孕育著一種情懷——“活著要珍惜活著的每天,別愧對社會和朋友,別愧對已經離去的親人。因爲,總有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豪地對他們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七月半“中元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的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珍惜當下,不負將來。
#文化##兩岸文化尋寶##我愛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傳播#